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天下第一村|上饶“铁路话”传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节能风电   作者:节能风电   浏览次数:115
核心提示:我国的语言种类是全世界最多,最复杂的。不要说全国56个少数民族有他们自己的语言。光汉族就有数也数不清的方言。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过,哪个权威机构对此做过明确统计。 “北调”还好说,基本上大同小异,都能听的懂。“南腔”就够你头痛了。 我在福建当了十几年的兵,最后只听懂了几句简单的对话。比如:“鬼点”(几点钟),“老依伯”(老大爷),“老依母”(老大娘),“娘鸥”(小孩子),“夹嘣”(吃饭),“咔遛”(散步)……再说下去,我也说不清楚了,实在是难懂。言归正传。我今天要说的是真正的南腔北调。即“南腔”与“北

   

我国的语言种类是全世界最多,最复杂的。
不要说全国56个少数民族有他们自己的语言。
光汉族就有数也数不清的方言。
直到目前为止,我还没有见过,哪个权威机构对此做过明确统计。
“北调”还好说,基本上大同小异,都能听的懂。
“南腔”就够你头痛了。
我在福建当了十几年的兵,最后只听懂了几句简单的对话。
比如:“鬼点”(几点钟),“老依伯”(老大爷),“老依母”(老大娘),“娘鸥”(小孩子),“夹嘣”(吃饭),“咔遛”(散步)……再说下去,我也说不清楚了,实在是难懂。
言归正传。
我今天要说的是真正的南腔北调。
即“南腔”与“北调”揉合在一起的一种方言。
这便是上饶铁路新村的“铁路话”。
上饶“铁路话”是以杭州话为基调,夹带北方话与江浙口音。
与普通话的“四音”比,只是没有翘舌音。
这种方言南方人听得懂,北方人也听的八九不离十。
七十年代初,我参军时,还不会说普通话。
班里开班务会时,我是用“铁路话”发言的。
我的班长是河北人。
他说,我的普通话怎么说的这样怪腔怪调的。
但他听得懂。
而我的指导员是江苏扬州人,他以为我是上海人,在说“洋泾浜”的上海普通话,弄得我哭笑不得。
假如语言是有盐分的话,那么这种方言比江浙口音咸一点,比普通话又淡一点。
这种吴侬软语变种的“铁路话”说起来很是随意流畅,很好听。
只是外面的人听起来不伦不类的,有点“四不像”的味道。
我杭州的表姐就说我讲的是半拉子的杭州话。
上饶“铁路话”的形成有着独特的历史渊源。
我们从浙赣铁路说起。
浙赣铁路东起浙江杭州,西到湖南株洲。
1933年11月铁路从杭州修到江西玉山县。
随之建起了玉山火车站和玉山车房(机务段)。
1935年铁路修过上饶,建上饶火车站后,玉山车房搬迁到上饶。
成立了浙赣铁路第二段——上饶机务段。
解放前,上饶铁路员工绝大多数是从杭州铁路各单位调过来的,并相继从萧山、诸暨、金华等地招了一些人过来。
几乎没有本地人。
1942年办起了铁小。
解决铁路子弟的读书问题。
这些来之浙江,主要是杭州的铁路员工,他们集中居住在上饶火车站以北荒无人烟的花园塘一带,自成体系,形成村落。
保持着固有的浙江人的口音和生活习惯。
随着铁路的延伸和发展,又陆陆续续招来一批上海、江苏、安徽、湖南和福建等地的转业军人、民工和学生。
还有一批解放上饶的南下干部和士兵也留在了上饶铁路。
他们中许多是山东人和苏北人。
另外还有一批修鹰厦铁路的铁道兵也有部分转业在上饶铁路了,他们也是来之五湖四海,哪里人都有。
解放后上饶铁路地区,相继成立了工务段、电务段、建筑段、铁路医院、铁路俱乐部、铁路供应站、铁路食堂、铁路发电厂、铁路幼儿园、铁路子弟小学和铁路子弟中学,加上解放前成立的机务段、车站等单位。
人员越来越多,籍贯也越来越复杂。
他们生活区域不断扩展,但他们只是在自己的领地内修建住房,把荒无人烟的山坡削平建起了青砖黑瓦,木地板的平房,用上了自来水,建起了公共厕所。
一座阳光的铁路新村诞生了。
上饶铁路新村,说他是天下第一村,一点也不会过。
他有自己的生活设施,医疗卫生、文化教育娱乐、生活供应、幼儿园学校、食堂澡堂理发店等,门类齐全,啥也不缺。
他的成员来自五湖四海,人口多,据1998年的人口统计,常住人口17260人,5047户家庭,在册职工9594人。
其次,姓氏多,百家姓占全了。
他们说的是一口“南腔北调”的“铁路话”。
这在全国的铁路新村极其少见,仅此一村。
在过去的岁月里,住在铁路新村,讲一口软软的“铁路话”是很自豪的。
一位铁路子弟说得好:天下第一村,吴音自多情。
道出了铁路子弟的心声。
铁路新村是相对封闭的,他不和上饶普通市民混居。
上饶本地方言同化不了这些来自五湖四海的“南腔北调”。
“南腔北调”又失去了各自独立存在的市场。
于是,这些老铁路员工的子弟们,在相互的交往中衍生出了一种独特的语言——上饶铁路话。
事物总是在不断地进化和发展的。
语言也是如此,现在的普通话也夹带了许多“洋话”的成份。
“铁路话”亦是如此,在讲话中也不知不觉的地夹带了一些本地方言的口音。
不知几十年后,铁路新村又会形成哪种方言,反正我们的下一代,讲普通话的占了上风。
一组铁路新村的老照片供大家欣赏。
停在铁路道口不远处的532号调机和一群调车员。
去跑车的火车司机。
停靠在车站的货物列车。
上饶铁路子弟小学的礼堂和教室。
上饶铁路子弟中学。
铁路大礼堂。
铁路俱乐部。
铁路俱乐部。
铁路灯光球场。
铁路天桥。
第二代铁路俱乐部。
铁路俱乐部外面的商店。
铁路新村主干道。
右边是“会仙馆”,左边是铁路菜场。
铁路食堂。
铁路新村主干道。
店铺。
右边台阶上去是职工住宅。
马路边上摆的摊位。
左边是铁路澡堂和理发店的位置。
铁路发电厂后来的铁路水电领工区。
铁路住宅。
铁路供应站。
铁路供应站边上的平房。
铁路建筑段工程部的办公楼,边上一条上坡路通往铁路医院的后门。
铁路建筑段。
通往螺丝山的路。
铁路新村平房。
往前走去螺丝山,往左拐去机务段。
通往机务段办公楼的路。
围墙内是机务段厂房。
火车司机在操纵蒸汽机。
蒸汽机车与加水的大笼头。
上饶铁路车务段办公楼。
以前这里是上饶铁路分局的所在地。
铁路新村住宅。
铁路新村住宅。
铁路新村公共厕所。
铁路新村住宅。
铁路新村住宅。
铁小边上的平房。
铁路新村二工地平房。
被拆除的老火车站。
上饶新火车站

 
关键词: 风电招聘 节能风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