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玉之溪随着人类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尤其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石化资源的开发利用,享受着科技文明的成果,但是石化资源的开发利用,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带来了两个关乎地球及人类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一条是石化资源的开采面临越发艰难和成本提升;另一条是石化资源的开采开发利用带来了全球性的环境危机,二氧化硫、二氧化碳等有毒有害气体的排放,不但损耗着经济发展成果,也在破坏者人类的健康,还有致命的一点就是破坏地球的生态平衡,产生气体温室效应,使的地球的平均温度上升,从而使的两级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这种伤害是全球性质的 如何减缓或者消除这些灾害,人类科学家提出“碳达峰,碳中和”理念。
碳达峰是指全球、国家、城市、企业等主体的碳排放在由升转降的过程中,碳排放的最高点即碳峰值。
碳中和是指人为排放量与通过植树造林、碳捕捉与封存技术等人为吸收汇达平衡,狭义上指二氧化碳排放,广义也可指所有温室气体排放。
此概念的提出,得到了世界主要经济体的积极响应。
世界主要经济体,也相应提出了实现“双峰”的时间表,基本提出2035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目标。
作为世界大国,主要经济体的中国,也高度重视全球气候变化面临的挑战并宣布了各样的政策措施。
其中就包括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力争2030年碳达峰,2060年前达成碳中和”。
这些目标的实现,需要有具体的措施:这就是实现能源消费方式的转换。
中国是一个能源消费大国,在建国初期 ,煤炭能源消费占能源消费总量的90%,随着国家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这个煤炭的消费占比下降到了60%之下。
目前,石化能源排放占比还是很高达到90%,其中煤炭站70%左右,石油占比21%左右,天然气占比6.5%左右。
调整煤炭、石油资源的消费排放方式是当务之急。
煤炭主要用来发电、居民取暖、生活之用;石油主要用来炼制动力用油。
减少煤炭直接燃烧获得电能,是当务之急。
石油的发展战略是“减油增化”,顾名思义,就是减少炼油产能,增加以石油为原料的化工产能。
石化勘探开发以上措施都涉及到电。
石化资源的直接消费大多数都是为了获得新的动能,也就是电。
获取电能的方式:燃烧发电,也就是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
还有水能发电,利用水流落差带动水轮机发电;风能发电,顾名思义,利用风吹动风机叶片发电。
还有核能发电。
最后一个就是光能发电,利用太阳光转化为电能。
传统获取电的方式就是燃烧石化资源转化为电能,再进行二次消费,这个二次消费基本就是清洁能源,是“零”排放。
由于火电的输出功率稳定,经济发展中,都偏爱火电,国家骨干电厂均为火电,但是以石化资源为燃料的火电,污染排放最厉害,但是又不得不保留相当数量的火电,以确保电网供电的稳定性。
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火电作为电网的调峰骨干电厂,将长期存在。
火电冷却塔水电、风电,由于需要特定场所区域特定季节,也是尽可能去开发,但承担不了骨干电厂的定位。
核电,技术要求高,也是不能广而推之。
光伏发电,是一个方兴未艾的产业 由于只要有光热的地方,都可以推广,但是受到昼夜光热影响,不能持续发电,发电时产生的电量用不了,也是资产浪费。
但是这个发电方式是目前最受欢迎的方式,随之而来,推动了储能电站的产生,储存白天发出但用不掉的电,供用电高峰时使用。
今后各类发电方式,火电是承担骨干调峰之用,受到严格限制,就是新建火电站,也是区域布局,以大换小。
核电会是有序缓慢推进,发挥他的优势。
水电、风电是最清洁的电源也是会不断推进。
光伏发电,将会是井喷式发展,还有可能会过剩,但是由此催生出的新兴产业,将会蓬勃发展。
火电厂今后电能的供给模式将会是:火电(国家骨干、调峰 国家严格控制)+水电、风电(重要环节,能开发尽量开发,国家鼓励)+核电(重要补充,国家按计划推进建设)+光伏发电(大力普及推广,电能生力军,国家引导,积极发展)+其他发电(国家鼓励、引导)。
水电厂核电厂光伏电厂风电场储能电厂以上获取电能方式,将会经过市场化运作后,在最终达到“双碳目标”的前提下 最终获得各自的应有份额。
我是玉之溪,欢迎探讨,评论、阅读、关注、点赞,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