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海上风电场(海上风电老大)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招聘   作者:风电设备   浏览次数:107
核心提示:【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12月25日,我国首个柔性直流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如东海上风电项目、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我国离岸最远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大丰H8-2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三个项目均由三峡集团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文丨本报记者 苏南) 阳江海上风电——突破南海复杂海洋地质条件难题三峡广东阳江海上风电阳江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沙扒镇南面海域,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共布置269台海上

   

【能源人都在看,点击右上角加'关注'】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12月25日,我国首个柔性直流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如东海上风电项目、国内首个百万千瓦级海上风电项目——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项目、我国离岸最远海上风电项目——江苏大丰H8-2海上风电项目全容量并网。
三个项目均由三峡集团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投资建设。
(文丨本报记者 苏南) 阳江海上风电——突破南海复杂海洋地质条件难题三峡广东阳江海上风电阳江项目位于广东省阳江市沙扒镇南面海域,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共布置269台海上风电机组及3座海上升压站。
该项目每年可为粤港澳大湾区提供约47亿千瓦时的清洁电能,可满足约200万户家庭年用电量,每年可减排二氧化碳约400万吨。
记者采访了解到,项目建设过程中,先后克服了疫情形势严峻、南海海域施工自然环境恶劣、质量安全管控难度大等困难。
项目建设高峰期施工船只达110余艘,施工作业人员近2000人。
多数标段从下海施工到机组全容量并网工期均不到20个月。
三峡广东阳江沙扒海上风电场“项目克服了抢装压力巨大、施工资源匮乏的困难。
”三峡能源珠江公司副总经理刘俊峰坦言,建设过程中统筹安排全国26家钢结构生产制造商保障供货进度;在阳江市政府支持下租用堆场码头保障大部件储备,大幅提高了风机吊装效率;锁定数十艘国内外先进施工和大型运输船舶,保障了现场施工效率及冬季施工可靠性。
项目率先打破单船单月10台风机安装纪录,单年完成226台风机安装,创国内单个海上风电施工之最。
“项目克服了地质条件复杂、施工组织繁杂的困难。
项目因地制宜优化设计方案,以不同的基础形式应对复杂地质条件,创新使用多达8种基础型式,成功打造海上风电基础博物馆,创国内海上风电基础型式之最。
”刘俊峰介绍。
此外,项目还实现了多项之最和第一:完成了最难斜桩植入嵌岩升压站导管架安装;建成了亚洲单体容量最大海上升压站,完成 3000 吨级最重海上风电导管架吊装;建成了国内首个海上风电项目 500 千伏陆上升压站,敷设了国内首根大容量3×1000mm²光电复合海缆,投运了全球首台抗台风型漂浮式风机。
如东海上风电——填补国内海洋工程多个技术空白三峡江苏如东海上风电三峡能源江苏分公司总经理刘兵在12月25日举行的三峡阳江、如东、大丰海上风电全容量并网视频会上表示,在新冠肺炎疫情严峻、技术创新难度未知、施工船舶资源紧缺、项目整体工期急迫等重重困难的叠加下,江苏如东 H6、H10、江苏大丰 H8-2三个海上风电项目能全部按时按点实现全容量并网实属不易。
三峡江苏如东海上风电场一角据了解,江苏如东项目位于江苏省如东县黄沙洋海域,配套建设两座海上升压站、一座海上换流站、一回直流电缆和一座陆上换流站,是亚洲首个采用柔直输电技术的海上风电项目。
如东柔直工程海上换流站由三峡集团联合产业链相关单位,组织科研攻关完成首台套建设,是目前世界容量最大、电压等级最高、体积最大的海上换流站,平面面积近乎一个标准足球场,高度约等于15层居民楼,负责汇集输出三峡如东H6、H10项目(共80万千瓦)以及中广核如东H8项目(30万千瓦)总计110万千瓦容量生产的电能,高压直流输电方式线路损耗小、系统稳定,具有经济性和技术性优势。
该换流站主要电气设备均采用国产品牌,填补了国内海洋工程领域多个技术空白。
三峡如东H6、H10项目年均上网发电量将达24亿千瓦时,可满足约100万户家庭一年的正常用电需求。
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相比,该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200万吨。
大丰海上风电——突破制约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的一系列壁垒三峡江苏大丰项目江苏大丰H8-2项目场址离岸最远距离超80千米,总装机容量300兆瓦,配套建设一座陆上集控中心、一座海上升压站和海上高抗站。
相较于陆地,海洋气象预测、地质勘测更困难,海上风电施工工艺复杂、电能输送距离更长,这对产业技术水平、施工资源配置提出高要求。
据三峡能源党委书记、董事长王武斌介绍,大丰海上风电项目突破了制约海上风电向深远海发展的一系列壁垒:所应用海缆长度达到86.6千米,创造了国内距离最长、直径最大的交流海缆应用纪录;在远距离交流电传输中,海缆的电容效应将导致传输损耗增大。
项目在国内首次应用海上高抗站,可弥补无功损耗、在低载荷状态下遏制末端过高压水平,提升发电效率,保障海上风电远距离输送高效且平稳;创新应用国内海上风电电压等级最大的500千伏集控中心,推进GIS、电压互感器等国产设备应用。
江苏大丰H8-2项目年均上网发电量将达9亿千瓦时,可满足约37万户家庭一年的正常用电需求。
与同等规模的火电相比,该项目每年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约76万吨。
End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 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 见习编辑 | 李泽民 编辑丨李慧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转载自中国能源报,所发内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场。
全国能源信息平台联系电话:010-65367702,邮箱:hz@people-energy.com.cn,地址:北京市朝阳区金台西路2号人民日报社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