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月 23 日,2020年新能源补贴政策出炉,将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财政补贴政策实施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
新能源汽车补贴主要分两块,一是国补(国家补贴),二是地补(地方政府补贴),其中国补是最关键的。
最新国补政策落地,有利于消除行业政策的不确定性,并且稳定市场预期。
先说下政策背景,当前多重因素叠加。
一方面,今年疫情导致经济下滑,经济不好时国家通常会出台政策刺激消费,如08,09年的‘家电下乡,降低汽车购置税’。
一方面,汽车行业本身需求低迷,国内汽车总销量2019年下滑8%,新能源汽车同比下滑4%,这也是国内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十年以来出现的首次同比下滑。
另一方面,补贴政策从2019年开始大幅退坡。
面对不确定性,市场总是悲观。
政策核心内容:补贴时间延长、退坡速度放缓。
政策期限延长至2022年底,2020-2022年补贴标准分别在上一年基础上退坡10%/20%/30%,公共交通领域退坡0%/10%/20%。
乘用车方面,纯电动车型2020年退坡10%,插电混动车型退坡15%。
新能源客车不退坡,公交、客运、出租、环卫、城市物流等运营车辆2020年补贴标准均不退坡。
(体现了支持公共交通领域新能源汽车推广的政策思路)设置汽车售价30万门槛,30以上无补贴,但“换电模式”车辆不受此规定。
特斯拉 Model3全版本均超过 30 万,限价倒逼特斯拉降本对冲补贴压力,加速国产化。
此外,特斯拉基础版价格与 30 万接近,指导价有可能进一步下探至 30 万以内,产销有望再超预期。
继续支持燃料电池发展,复制十年前的新能源道路。
将当前对燃料电池汽车的购置补贴,调整为选择有基础、有积极性、有特色的城市或区域,重点围绕关键零部件的技术攻关和产业化应用开展示范,中央财政将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对示范城市给予奖励(有关通知另行发布)。
争取通过4年左右时间,建立氢能和燃料电池汽车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取得突破。
以上就是最新政策内容,回顾历史,近十年新能源汽车能在中国呈现爆发增长,国家补贴政策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汽车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大支柱,代表一国的工业水平。
大凡工业强国必是汽车大国,我们耳熟能详的欧美日均是如此。
中国也曾不遗余力的支持本国汽车产业发展,可惜民族车企大多不思进取。
信奉‘拿来主义’,不在核心技术上下功夫,只把自己当成销售。
传统燃油车行业中国已经落后太多,必须借新能源汽车弯道超车,才能实现汽车强国。
这里澄清一个争论较多的问题,很多人认为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车技术不算成熟,无太大优势,认为新能源车前景不明比较谨慎。
我认为发展新能源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站在全局角度考虑,我国是原油消费大国,原油进口依赖度较高,原油可是战略资源。
为了保证国家能源安全,必须积极转型调整结构。
发展新能源汽车是为了能源安全,绝不是因为所谓的环保。
我国发电量结构中,火力烧煤发电是主要的电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