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杨万里沪指继续站稳3400点,上演“红色星期一”。
然而,兆易创新12.27万股东却被锤了一顿。
7月4日,兆易创新低开低走,盘中一度跌超7%,尾盘收跌6.24%。
截至收盘,该公司股价约为130.19元,总市值为869亿元。
今日股价逆市下跌,与网传半导体行业出现砍单消息有关。
若将时间再推前,兆易创新自2021年7月30日涨至234.07元后,便进入了震荡下跌通道。
当前股价与高点相比,累计跌幅为44.38%,总市值蒸发超600亿元。
股价弱势是因为业绩问题吗?非也。
2021年,兆易创新实现归属净利润23.37亿元,同比增长165.33%;今年一季度实现归属净利润6.86亿元,同比增长127.65%。
上半年半导体板块或许令投资者失望了。
不完全数据统计,有85家半导体概念股(包括科创板、北交所)跌幅超18%,其中国科微、恒玄科技股价腰斩。
导致半导体概念股集体承压的原因之一是,受美联储加息影响,市场流动性收紧,高估值板块被部分资金抛售。
资料显示,兆易创新是IC设计企业,主要业务为存储芯片、微控制器和传感器,产品应用于手机及平板电脑、汽车电子、通信设备等多个领域。
截至2021年年末,上述三块业务分别占公司收入比例为64.05%、28.86%、6.42%。
先看第一大业务存储器产品,包括闪存芯片(NOR Flash、NAND Flash)和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 (DRAM)。
截至2020年,NOR Flash市场全球排名前三的企业分别为华邦电子、旺宏电子和兆易创新。
再看第二大业务微控制器产品(MCU),兆易创新的出货量从2019年的1.09亿颗增长至2021年的3.94亿颗。
在汽车应用领域,该公司的MCU产品已在汽车后装市场有应用,同时也在前装MCU产品认证。
从行业看,据研究机构预测,到2026年中国MCU 市场规模将超过500亿元,特别是受益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和物联网行业发展,下游市场对MCU 市场需求旺盛。
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MCU的下游应用中,消费电子产品占比约26%,排名第一,其次是计算机与网络、汽车电子、IC卡和工业控制,占比分别为19%、15%、15%和10%(截至2020年数据)。
近期,网上有消息称消费型MCU需求的下降,这绝非空穴来潮。
典型案例像手机行业,2021年,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约3.29亿台,同比增长1.1%,仍未恢复到2019年出货量水平;2022年前五月,中国市场手机总体出货量为1.08亿部,同比下降27.1%。
由于全球经济下行,消费电子行业景气度减弱,对业务涉足MCU的半导体企业如兆易创新、中颖电子、芯海科技、复旦微电、纳思达等皆有冲击。
即使是这样,MCU在汽车领域有较大发展潜力。
目前,汽车电子需要用到ECU(电子控制单元),而每个ECU又需要一颗MCU当作核心控制芯片。
新能源汽车的单车用量为300个,可见随着新能源行业渗透率提升,对车用MCU的需求巨大。
最后看传感器业务,公司产品应用于LCD 触控、电容指纹、光学指纹市场。
不过,该业务的毛利率只有24.13%,是公司所有业务中盈利能力最低的。
随着股价大幅回调,大家认为兆易创新跌出投资价值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