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义1、风机叶轮功率供给通风机叶轮的机械功率。
改为:风机通过轴提供给叶轮的机械功率。
注:这里主要讨论通过轴提供的功率,通过其他方式提供给叶轮的功率(如动压、静压差等)不考虑,因此主语部分一定要有。
2、风机轴功率传递给风机轴的输入端的功率,只包括由于风机或电机轴承,风机轴封摩擦所消耗的功率,不包括驱动元件所消耗的功率。
改为:传递到风机轴输入端的功率,是风机实际需要的功率,也是风机的净输入功率。
它包括了风机轴、轴承、轴密封件等功率损耗,不包括联轴器、皮带轮、齿轮箱等驱动元件的功率损耗。
注:引入“净输入功率”概念,有人把“净输入功率”理解为“最终提供给叶轮的功率”是错误的。
3、风机输入功率驱动风机和驱动系统中任何元件所消耗的功率。
改为:风机输入功率是指风机的净输入功率加上驱动元件的功率损耗部分。
扭矩仪测功率时,在联轴器等驱动元件的功率损耗忽略不计情况下,是扭矩仪的读数值,是风机的净输入功率,也就是风机轴功率。
注:强调一下扭矩仪测的是什么样的功率,明确考虑了那些,那些没考虑。
4、风机所需功率配电机所需要的功率,其中包括了为风机运行出现的超负荷情况预留的功率。
改为:是风机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最大功率,包括超负荷情况下电机的预留功率,它是风机选配电机的重要依据。
注:a.张总会议上达成的共识;b.一定要强调“是风机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最大功率”,否则会烧电机的。
5、轴承的功率损失轴承摩擦所消耗的功率。
改为:轴、轴承、轴密封件等造成的功率损耗,统称为“轴承功率损失”。
注:a.张总会上定义的,由三部分组成;b. 名词中把“的”字去掉。
6、驱动元件的功率损失不同的驱动方式,驱动系统中所有元件所消耗的功率。
改为:风机正常运行中,联轴器、皮带轮、齿轮箱等驱动元件的功率损耗。
7、轴封的功率损失轴封摩擦所消耗的功率。
注:没有必要单独列项定义,5中已定义。
8、功率储备系数风机运行可能出现的超负荷情况,为了安全所预留超出风机输入功率的部分,此部分在风机配电机时以系数形式参与计算。
9、空气功率(fan air power)── 通风机通过叶轮将机械能转换成一定的空气能,通常等于质量流量乘以单位质量功,或等于进口容积流量乘以压缩修正系数和通风机压力;10、全压有效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风机的空气所获得的实际能量, 它是风机的输出功率, 也称为空气功率。
11、静压有效功率──指单位时间内通过风机的空气所获得的静压能量。
它是全压有效功率的一部分。
12、内功率(inner power)── 风机整体计入流动损失和泄漏损失后,单位时间里传给气体的有效功。
一般:内功率等于空气功率,等于全压有效功率。
二、风机匹配电机功率方法前提条件:同一型号风机,同一使用工况,不同驱动方式。
1、功率计算方法风机叶轮功率=性能测试报告中的输入功率-(性能测试用驱动方式的轴承的功率损失+性能测试用驱动方式的驱动元件的功率损失)风机轴功率=风机叶轮功率+各驱动方式的轴承的功率损失+轴封的功率损失各驱动方式的风机输入功率=风机轴功率+各种驱动方式的驱动元件的功率损失风机所需功率=各驱动方式的风机输入功率×功率储备系数2、匹配电机功率方法电机必需满足“电机额定功率”≥“风机所需功率”的条件,一般情况下选择其中最小额定功率的电机。
3、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