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考纲必背15篇全文翻译+重点注释还有人不知道语文必背15篇?只知道背原文,不知道背翻译?好啦,啥也不说了2021年语文考纲必背15篇这就给您整理好了,快给我背!黑色:原文 黄色:译文 绿色:注释01《季氏将伐颛臾》先秦 孔子及其弟子季氏将伐颛臾。
冉有、季路见于孔子曰:“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季孙氏将要讨伐颛臾。
冉有、季路拜见孔子说:“季孙氏要对颛臾用兵。
”季氏:季康子,春秋鲁国大夫,把持朝政,名肥。
冉有:名求,字子有。
季路,姓仲,名由,字子路。
两人都为孔子弟子。
见:谒见。
有事:这里指军事行动。
古代把祭祀和战争称为国家大事。
孔子曰:“求!无乃尔是过与?夫颛臾,昔者先王以为东蒙主,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臣也。
何以伐为?”孔子说:“冉有!恐怕应该责备你们吧。
那颛臾,先王曾把它的国君当作主管东蒙山祭祀的人,而且它地处鲁国境内,是鲁国的藩属国,为什么要讨伐它呢?”无乃尔是过与:恐怕该责备你吧?“无乃……与”相当于现代汉语的“恐怕……吧”。
尔是过,责备你,这里的意思是批评对方没尽到责任。
是: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在苏教版中,“是”复指“尔”,用作代词)过:责备。
先王:指周之先王。
东蒙主:指受封于东蒙。
东蒙,山名,及蒙山,在今山东蒙阴南。
主:主管祭祀的人。
是社稷之臣也:是:代词,这,指颛臾。
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
社稷是祭祀谷神和土神的祭坛。
有国者必立社稷。
国亡,社稷被覆盖起来废掉,故社稷为国家的象征,这里指鲁国。
社稷之臣意译为附属于大国的小国。
何以伐为:为什么要攻打它呢?何以,以何,凭什么。
为:表反问语气。
冉有曰:“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也。
”冉有说:“季孙要这么干,我们两个做臣下的都不愿意。
”夫子:季康子。
春秋时,对长者,老师以及贵族卿大夫等都可以尊称为夫子。
孔子曰:“求!周任有言曰:‘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危而不持,颠而不扶,则将焉用彼相矣?且尔言过矣。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孔子说:“冉有!周任有句话说:‘能施展才能就担任那职位,不能胜任就该辞去。
’如果盲人摇晃着要倒下却不去扶持,颤颤巍巍将要跌倒却不去搀扶,那么何必要用那个搀扶的人呢?况且你的话错了,老虎和犀牛从笼子里跑出,(占卜用的)龟甲和(祭祀用的)玉器在匣子里被毁坏,这是谁的过错呢?”周任:上古时期的史官。
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能施展自己才能,就接受职位;如若不能,就应辞去职务。
陈:施展。
就:担任。
列:职位。
止:不去。
危:名词作动词,遇到危险(摇晃着要倒下)。
持:护持。
颠:跌倒。
扶:搀扶。
相:搀扶盲人走路的人(辅助者)。
兕:独角犀牛。
柙:关猛兽的笼子。
龟玉都是宝物。
龟:龟版,用来占卜。
玉,在:指玉瑞和玉器。
玉瑞用来表示爵位,玉器用于祭祀。
椟:匣子。
冉有曰:“今夫颛臾,固而近于费。
今不取,后世必为子孙忧。
”冉有说:“如今颛臾城墙坚固而且靠近季孙氏的封地,现在不夺取,后世一定会成为子孙们的忧虑。
”固:指城郭坚固。
近:靠近。
费:季氏的私邑,及今山东费县。
一说读fèi,当地人称费(fèi)县。
孔子曰:“求!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既来之,则安之。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吾恐季孙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
”孔子说:“冉有!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无论是诸侯或者大夫,不担心财富不多,只是担心财富分配不均匀;不担忧人民太少,只担忧境内不安定。
若是财富平均,便无所谓贫穷;境内和平团结,便不会觉得人少;境内平安,国家便不会倾危。
做到这样,远方的人还不归服,就再修仁义礼乐的政教来招待他们。
他们来了,就得使他们安心。
如今由与求两人辅佐季孙氏,远方的人不归服,却不能使他们来归顺;国家四分五裂却不能保持它的稳定统一;反而策划在境内兴起干戈。
我恐怕季孙氏的忧虑,不在颛臾,而是在鲁国内部。
”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君子厌恶那些不肯说(自己)想要那样而偏要找借口的人。
疾:痛恨。
夫:代词,那种。
舍:舍弃,撇开。
辞:托辞,借口。
有国有家者:有国土的诸侯和有封地的大夫。
国:诸侯统治的政治区域。
家:卿大夫统治的政治区域。
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意思是“不担忧贫困而担忧分配不均,不担忧人(东西)少而担忧社会不安定”。
患,忧虑,担心。
寡,少。
均无贫:财富分配公平合理,上下各得其分,就没有贫穷。
和无寡:和平了,人口就不会少了。
安无倾:国家安定,就没有倾覆的危险。
夫:句首语气词。
如是:如此。
文:文教,指礼乐。
来:使……来(归附)。
安:使……安定。
相:(xiàng)辅佐。
分崩离析:国家四分五裂,不能守全。
守:守国,保全国家。
干:盾牌。
戈:古代用来刺杀的一种长柄兵器。
干戈:指军事。
萧墙:国君宫门内迎门的小墙,又叫做屏。
因古时臣子朝见国君,走到此必肃然起敬,故称“萧墙”。
萧:这里借指宫廷。
02《上善若水》出自《老子·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
上善即最善。
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居善地,心善渊(yuān),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几于道:几,接近。
即接近于道。
渊:沉静、深沉。
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
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尤:怨咎、过失、罪过。
02《上善若水》出自《老子·八章》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最高境界的善行就好像水一样。
水善于滋润万物而不与万物相争,停留在众人都不喜欢的地方,所以最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上,最的意思。
上善即最善。
这里老子以水的形象来说明"圣人"是道的体现者,因为圣人的言行有类于水,而水德是近于道的。
处众人之所恶:即居处于众人所不愿去的地方。
居善地,心善渊(yuān),与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住在善于选择地方,心胸善于保持沉静而深不可测,待人善于真诚、友爱和无私,说话善于恪守信用,为政善于有条有理,办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把握时机。
几于道:几,接近。
即接近于道。
渊:沉静、深沉。
与,善仁:与,指与别人相交相接。
善仁,指有修养之人。
政,善治:为政善于治理国家,从而取得治绩。
动,善时:行为动作善于把握有利的时机。
夫唯不争,故无尤。
正因为他与世无争,所以才不会招惹怨恨,所以没有过失,也就没有怨咎。
尤:怨咎、过失、罪过。
04《种树郭橐驼传》唐代 柳宗元郭橐(tuó)驼,不知始何名。
病偻(lǚ),隆然伏行,有类橐驼者,故乡人号之“驼”。
驼闻之,曰:“甚善。
名我固当。
”因舍其名,亦自谓“橐驼”云。
郭橐驼,不知道他最初叫什么名字。
他患了脊背弯曲的病,脊背高高突起,弯着腰走路,就像骆驼一样,所以乡里人称呼他叫“驼”。
橐驼听说后,说:“这个名字很好啊,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
”于是他舍弃了他原来的名字,也自称起“橐驼”来。
橐驼:骆驼。
这里指驼背。
始:最初。
病偻:患了脊背弯曲的病。
隆然:脊背突起而弯腰行走。
有类:有些像。
号之:给他起个外号叫。
号,起外号。
之:代词,指起外号事。
名我固当:这样称呼我确实恰当。
名,称呼,名词作动词,意动用法。
固:确实。
当:恰当。
因:于是,就,副词。
舍:舍弃。
其名:他原来的名字。
谓:称为。
云:句末语气词,此处可译“了”。
其乡曰丰乐乡,在长安西。
驼业种树,凡长安豪富人为观游及卖果者,皆争迎取养。
视驼所种树,或移徙,无不活;且硕茂,早实以蕃。
他植者虽窥伺效慕,莫能如也。
他的家乡叫丰乐乡,在长安城西边。
郭橐驼以种树为职业,凡是长安城里经营园林游览和做水果买卖的豪富人,都争着迎接雇佣他。
人们观察橐驼种的树,或者移植的树,没有不成活的;而且长得高大茂盛,果实结得早而且多。
其他种植的人即使暗中观察效仿,也没有谁能比得上他的。
长安:今西安市,唐王朝首都。
业:以……为业,名词作动词。
为观游:经营园林游览。
为,从事,经营。
争迎取养:争着迎接雇用(郭橐驼),取养:雇用。
或:或者。
移徙:指移植。
徙,迁移。
硕茂:高大茂盛。
早实:早结果实。
实,结果实,名词做动词。
以:而且,连词,作用同“而”。
蕃:多。
他植者:其他种树的人。
窥伺:偷偷地察看。
效慕:仿效,慕也是"效"的意思。
窥伺效慕:暗中观察,羡慕效仿。
莫:没有谁,代词。
如:比得上,动词。
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zī)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
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
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
其莳(shì)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
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早而蕃之也。
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
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恩,忧之太勤。
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以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
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
吾又何能为哉?”有人问他种树种得好的原因,他回答说:“我并不能使树木活得长久而且长得很快,不过是能够顺应树木的自然生长规律,使它的本性充分发展而已。
凡是种植的树木,它的本性是:树木的树根要舒展,它的培土要平均,它根下的土要用原来培育树苗的土,根周围的捣土要紧实。
这样做了之后,就不要再动,不要再忧虑它,离开后就不再管它。
栽种时要像对待子女一样细心,栽好后要像丢弃它一样放在一边,那么树木的天性就得以保全,它的本性也就能够得到充分发展。
所以我只不过不妨碍它的生长罢了,并不是有能使它长得高大茂盛的办法;只不过不抑制、减少它的结果罢了,也并不是有能力使它果实结得早又多。
别的种树人却不是这样。
种树时,树根拳曲着,又换了生土;给树培土的时候,不是过紧就是太松。
如果有能够和这种做法相反的人,就又太过于吝惜它们了,担心它太过分了;早晨去看了,晚上又去摸摸,已经离开了,又回来望望。
更严重的,甚至掐破树皮来观察它是死是活着,摇动树的根部来看培土是松还是紧,这样树木的天性就一天天远去了。
虽然说是喜爱它,这实际上是害它;虽说是担心它,这实际上是仇视它。
所以他们种植的树都不如我。
我又哪里有什么特殊本领呢?”有问之:有人问他(种树的经验)。
木:树。
橐驼:古人最郑重最恭敬的自称法,是自称其名,可译“我”。
寿且孳:活得长久而且繁殖茂盛。
孳,繁殖。
天:指自然生长规律。
致其性:使它按照自己的本性成长。
致,使达到。
焉尔: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
凡:凡是,所有,表示概括,副词。
植木之性:按树木的本性种植。
性,指树木固有的特点。
本:树根。
欲:要。
舒:舒展。
培:培土。
故:旧。
筑:捣土。
密:结实。
既然:已经这样。
已:(做)完了。
勿动:不要再动它。
勿虑:不要再担心它。
去:离开。
顾:回头看。
其:如果,连词。
莳:栽种。
若子:像对待子女一样精心。
置:放在一边。
若弃:像丢弃了一样不管。
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那么树木的生长规律可以保全而它的本性得到了。
则:那么,连词。
者:助词,无义。
不害其长:不妨碍它的生长。
而已:罢了,句末语气词连用。
硕茂:使动用法,使高大茂盛。
不抑耗其实:不抑制、损耗它的果实(的成熟过程)。
早而蕃:使动用法,使……(结实)早而且多。
根拳:树根蜷缩。
土易:更换新土。
若不过焉则不及:如果不是过多就是不够。
若……则……,如果……那么(就),连接假设复句的固定结构。
焉:句中语气词,无义。
苟:如果,连词。
反是者:与此相反的人。
爱之太恩:爱它太情深。
恩,有情义。
这里可引申为”深“的意思。
忧之太勤:担心它太过分。
甚者:更严重的。
甚,严重。
爪其肤:掐破树皮。
爪,掐,作动词用。
以:表目的,连词,用来。
验:检验,观察。
生枯:活着还是枯死。
疏密:指土的松与紧。
日以离:一天天地失去。
以,连词,连接状语和动词,不译。
不我若:不若我,比不上我。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一般要置于动词前。
若,及,赶得上,动词。
问者曰:“以子之道,移之官理,可乎?”驼曰:“我知种树而已,官理,非吾业也。
然吾居乡,见长(zhǎng)人者好烦其令,若甚怜焉,而卒以祸。
旦暮吏来而呼曰:‘官命促尔耕,勖(xù)尔植,督尔获,早缫(sāo)而绪,早织而缕,字而幼孩,遂而鸡豚(tún)。
’鸣鼓而聚之,击木而召之。
吾小人辍(chuò)飧(sūn)饔(yōng)以劳吏者,且不得暇,又何以蕃吾生而安吾性耶?故病且怠。
若是,则与吾业者其亦有类乎?”问的人说:“把你种树的方法,转用到做官治民上,可行吗?”橐驼说:“我只知道种树罢了,做官治民,不是我的职业。
但是我住在乡里,看见那些官吏喜欢不断地发号施令,好像是很怜爱(百姓)啊,但百姓最终反因此受到祸害。
从早到晚那些小吏跑来大喊:‘长官命令:催促你们耕地,勉励你们种植,督促你们收获,早些煮茧抽丝,早些织好你们的布,养育好你们的孩子,喂养好你们的家禽牲畜!’一会儿打鼓招聚大家,一会儿鼓梆召唤大家。
我们这些小百姓停止吃早、晚饭去慰劳那些小吏尚且不得空暇,又怎能增加我们的生产,使我们生活安定呢?所以我们既困苦又疲乏,像这样(治民反而扰民),它与我种树的行当大概也有相似的地方吧?”之:助词,的。
道:指种树的经验。
之:代词,指种树之“道”。
官理:为官治民。
理,治理,唐人避高宗李治名讳,改“治”为“理”。
而已:罢了。
理:治理百姓。
长人者:为人之长者,指当官治民的地方官。
大县的长官称“令”,小县的长官称“长”。
烦其令:不断发号施令。
烦,使繁多。
若甚怜:好像很爱(百姓)。
焉:代词,同“之”。
而:但,连词。
卒以祸:以祸卒,以祸(民)结束。
卒,结束。
官命:官府的命令。
促尔耕:催促你们耕田。
勖:勉励。
植:栽种。
督:督促。
获:收割。
缫:煮茧抽丝。
而:通“尔”,你们。
绪:丝头。
早缫而绪:早点缫好你们的丝。
早织而缕:早点纺好你们的线。
缕,线。
字:养育。
遂而鸡豚:喂养好你们的鸡和猪。
遂,顺利地成长。
豚,猪。
聚之:召集百姓。
聚:使聚集。
木:这里指木梆。
吾小人:我们小百姓。
辍飧饔:不吃饭。
辍,停止。
飧,晚饭。
饔,早饭。
以:来,连词。
劳吏者:慰劳当差的。
且:尚且。
暇:空暇。
何以:以何,靠什么。
蕃吾生:繁衍我们的生命,即使我们的人口兴旺。
安吾性:安定我们的生活。
性,生命。
病:困苦。
怠:疲倦。
病且怠:困苦又疲劳。
若是:像这样。
与吾业者:与我同行业的人,指“他植者”。
其:大概,语气词。
类:相似。
嘻:感叹词,表示高兴。
问者曰:“嘻,不亦善夫!吾问养树,得养人术。
”传其事以为官戒。
问的人说:“不也是很好吗!我问种树的方法,得到了治民的方法。
”我为这件事作传把它作为官吏们的鉴戒。
不亦善夫:不是很好吗?夫,句末语气词。
养人:养民,唐人避唐太宗李世民名讳,改“民”为“人”。
传:作传。
以为:以(之)为,把它作为。
戒:鉴戒。
05《前赤壁赋》宋 苏轼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冯 通:凭)壬戌年秋天,七月十六日,我与友人在赤壁下泛舟游玩。
清风阵阵拂来,水面波澜不起。
举起酒杯向同伴劝酒,吟诵《明月》中“窈窕”这一章。
不一会儿,明月从东山后升起,在斗宿与牛宿之间来回移动。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
放纵一片苇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
浩浩淼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壬戌:宋神宗元丰五年,岁在壬戌。
既望:既,过了;望,农历十五日。
“既望”指农历十六日。
徐:舒缓地。
兴:起,作。
属:通“嘱,致意,此处引申为“劝酒”的意思。
少焉:一会儿。
白露:白茫茫的水汽。
横江:笼罩江面。
横,横贯。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任凭小船在宽广的江面上飘荡。
纵:任凭。
一苇:像一片苇叶那么小的船,比喻极小的船。
如:往,去。
凌:越过。
万顷:形容江面极为宽阔。
茫然,旷远的样子。
冯虚御风:(像长出羽翼一样)驾风凌空飞行。
冯:同"凭",乘。
虚:太空。
御:驾御(驭)。
遗世独立:遗弃尘世,独自存在。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
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
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缕。
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
歌中唱到:“桂木船棹啊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
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眺望美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有会吹洞箫的客人,配着节奏为歌声伴和,洞箫的声音呜呜咽咽:有如哀怨有如思慕,既像啜泣也像倾诉,余音在江上回荡,像细丝一样连续不断。
能使深谷中的蛟龙为之起舞,能使孤舟上的寡妇为之饮泣。
扣舷:敲打着船边,指打节拍,舷,船的两边。
击空明兮溯流光:船桨拍打着月光浮动的清澈的水,溯流而上。
溯:逆流而上。
空明、流光:指月光浮动清澈的江水。
渺渺兮予怀:主谓倒装。
我的心思飘得很远很远。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此为苏轼借鉴的屈原的文体。
用美人代指君主。
古诗文多以指自己所怀念向往的人。
倚歌而和之:合着节拍应和。
倚:随,循 和:应和。
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像是哀怨,像是思慕,像是啜泣,像是倾诉。
怨:哀怨。
慕:眷恋。
余音:尾声。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缕:细丝。
舞幽壑之潜蛟:幽壑:这里指深渊。
此句意谓:使深谷的蛟龙感动得起舞。
泣孤舟之嫠妇:使孤舟上的寡妇伤心哭泣。
嫠:孤居的妇女,在这里指寡妇。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此非曹孟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
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我的神色也愁惨起来,整好衣襟坐端正向客人问道:“箫声为什么这样哀怨呢?”客人回答:“‘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是曹公孟德的诗么?这里向西可以望到夏口,向东可以望到武昌,山河接壤连绵不绝,目力所及,一片郁郁苍苍。
这不正是曹孟德被周瑜所围困的地方么?当初他攻陷荆州,夺得江陵,沿长江顺流东下,麾下的战船首尾相连延绵千里,旗子将天空全都蔽住,面对大江斟酒,横执长矛吟诗,本来是当世的一位英雄人物,然而现在又在哪里呢?何况我与你在江中的小洲打渔砍柴,以鱼虾为侣,以麋鹿为友,在江上驾着这一叶小舟,举起杯盏相互敬酒,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唉,哀叹我们的一生只是短暂的片刻,不由羡慕长江的没有穷尽。
想要携同仙人携手遨游各地,与明月相拥而永存世间。
知道这些终究不能实现,只得将憾恨化为箫音,托寄在悲凉的秋风中罢了。
”愀然:容色改变的样子。
正襟危坐:整理衣襟,严肃地端坐着 危坐:端坐。
何为其然也:曲调为什么会这么悲凉呢?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所引是曹操《短歌行》中的诗句。
缪:通"缭"盘绕。
郁乎苍苍:树木茂密,一片苍绿繁茂的样子。
郁:茂盛的样子。
舳舻:战船前后相接。
这里指战船。
酾酒:斟酒。
横槊:横执长矛。
侣鱼虾而友麋鹿:以鱼虾为伴侣,以麋鹿为友。
侣 :以...为伴侣,这里是名词的意动用法。
麋:鹿的一种。
扁舟:小舟。
寄:寓托。
蜉蝣:一种昆虫,夏秋之交生于水边,生命短暂,仅数小时。
此句比喻人生之短暂。
渺沧海之一粟:渺:小。
沧海:大海。
此句比喻人类在天地之间极为渺小。
须臾:片刻,时间极短。
长终:至于永远。
骤:数次。
遗响:余音,指箫声。
悲风:秋风。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究没有增减。
可见,从事物易变的一面看来,那么天地间万事万物时刻在变动,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停止;而从事物不变的一面看来,万物同我们来说都是永恒的,又有什么可羡慕的呢?何况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若不是自己应该拥有的,即使一分一毫也不能求取。
只有江上的清风,以及山间的明月,听到便成了声音,进入眼帘便绘出形色,取得这些不会有人禁止,感受这些也不会有竭尽的忧虑。
这是大自然恩赐的没有穷尽的宝藏,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
”逝:往。
斯:此,指水。
盈虚者如彼:指月亮的圆缺。
卒:最终。
消长:增减。
长:增长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语气副词。
以:用。
一瞬:一眨眼的工夫。
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这。
造物者:天地自然。
无尽藏:佛家语。
指无穷无尽的宝藏。
共食:共享。
苏轼手中《赤壁赋》作“共食”,明代以后多“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
肴核既尽,杯盘狼籍。
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客人高兴地笑了,洗净酒杯重新斟酒。
菜肴果品都已吃完,杯子盘子杂乱一片。
大家互相枕着垫着睡在船上,不知不觉东方已经露出白色的曙光。
更酌:再次饮酒。
肴核既尽:荤菜和果品。
既:已经。
狼籍:凌乱的样子。
枕藉:相互枕着垫着。
既白:已经显出白色(指天明了)。
06《诗经·氓》先秦 佚名氓(méng)之蚩(chī)蚩,抱布贸丝。
匪(fěi)来贸丝,来即我谋。
送子涉淇,至于顿丘。
匪我愆(qiān)期,子无良媒。
将(qiāng)子无怒,秋以为期。
那个人老实忠厚,怀抱布匹来换丝。
其实不是真的来换丝,是找个机会谈婚事。
送郎君渡过淇水,一直送到顿丘。
并非我要拖延约定的婚期而不肯嫁,是因为你没有找好媒人。
请郎君不要生气,秋天到了来迎娶。
氓:《说文》“氓,民也。
”本义为外来的百姓,这里指自彼来此之民,男子之代称。
蚩蚩:通“嗤嗤”,笑嘻嘻的样子。
一说憨厚、老实的样子。
贸:交易。
抱布贸丝是以物易物。
匪:通“非”。
即:走近,靠近。
谋:商量。
古音咪(mī)。
淇:卫国河名。
今河南淇河。
顿丘:地名。
今河南清丰。
丘:古读如“欺”。
愆:过失,过错,这里指延误。
将:愿,请。
无:通“毋”,不要。
乘彼垝(guǐ)垣(yuán),以望复关。
不见复关,泣涕涟(lián)涟。
既见复关,载(zài)笑载言。
尔卜尔筮(shì),体无咎(jiù)言。
以尔车来,以我贿迁。
(尔 一作:尓)登上那倒塌的墙壁,遥向复关凝神望。
复关没有见到盼望的人,眼泪簌簌掉下来。
情郎即从复关来,又说又笑喜洋洋。
你去卜卦求神仙,卜筮的结果没有不吉利。
你用车来迎娶,我带上嫁妆嫁给你。
乘:登上。
垝垣:倒塌的墙壁。
垝,倒塌。
垣,墙壁。
复关:①复,返。
关:在往来要道所设的关卡。
女望男到期来会。
他来时一定要经过关门。
一说“复”是关名。
②复关:卫国地名,指“氓”所居之地。
涕:眼泪;涟涟:涕泪下流貌。
载:动词词头,无义。
尔卜尔筮:烧灼龟甲的裂纹以判吉凶,叫做“卜”。
用蓍(shī)草占卦叫做“筮”。
体:指龟兆和卦兆,即卜筮的结果。
咎:不吉利,灾祸。
无咎言:就是无凶卦。
贿:财物,指嫁妆,妆奁(lián)。
以上四句是说你从卜筮看一看吉凶吧,只要卜筮的结果好,你就打发车子来迎娶,并将嫁妆搬去。
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于嗟(jiē)鸠(jiū)兮,无食桑葚!于(xū)嗟女兮,无与士耽(dān)!士之耽兮,犹可说(tuō)也。
女之耽兮,不可说(tuō)也。
桑树还没落叶的时候,桑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
唉那些斑鸠呀,不要贪吃桑葚。
哎年轻的姑娘们呀,不要沉溺在与男子的情爱中。
男子沉溺在爱情里,还可以脱身。
女子沉溺在爱情里,就无法摆脱了。
沃若:犹“沃然”,像水浸润过一样有光泽。
于嗟鸠兮:于:通“吁”本义为表示惊怪、不然、感慨等,此处与嗟皆表感慨。
鸠:斑鸠。
传说斑鸠吃桑葚过多会醉。
耽:迷恋,沉溺。
说:通“脱”,解脱。
桑之落矣,其黄而陨(yǔn)。
自我徂(cú)尔,三岁食贫。
淇水汤(shāng)汤,渐(jiān)车帷(wéi)裳(cháng)。
女也不爽,士贰其行。
士也罔(wǎng)极,二三其德。
桑树落叶的时候,它的叶子枯黄,纷纷掉落了。
自从嫁到你家,多年来忍受贫苦的生活。
淇水波涛滚滚,水花打湿了车上的布幔。
我女子没有什么差错,男子行为却前后不一致了。
男人的爱情没有定准,他的感情一变再变。
陨:坠落,掉下。
这里用黄叶落下比喻女子年老色衰。
黄:变黄。
其黄而陨:犹《裳裳者华》篇的“芸其黄矣”,芸也是黄色。
徂:往;徂尔:嫁到你家。
食贫:过贫穷的生活。
汤汤:水势浩大的样子。
渐:浸湿。
帷裳:车旁的布幔。
爽:差错。
贰:“貣(tè)”的误字。
“貣”就是“忒”,和“爽”同义。
这里指爱情不专一。
以上两句是说女方没有过失而男方行为不对。
罔:无,没有;极:标准,准则。
二三其德:在品德上三心二意,言行为前后不一致。
三岁为妇,靡(mǐ)室劳矣。
夙(sù)兴夜寐(mèi),靡有朝矣。
言既遂矣,至于暴矣。
兄弟不知,咥(xì)其笑矣。
静言思之,躬自悼矣。
婚后多年守妇道,繁重家务劳动没有不干的。
起早睡迟,朝朝如此,不能计算了。
你的心愿实现后,渐渐对我施凶暴。
兄弟不知道我的遭遇,见面时都讥笑我啊。
静下心来细细想,只能独自伤心。
靡室劳矣:言所有的家庭劳作一身担负无余。
室劳:家务劳动。
靡:无。
夙:早。
兴:起来。
言既遂矣:“言”字为语助词,无义。
既遂:就是《谷风》篇“既生既育”的意思,言愿望既然已经实现。
咥:笑的样子。
静言思之:静下心来好好地想一想,言:音节助词,无实义。
躬自悼矣:自身独自伤心。
躬,自身;悼,伤心。
及尔偕老,老使我怨。
淇则有岸,隰(xí)则有泮(pàn)。
总角之宴,言笑晏(yàn)晏。
信誓旦旦,不思其反。
反是不思,亦已焉哉!当初曾相约和你一同过到老,偕老之说徒然使我怨恨罢了。
淇水滔滔终有岸,沼泽虽宽终有尽头。
回想少时多欢乐,谈笑之间露温柔。
海誓山盟犹在耳,哪里料到你会违反誓言。
莫再回想背盟事,既已终结便罢休!隰:低湿的地方;当作“湿”,水名,就是漯河,黄河的支流,流经卫国境内。
泮:通“畔”水边,边岸。
总角:古代男女未成年时把头发扎成丫髻,称总角。
这里指代少年时代。
宴:快乐。
晏晏:欢乐,和悦的样子。
旦旦:诚恳的样子。
反:即“返”字。
不思其反:不曾想过会违背誓言。
反是不思:违反这些。
是,指示代词,指代誓言。
是重复上句的意思,变换句法为的是和下句叶韵。
已:了结,终止。
焉哉(古读如兹zī):语气词连用,加强语气,表示感叹。
末句等于说撇开算了罢!07《短歌行》两汉 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面对着美酒高声放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
对酒当歌:一边喝着酒,一边唱着歌。
当,是对着的意思。
几何:多少。
譬(pì)如朝(zhāo)露,去日苦多。
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去日:过去的日子;苦:患,苦于。
已经过去的日子太多了。
用于感叹光阴易逝之语。
慨(kǎi)当以慷(kāng),忧思难忘。
席上歌声激昂慷慨,忧郁长久填满心窝。
慨当以慷:指宴会上的歌声激昂慷慨。
当以,这里无实际意义。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靠什么来排解忧闷?唯有狂饮方可解脱。
杜康:相传是最早造酒的人,这里代指酒。
青青子衿(jīn),悠悠我心。
穿青色衣领的学子,你们令我朝夕思慕。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这里用来比喻渴望得到有才学的人。
子:对对方的尊称。
衿:古式的衣领。
青衿:是周代读书人的服装,这里指代有学识的人。
悠悠:长久的样子,形容思虑连绵不断。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只是因为您的缘故,让我沉痛吟诵至今。
沉吟:沉思,深思,这里指对贤才的思念和倾慕。
呦(yōu)呦鹿鸣,食野之苹。
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呦呦:鹿叫的声音。
苹:艾蒿。
我有嘉宾,鼓瑟(sè)吹笙(shēng)。
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鼓:弹。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duō)?当空悬挂的皓月哟,什么时候才可以拾到?何时可掇:什么时候可以摘取呢?掇,拾取,摘取。
另解:掇读chuò,为通假字,掇,通“辍” ,即停止的意思。
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我久蓄于怀的忧愤哟,突然喷涌而出汇成长河。
越陌度阡(qiān),枉用相存。
远方宾客踏着田间小路,一个个屈驾前来探望我。
越陌度阡:穿过纵横交错的小路。
陌,东西向田间小路。
阡,南北向的小路。
枉用相存:屈驾来访。
枉,这里是“枉驾”的意思;用,以。
存,问候,思念。
契阔谈䜩(yàn),心念旧恩。
(谈䜩 一作:谈宴)久别重逢欢宴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䜩:通“宴”。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久别重逢欢宴畅谈,争着将往日的情谊诉说。
绕树三匝(zā),何枝可依?绕树飞了三周却没敛翅,哪里才有它们栖身之所?三匝:三周。
匝,周,圈。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
海不厌深:一本作“水不厌深”。
意思是表示希望尽可能多地接纳人才。
周公吐哺(bǔ),天下归心。
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吐哺:极言殷勤待士。
08《饮酒》东晋 陶渊明结庐(lú)在人境,而无车马喧(xuān)。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
建造住宅,这里指居住的意思。
结,建造、构筑。
庐,简陋的房屋。
人境:喧嚣扰攘的尘世。
车马喧:指世俗交往的喧扰。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志高远,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
君:指作者自己。
何能尔:为什么能这样。
尔:如此、这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jiàn)南山。
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
悠然:闲适淡泊的样子。
见:看见,动词。
南山:泛指山峰,一说指庐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huán)。
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
山气:山间的云气。
日夕:傍晚。
相与:相交,结伴。
相与还:结伴而归。
此中有真意,欲辨(biàn)已忘言。
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09《山居秋暝》唐代 王维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
暝:日落时分,天色将晚。
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
新:刚刚。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竹喧归浣(huàn)女,莲动下渔舟。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
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
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浣女:洗衣服的女子。
浣:洗涤衣物。
随意春芳歇(xiē),王孙自可留。
任凭春天的美景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随意:任凭。
春芳:春天的花草。
歇:消散,消失。
王孙:原指贵族子弟,此处指诗人自己。
留:居。
10《行路难》唐 李白金樽(zūn)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xiū)直万钱。
(羞 通:馐;直 通:值)金杯中的美酒一斗价十千,玉盘里的菜肴珍贵值万钱。
金樽:古代盛酒的器具,以金为饰。
清酒:清醇的美酒。
斗十千:一斗值十千钱(即万钱),形容酒美价高。
玉盘:精美的食具。
珍羞:珍贵的菜肴。
羞:同“馐”,美味的食物。
直:通“值”,价值。
停杯投箸(zhù)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心中郁闷,我放下杯筷不愿进餐;拔出宝剑环顾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投箸:丢下筷子。
箸:筷子。
不能食:咽不下。
茫然:无所适从。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想渡黄河,冰雪却冻封了河川;想登太行山,莽莽风雪早已封山。
太行:太行山。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
像姜尚垂钓溪,闲待东山再起;又像伊尹做梦,乘船经过日边。
碧:一作“坐”。
忽复:忽然又。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qí)路,今安在?人生道路多么艰难,多么艰难;歧路纷杂,如今又身在何处?多岐路,今安在:岔道这么多,如今身在何处?歧:一作“岐”,岔路。
安:哪里。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相信乘风破浪的时机总会到来,到时定要扬起征帆,横渡沧海!长风破浪:比喻实现政治理想。
会:终将。
云帆:高高的船帆。
船在海里航行,因天水相连,船帆好像出没在云雾之中。
济:渡。
11《蜀相》唐 杜甫丞相祠(cí)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bǎi)森森。
去哪里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在现在成都,晋李雄初建。
锦官城:成都的别名。
柏森森:柏树茂盛繁密的样子。
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hǎo)音。
碧草照映台阶自当显露春色,树上的黄鹂隔枝空对婉转鸣唱。
空:白白的。
三顾频(pín)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刘备为统一天下而三顾茅庐,问计于诸葛亮,辅佐两代君主的老臣忠心耿耿。
频烦:犹“频繁”,多次。
两朝开济:指诸葛亮辅助刘备开创帝业,后又辅佐刘禅。
两朝:刘备、刘禅父子两朝。
开:开创。
济:扶助。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jīn)。
可惜出师伐魏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代英雄感慨泪湿衣襟!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出师还没有取得最后的胜利就先去世了,常使后世的英雄泪满衣襟。
指诸葛亮多次出师伐魏,未能取胜,至蜀建兴十二年(234年)卒于五丈原(今陕西岐山东南)军中。
出师:出兵。
12《虞美人·春花秋月》五代 李煜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春花秋月的美好时光什么时候结束的,以前的事情还记得多少!昨夜小楼上又吹来了春风,在这皓月当空的夜晚怎能忍受得了回忆故国的伤痛。
了:了结,完结。
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栏 通:阑)精雕细刻的栏杆、玉石砌成的台阶应该都还在,只是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要问我心中有多少哀愁,就像那不尽的春江之水滚滚东流。
雕栏玉砌:指远在金陵的南唐故宫。
应犹:一作“依然”。
朱颜改:指所怀念的人已衰老。
君:作者自称。
能:或作“都”、“那”、“还”、“却”。
13《水调歌头》宋 苏轼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
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达旦:到天亮。
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qióng)楼玉宇,高处不胜(shèng,旧读shēng)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何似 一作:何时;又恐 一作:惟 / 唯恐)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
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
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把酒:端起酒杯。
把,执、持。
天上宫阙:指月中宫殿。
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琼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不胜:经受不住。
胜:承担、承受。
弄清影:意思是月光下的身影也跟着做出各种舞姿。
弄:赏玩。
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
(长向 一作:偏向)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
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
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
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
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月儿)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此事:指人的“欢”“合” 和月的“晴”“圆”。
但:只。
千里共婵娟: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共:一起欣赏。
婵娟:指月亮。
14《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南宋 辛弃疾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
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辽阔的南国秋空千里冷落凄凉,江河水流向天边,秋天更无边无际。
极目遥望远处的山岭,只引起我对国土沦落的忧愁和愤恨,那群山就像女人头上的玉簪和螺髻。
夕阳西下之时落日斜挂楼头,孤雁悲啼声里游子悲愤压抑。
我看完这宝刀,狠狠地把楼上的栏杆都拍遍了,也没有人领会我现在登楼的心意。
遥岑:远山。
玉簪、螺髻:玉做的簪子,像海螺形状的发髻,这里比喻高矮和形状各不相同的山岭。
断鸿:失群的孤雁。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宝刀。
这里应该是以吴钩自喻,空有一身才华,但是得不到重用。
了:放在动词或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变化已经完成。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不要说鲈鱼肉度丝鲜美,秋风呼呼刮满天,我不会像西知晋的张季道鹰,为贪吃家乡美味而弃官?我也不会学求田问舍的许汜。
只遗憾时光流逝,国家仍在风雨飘摇之中,北伐无期,恢复中原的夙愿不能实现!叫谁去请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来为我擦掉英雄失意的眼泪!鲈鱼堪脍:用西晋张翰典。
季鹰:张翰,字季鹰。
求田问舍:置地买房。
刘郎:刘备。
才气:胸怀、气魄。
流年:流逝的时光。
忧愁风雨:风雨,比喻飘摇的国势。
树犹如此:用东晋桓温典。
倩:请托。
红巾翠袖:女子装饰,代指女子。
揾。
擦拭。
15《天净沙·秋思》元代 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天色黄昏,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古道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
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
凄寒的夜色里,只有孤独的旅人漂泊在遥远的地方。
枯藤:枯萎的枝蔓。
昏鸦:黄昏时归巢的乌鸦。
昏:傍晚。
人家:农家。
此句写出了诗人对温馨的家庭的渴望。
古道:已经废弃不堪再用的古老驿道(路)或年代久远的驿道。
西风:寒冷、萧瑟的秋风。
瘦马:瘦骨如柴的马。
断肠人:形容伤心悲痛到极点的人,此指漂泊天涯、极度忧伤的旅人。
天涯:远离家乡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