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全国政协常委、中国科学院院士、新能源动力系统专家欧阳明高在《中国企业家》杂志社举办的“第二十届中国企业领袖年会暨第二十二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上做了主旨演讲。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要实现“碳中和”的目标,必须推进新能源革命。
预计2035年左右,电动汽车市场将发展成为年销量2500万辆,全产业链产值近10万亿的大产业。
关于锂离子电池的未来应用,不仅是电动车,储能也是一个重要方向。
大型锂离子电池储能电站的安全问题是一个挑战,但有技术解决方案。
氢能汽车为先导,将带动绿色氢能全产业链发展,成为一个更大的战略性产业。
新能源智能汽车,既是智能终端也是智慧能源的储能方式,就像手机是移动的信息网一样,电动汽车将成为移动的能源互联网。
汽车行业的智能化技术变革,吸引了几乎所有的信息与互联网厂商介入智能汽车行业,这也是一个大的风口。
预计电动汽车的大规模普及,会带来基于车网互动的智慧能源生态,形成万亿级的智慧能源产业。
新能源汽车与新能源革命将带来工业革命与经济转型。
未来二三十年,汽车产业、信息产业、交通装备产业和能源化工相关产业将发生百年未有之大变局。
新能源汽车正进入大规模产业化的新阶段,预计未来10~15年左右发展成为一个10万亿规模的大产业。
本文在梳理世界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氢能汽车发展现状及政策实践的基础上,研究认为主要发达国家和地区已将氢能汽车发展纳入国家氢能经济发展整体战略,并进入降低成本、提高性能和大规模商业化推广准备阶段。
相比之下,我国氢能汽车技术起步晚、发展缺乏整体规划,仍存在产业链不完备和供应链关键技术创新不足等问题。
未来我国氢能汽车发展应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完善顶层设计,明确氢能发展定位,完善氢能产业标准体系;针对制氢等环节碳排放强度高问题,加强可再生能源制氢政策扶持力度;围绕氢能汽车产业链,重点做好氢储运、加注等环节的瓶颈问题基础研究;以问题为导向开展针对性国际合作,推动国内示范与产业发展。
一、氢能及氢燃料电池汽车概述因使用传统化石能源作为动力燃料,交通运输业的温室气体和污染物排放给生态环境带来巨大压力。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Intergovernmentail Panel on Climate Change) 第五次评估报告显示,2010年运输部门温室气体直接排放量约占全球总排放量的14%,位居第四。
《中华人民共和国气候变化第二次两年更新报告》显示,2014年我国交通运输部门二氧化碳(CO₂)直接排放量约占能源活动二氧化碳排放量的9.18%,占总排放量的8.98%。
此外,移动源已经成为我国空气污染的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