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光伏发电想必大家都不陌生吧,大规模的开发和利用已成为了各国清洁能源转型的重要方式,有望成为未来主要的发电方式之一,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光伏生产基地,不能出口就会产能过剩,光伏如果可以能像家电、汽车一样下乡,将会一石三鸟,财政部门用扶贫的方式把光伏产品转交给贫困村,一个光伏电站寿命25年,农民可以得到发电形成的收益,浙江的农民在光伏板下喂羊养虾种草药,一块地一年收益翻3倍多挣10万,国家投入一笔钱,不仅挽救了光伏产业,还给农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光伏+农业”是一种新兴的农业形式,从表现方式来看被分为了光伏种植、光伏养殖、光伏水利、光伏村舍,尤其是在湖北、浙江等地光伏板下养鱼虾、种菜、种茶等多种渔光互补、农光互补等新模式逐渐普及,浙江湖州的农民通过“光伏+”理念,开发出光伏与种养相结合的3种模式。
浙江湖州长兴县古龙村“渔光互补”项目占地500亩,农民黄江军从2018年开始在光伏板下养龙虾,水面上的架设的光伏板遮挡降温,造成小龙虾生长周期长,肉更加紧实,这种高端龙虾一亩水塘一年养两造,每亩产出成品虾200公斤,一斤收购价为100元,除去人工、虾苗、饲料、塘租等9000元,年产值达到4万元,纯利润2万多元,500亩水面上的光伏板发电1900千瓦时,每年光是售电收入1000多万。
看到这里是不是有点心动,想要建属于自己的一个光伏发电站,有一点我必须告诉大家,国家能源局明文规定光伏建设不能占用农业用地,耕地、园林、林地和牧草地都属于农业用地,只有荒山、荒坡、滩涂和设施大棚才能实现农光互补,黄江军所在村庄的温室大棚上方也被装上了光伏板,棚内被种植上了一种铁皮石斛中草药,它是一种喜阴植物,光照要求不是很强,种植一次连续收获5年。
前面咱们聊到了“渔光互补”、“农光互补”,在浙江湖州还有一种“光伏羊”,被称为“湖羊”,1000多年前从北方引进而来,在南方实现了集中式养殖,这种羊比较喜欢阴凉环境,相比较传统的羊舍,棚内温度在夏季要比外界低3-5℃,不仅实现了棚下土地的节约利用,还防止了湖羊在高温下流产的迹象,其实光伏发电让农民提高了收入,还能让农民用电不花钱,何乐而不为呢?农民建设光伏电站肯定大家都不愿意,那么资金从哪来呢?我国推出的光伏扶贫政策,在光伏电站的建设中政府出资70-80%,剩余的部分由贫困户从银行贷款或企业垫付,后期贫困户以发电收益偿还贷款,光伏板下二次开发利用,才能为农民带来双重收益。
各位网友对于光伏产品下乡怎么看?欢迎大家在评论区留言讨论,喜欢文章的话点个赞关注一下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