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禁止高校跨省办学(高校不得异地办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齿轮箱   浏览次数:103
核心提示:异地分校、校区、研究院、教学点、医院……自上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的高校异地办学形式不断“翻新”,好不热闹。而这股热闹劲儿,即将偃旗息鼓。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要求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吉林、河北已出台相关政策响应。随着这一纸令下,高校异地办学是否会走向历史终结?最近一次的高校规模扩张经历了新建校区、异地办学,下一个“出口”又将在哪里?谁在越

   

异地分校、校区、研究院、教学点、医院……自上世纪80年代延续至今的高校异地办学形式不断“翻新”,好不热闹。
而这股热闹劲儿,即将偃旗息鼓。
近日,教育部印发《关于“十四五”时期高等学校设置工作的意见》,要求从严控制高校异地办学。
不鼓励、不支持高校跨省开展异地办学,特别是严控部委所属高校、中西部高校在东部地区跨省开展异地办学,原则上不审批设立跨省异地校区。
吉林、河北已出台相关政策响应。
随着这一纸令下,高校异地办学是否会走向历史终结?最近一次的高校规模扩张经历了新建校区、异地办学,下一个“出口”又将在哪里?谁在越界在异地办学的问题上,教育部门、地方政府、高校有不同的需求。
从历史上看,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当局以高等教育布局不符合国防发展需要为由,要求西迁的东部高校原则上不回迁,就地转入西南和西北地区。
其中,北京师范大学留在了兰州,发展成为现在的西北师范大学。
新中国成立后,全国划分为六大行政区,每个行政区的综合性大学、理工科大学、重点师范大学、重点农业大学、重点医科大学都有严格“标配”。
“把优质高等教育均衡分布在全国各地,体现的是国家意志。
” 中国人民大学评价研究中心执行主任周光礼说。
而市场往往容易把优质资源吸引到最能产生效益的地区。
异地办学经历了抢滩深圳和落户苏州、青岛等经济发展迅速的地级市两次热潮。
如今,几乎所有的优质高教资源都在向粤港澳、长三角、京津冀三大都市圈聚集。
深圳(38所)、苏州(20所)、青岛(17所)成为我国三大闻名的“高校挖掘机”。
在这个过程中,异地办学出现了“新苗头”——中西部重点高校的“东建”“南下”。
2000年西安交通大学设立了深圳研究院,之后电子科技大学、四川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5所高校相继在东部建立了研究院或分校区,并且其数量不断在增加。
兰州大学高等教育研究院副院长卢彩晨、厦门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廖霞在《我国“双一流”建设高校扩张模式与区域走向研究》一文中统计,截至2020年4月底,“双一流”建设高校异地办学中,西部流向东部20个、东北流向东部13个、中部流向东部15个。
当中,出现了异地校区强过本部的势头。
如哈尔滨工业大学南下建立深圳校区,其深圳校区的高考分数线事实上已超过本部。
也出现了西部某名校每年将上千名专业硕士招生指标几乎全部投放到广东的现象。
甚至有部分中西部省份办学中出现了“主校易址”的呼声,认为这些高校要真正融入大城市,必须把位于省会城市的校区变为本部。
“这些行为已触及高等教育均衡分布的底线,高校办学自主权过于膨胀。
高校的办学地点早在大学章程中就已确定,大学章程相当于高校的‘宪法’。
作为公办院校要服从国家的布局安排,高校没有权力改变办学地点,这是国内外高校一致的原则,即便是美国加州大学办分校也是服从政府安排的。
”周光礼说。
他进一步指出,从国家安全的角度看,如果西部高校“出走”或变相“出走”,毕业生将来大概率会留在东部,而不是去西部做贡献。
从经济发展方面考虑,西部大开发需要人才,强调当地办教育、自己培养人才,才能做到与地方深度融合。
加之,多年以来,异地办学机构权属模糊、与母体差异甚大、教师分身乏术、经费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