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2年,英国人立德尔在上海南京路创办了中国第一家发电厂,成立了上海电气公司。
1882年7月26日开始供电,外滩、南京路、百老汇路三条主干道上的15盏弧光灯同时发光,每盏灯相当于2000支蜡烛的亮度,从此上海有了东方“不夜城”之称。
1882年上海外滩1893年,公共租界工部局以6.61万两白银收购了上海电气公司,成立了上海工部局电气处。
20世纪初,大量洋人涌入上海发展创业,我国的一批民族工业也诞生于上海,上海工商业不断发展,原先的发电不能满足上海日渐增长的用电需求,1911年,工部局电气处选址杨树浦沈家滩建设新的发电厂,电厂的名称为杨树浦发电厂,1913年4月12日电厂建成发电,初装机容量为10400千瓦。
杨树浦发电厂全貌随着上海城市规模以及工业规模的快速发展,杨树浦发电厂也多次扩建,从美国、德国进口先进的发电机组,到1924年时装机容量达121兆瓦,成为当时远东最大的火力发电厂 。
杨树浦发电厂(1920年)上海外滩1929年,上海工部局将其所管理的全部电气产业以8,100万两白银的价格卖给美商,自此更名为上海电力公司。
此后上海电力公司向整个上海城区供电,1935年时占全上海供电总量的80%,1936年全年发电量达8.71亿千瓦时,几乎负责了整个上海的发电重任。
杨树浦发电厂(1926年)1937年11月12日日军占领上海,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占领了发电厂,1943年9月,日本华中水电公司接管电厂,更名为华中水电公司上海电气,将杨树浦发电厂的一些设备拆卸运到日本本土,由于设备的减少和管理不善,杨树浦发电厂的年发电量降至原来的三分之一。
1945年抗战胜利后,杨树浦电厂交还给美商,经整体修缮发电能力迅速恢复。
杨树浦发电厂外景1949年5月,上海解放前,杨树浦电厂工人千方百计的保护电厂、确保上海的电力供应。
1950年2月6日,杨树浦发电厂遭到国民党轰炸机轰炸,30名工人被炸死、厂房和大量设备严重受损,导致电厂发电瘫痪。
杨树浦电厂工人发扬不怕吃苦的精神,仅用42小时5分钟就恢复了电力供应。
被轰炸后的杨树浦电厂杨树浦发电厂重建1958年,杨树浦电厂首次安装了国产6000千瓦机组,结束了使用进口发电机的历史,中国的电力工业开始走向自主研发生产之路。
为了响应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实现节能减排,杨树浦发电厂2号发电机于2010年12月18日停止运行。
从1911年到2010年,杨树浦发电厂见证了上海百年的兴衰,维系了上海百年不灭的光明。
曾经地标建筑杨树浦发电厂的二个大烟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