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平安证券,皮秀)一、 资源禀赋决定漂浮式海上风电大有可为海上风电全面平价,步入大规模开发阶段。
国内方面,从 2022 年开始,中央财政补贴全面退出,风机的大型化等方面技 术进步推动海上风电投资成本的快速下降,参考近期各地海上风电项目 EPC 招标情况,国内新建海上风电平价项目基本具 备合理的投资回报率;海外方面,近两年欧洲新招标的海上风电项目均为零补贴项目。
整体来看,当前基于固定式基础的 海上风电逐步成熟,步入大规模开发阶段。
海上风电发展已呈现深水化特点,深海风资源更为丰富。
海上风电的开发一般是从近海向深远海逐步推进,以欧洲为例, 近年海上风电项目的水深持续增大,2020 年欧洲在建海上风电项目平均水深 36 米,预计未来将进一步增加。
从资源量的 角度,深远海的区域面积大、风资源好,可开发的潜力大;研究显示,全球大部分风资源位于水深超过 60 米的海域。
国内海上风电开发已经拓展至超过 40米水深的区域。
目前广东新建的海上风电项目主要集中在阳江近海,三峡青洲五六七、 粤电青洲一二、明阳青洲四等大型海风项目均处于在建状态,整体看阳江海上风电的开发已经从近海浅水区向近海深水区 延伸,这些项目的平均水深基本达到 40 米以上。
在江苏市场,2022 年 1 月,江苏省发改委发布《关于江苏省 2021 年度 海上风电项目竞争性配置结果的公示》,射阳 10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大丰 85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大丰 80 万千瓦海上风电项目场址中心离岸距离分别达到 60km、33km、67km,明显高于已建成常规项目的离岸距离,而离岸化往往对应深 水化。
漂浮式助力深远海海上风电开发。
在迈向深远海时,传统的采用固定式基础的海上风电在技术和经济上面对的挑战增加, 水深越大,固定式海上风机基础的材料用量越多,且施工难度也会提升;一般认为,当水深超过 60m,漂浮式较固定式更 为适用。
此外,漂浮式基础通过系泊系统与海床相连,摆脱了复杂海床地形以及复杂地质的约束,受水深影响小,且同一 海域的若干台风机基础可做成标准型式,可以大幅提高建造效率、降低开发成本,运维也较为便利。
在全球能源低碳转型 的大背景下,基于海上风电的资源禀赋情况,漂浮式海上风电的兴起或许只是时间问题。
二、 仍处发展初期,示范项目投产节奏加快2.1 单台样机大量涌现,技术路线多元漂浮式基础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