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顺应行业发展大势,深入推进数字技术与电网技术融合发展,在电网全环节推进数字化转型是重中之重,后疫情时代需要的是发展、创新和变化,没有什么比上下游聚拢寻找出路降低成本、摊平风险最好的方式了。
每年8月都是赛尔传媒电气行业专属的大聚会,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参会代表迫切想知道行业最新的发展动态,因为这里有行业领导、专家、学者及最佳的研究者。
今年这个聚会来得稍晚些,但丝毫不影响参会的心情,会场异常热闹,行业人士都想走出来看一看,为后面的企业发展寻求点什么,恰巧这个平台为他们创造了一次机遇。
8月25日-26日,由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联合《中国电力》杂志、赛尔传媒在江苏省南京市举办的“数字新基建与数字电网高峰论坛”如期召开。
本论坛以“让能源更绿色、让电网更智慧、让用能更美好”为主题,围绕数字新基建下数字电网的顶层设计、关键技术、标准路线、应用案例、技术产业等内容进行技术交流、产业协作与技术对接。
会议诚邀业内外专家学者、技术企业参与“2020数字新基建与数字电网高峰论坛”,加强交流,共促发展! 准确掌握市场动态,会议议题始终紧最新需求变化,是上下游无缝对接的好时机,这种聚会成为一种会议精神的传承。
本次会议有效促进了电网数字化领域上下游之间的对接及分享学习。
同时,保证了会议的专业化、高端化,确保参会代表体验展示会丰富内容的同时,能够在分领域论坛进行充分探讨,多位专家全程深度参与交流,形成了互通有无、共享资源、相互协作良好的会议运行机制。
其中,国家电网公司、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许继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热像机电科技有限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南瑞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苏州英迪戈精密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河南电力信通公司、南京南瑞继保电气有限公司、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等单位代表为会议助力,分别作精彩的主题演讲,满足了设备厂商与行业资深专家“一对一对接、一对一联络”的愿望,方便参展商近距离聆听疑难技术问题专业指导,以及与用户合作洽谈的需求。
尤其是会议议题对复杂互联电网安全运行的再认识、自动化纵深一体化安全运维技术、大数据时代下高压电气装备新型温感技术及其应用、以“云”为衣,以“数”为褚,推进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云计算与区块链在配网的应用技术概况、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架构及检测技术、数字新基建电力领先锋等议题内容深受参会代表欢迎。
会议主持人:国网河南电力信通公司副总经理 孙永亮中国电力技术市场协会领导 尹松 为大会致辞赛尔传媒总裁 刘丹 为大会致辞嘉宾镜头及知识点1主讲人:张喜铭——自动化纵深一体化安全运维技术南方电网有限责任公司调控中心主管 张喜铭 作主题发言主讲人:陶洪铸——能源互联网环境下的电网调度自动化技术国家电网公司电力调控中心处长 陶洪铸 作主题发言 内容提要: (1)互联网环境下的调度自动化技术发展趋势 数字化更为广泛和深入。
从发电、变电设施等电气设备的数字化扩展为一次能源、气象环境、负荷侧资源和二次设备。
网络化的内涵更加丰富。
电力系统网络扩展为能源网络,数据通信网络覆盖生产控制大区、管理信息大区和互联网大区,为能源资源优化配置提供广阔的资源空间和数据空间。
自动化的范围进一步扩展。
从实时调度领域扩展为生产组织、运行管理,从电源和电网扩展到负荷侧,并实现源网荷储的协同调控。
智能化的水平进一步提升。
充分利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等IT新技术,为电网运行控制和调度决策提供更多更好的可视化工具。
接入即应用的互联理念进一步深化。
多种能源设备的灵活接入和控制应用需要成熟,自动化系统多活的高可靠性技术和云终端的通用浏览技术需要固化。
(2)具体需求定位——急需发展的十大方向 五大新增需求: 现货市场技术支撑手段亟待建立、调度控制更加关注一次能源变化、发电调度向源网荷储协同调度转变、电网运行需要关注外部气象和环境、地调深度融入一体化运行控制体系 五大突出问题: 电网故障高效协同处置工具急需完善、电力系统在线分析的针对性亟待提升、电网运行安排在线支撑工具技术滞后、二次设备运行监视与管理需要加强、调度管理信息化和智能化水平不足。
(3)十五项关键技术 负荷的预测、监视、分析与控制、清洁能源预测、监视、分析与控制、电网运行安排支撑技术、外部环境在线监测和风险感知、面向网络聚合的电力系统监控功能、电网故障协同高效处置支撑技术、基于电网实际风险的在线分析功能、二次设备在线监视和分析功能、基于地理信息的电网运行控制技术、多手段协同的综合控制功能、网络动态聚合与分解的特性分析、实时运行信息高效可靠共享技术、基于调控云的调度管理微应用集、基础平台支撑技术、人机交互技术。
主讲人:周春雷——数字新基建电力领先锋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大数据中心 周春雷 作主题发言 内容提要: (1)对数字新基建的理解 国网公司抢抓国家“新基建”大好机遇和有利时机,按照“三个加快、一个加强”,全面加快“新基建”重点项目建设,为美好生活充电,为美丽中国赋能。
国网公司“数字新基建”十大重点建设任务聚焦大数据中心、5G、人工智能等领域,以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为重点,2020年计划投资247亿元,预计拉动社会投资1000亿元。
据预测,我国数据量年均增速超过50%,到2025年将增至48.6ZB,成为数据量最大、数据类型最丰富的国家之一。
2020年数据中心投资约2039.7亿,拥有机柜210万个,但仍难以满足数字经济快速发展催生的海量数据和算力需求。
同时,传统数据中心还面临能耗高、利用率低、PUE高等巨大挑战。
(2)电力大数据特征 电力大数据贯穿“源网荷储”以及企业经营管理全环节,且主要伴随电力生产和消费实时产生,规模巨大、类型繁多、价值密度高;同时,电力行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高,用于大数据采集、传输和应用的基础设施基本具备,数据基础相对理想,数据真实性高。
随着能源互联网建设,电力大数据的覆盖范围、感知深度、数据质量将持续提升,应用基础日趋完善。
(3)电力大数据价值 电力大数据数据链完整、真实且闭环,与气象、社会经济、公共事业、电信运营商、地理信息等外部典型数据融合后,其价值可以发挥“1 1远大于2”的效果。
其它领域的应用通过使用真实准确的电力数据,也可带来颠覆性的影响。
在战略愿景的基础上,国网公司提出了数据发展的目标,是“构建世界一流的企业级数据服务平台,打造创新、协同、高效、开放的数字生态,支撑建设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主讲人:张东霞——深度学习在能源互联网的应用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人工智能所总工 张东霞 作主题发言 内容提要: 应用于电力系统需要解决的问题:多维度、弱特征、高噪声:易导致结果可信度低或精度较差等问题;数据获取难、数据价值低、小样本;样本的类别不平衡、分布不均匀;复杂的动态分布规律,以及显著的非平稳演化特征;存在强相关性。
发展趋势:中国工程院发布的《全球工程前沿2018》报告中将数据驱动与知识引导相融合的机器学习方法列为重要的前沿研究方向。
主讲人:李劲松——变电站智能辅助监控系统架构及检测技术研究中国电力科学研究电力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 李劲松 作主题发言 内容提要: (1)变电站辅控系统现在正在开展的工作 2020年7月起,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牵头组织开展《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技术规范》系列规范的编制工作,目前大部分规范已发布试行稿V1.0,部分规范处于专家评审进程中。
(2)变电站辅控系统架构近期开展的工作 全面开展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二次系统建设。
构建二次系统优化四大支撑体系,规划二次系统业务功能定位,优化二次系统整体架构,开展数据采集与传输、模型及业务功能优化、设备可靠性、安全防护、二次系统运行状态评价等方面的核心技术研究。
(3)新一代变电站辅控系统功能的主要变化 规范无线接入分区、简化设备、标准接口、主辅一体化管理、智能联动、方便运维 (4)变电站辅控系统检测技术 2020年度拟开展的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辅控系统检测相关工作: 检测规范:编写《自主可控新一代变电站二次设备及系统检测规范》。
检测技术:开展自主可控新一代辅控系统及设备的测试技术研究和测试工具研发。
主讲人:孙永亮——以“云”为衣,以“数”为褚,推进电网企业数字化转型国网河南电力信通公司副总经理 孙永亮 作主题发言 内容提要: 数字化转型 (1)三个方面 信息化:信息化的重心是通过信息系统固化业务流程,通过数据反映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等活动,实现业务从线下到线上的转变。
网络化:智能化的重心是把数据作为核心生产要素,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开发利用,实现数字化系统与业务的在线闭环,最终向具有自学习、自调节、自主、自治能力的智慧化方向演进。
智能化:网络化的重心是通过物联网、移动互联网等技术实现人、机、物泛在互联,通过工业互联网平台延伸企业核心价值链,为实体产业赋能,实现产业链网络化协同。
(2)一个目标 通过数字化转型,为能源革命注入数字化新动力、为公司发展打造数字化新引擎,形成浓厚的数字文化和数据驱动的发展模式,让电网更智能、能源更绿色、企业更智慧、用能更美好,形成互联互通、互利共赢的能源互联网生态,推动构建具有绿色安全、泛在互联、高效互动、智能开放等特征的能源互联网,全面支撑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建设。
(3)两个阶段 战略突破阶段(2020-2022年) 初步建成5G、人工智能等一批新型基础设施;基本实现业务线上化、业财深度融合和营配贯通以能源电力为核心和根基的数字化产业快速发展;能源互联网功能形态作用初步显现。
重点补齐公司数字化基础短板,突出价值引领、创新驱动,推动能源互联网建设。
提质阶段(2023-2025年) 基本达到国际领先、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初具规模、初步建成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支撑建成具有中国特色国际领先的能源互联网企业。
(4)四个方向 夯实新基础:建设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实现对企业运营服务全方位覆盖和支撑,为能源互联网提供物质基础。
培育新动能:加强数字化应用对业务创新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推动能源互联互通与共享互济发展。
推进新治理:构建数据驱动的集团管控新模式,形成具有市场化、透明度、高效率的企业运营体系。
深化数据开放共享与跨界创新应用,拓展能源生态边界,共筑更具竞争力的能源互联网生态圈。
主讲人:刘鹏——云计算与区块链在配网的应用技术概况国网上海能源互联网研究院高级工程师 刘鹏 作主题演讲 内容提要: (1)配电网信息技术现状 大规模配网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