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风科技研究简报主要逻辑:行业由阶段性爆发式增长进入稳定高速增长,驱动模式由政策向 成本转变;中游厂商竞争加剧,价格战还在持续;公司龙头地位受到挑战,恶性的竞争带来不确定性。
行业需求及确定性(1)过去5年的弃风率大幅下降,可利用小时数稳定上升,发电量大幅上升,整个行业的整合进入良性发展状态。
风力发电在能源结构中的占比稳步上升。
海上风电项目的规划:2018 年,广东 省发改委发布了《广东省海上风电发展规划(2017—2030 年)》,其中明确提出,到 2020 年底广 东省将开工建设海上风电 1200 万千瓦以上,其中建成投产 200 万千瓦以上,总投资 360 亿元以 上;到 2030 年底前建成海上风电约 3000 万千瓦,总投资约 5400 亿元以上。
2019 年,江苏省 发改委一次性核准了 24 个海上风电项目,总规模高达 670 万千瓦,总投资规模约 1200 亿元。
未来海上项目,由于近海区域的电力消纳能力强,电力需求旺盛,海上风电项目,将是确定性的发展重点。
(2)未来5年确定性因素2020 年 4 月 10 日国家能源局下发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为我国推 进“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促进能源高质量发展、推进能源治理体系和治理能 力现代化的目标进一步夯实法律基础。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第四十五条 中规定,国家建立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制度并规定各省级地区的最低消纳比重,由供电、售 电、电力大用户等市场主体通过自身消纳或交易超额消纳额度,以完成所在地区的消纳任务,为 2019 年出台的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确立了法律依据,形成了实现可再生能源目标的市场 机制。
未来在新《能源法》的支持下,通过可再生能源电力配额制的引导,风力发电在各类电源 主体中的占比将进一步提升。
未来五年,整个行业的发展速度仍保持高速增长阶段。
在取消补贴之后,行业进行成本驱动阶段,符合市场发展的基本规律。
(3)风电成本驱动及模式创新驱动Wood Mackenzie《2019年中国各省区可再生能源竞争力分析报告》及最新研究数据,中国风电与光 伏的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均值现已低于国内燃气成本,并将于2026年实现与煤电成本的竞争优势; 海上风电LCOE将以每年平均6%的速度下降,在2025年左右实现与燃气发电的竞争性,在2032年将低于煤(新疆金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2019 年年度报告全文 35 )电成本。
在2020年-2025年期间,海上风电将吸引2110亿美元的资本支出,到2025年,海上风电项目规模和 项目集群将增加63%。
Wood Mackenzie《2019年全球陆上风电运维报告》指出,预计到2028年,中国陆上风电运维市场资本 体量将达到37亿美元,市场价值年平均增长率9.2%。
在政策补贴退出、新能源进入全面平价的阶段,新的开发模式、业务模式开始进一步推动风 电度电成本的降低,结合风机大型化等技术带来的降本空间以及产业链规模化、国产化后的降本 空间,风电成本仍在下降通道之中。
据不完全统计,国内平价风电已核准容量已超过 50GW。
平价上网、最佳项目收益是推动运维市场发展的主要驱动力。
就未来市场需求而言,除了国有电力公司,随着成本优势的显现,一些具有实力的民营企业可能会加快进入步伐,从而带动行业需求的变化。
例如明阳智能的内蒙项目,实现风光储一体化运营,170千瓦风电与30千瓦时光伏以及32/96千瓦时储能项目的实现,这就是模式上的创新,多元化,一体化的全生命链条的创新会带来更高的经济效益。
竞争格局(1)陆上风电陆上风电,金风科技一直保持领先地位。
前四大厂商的市场占比保持7成左右,说明整个市场的寡头竞争的格局相对稳定。
(2)海上风电细分来看,海上的参与者比陆地的参与更少,前四大厂商的占比已经超过9成并且四大厂商的份额逐渐均衡。
这点可以看出,海上风电的对资本和技术要求更高,接近于寡头垄断的格局。
不排除后面会有进一步的市场整合。
图表中可以明显看出,明阳智能大幅抢占了上海电气的市场份额。
一些技术的突破,在短期内可以竞争者的份额。
整体来看:随着毛利的降低,对控制成本的高要求,新进入者越发困难。
市场格局短期内难以被打破。
竞争主要是巨头之间的竞争。
世界风电格局及变数由于风电行业有些特殊性,最大问题在于运输成本高企,不适合远距离的运输,所以,国内外市场相对形成相对封闭的市场。
但随着中国企业不断在国外建厂,以及中国风电成本优势日益突出,很多的企业逐渐开拓出国外市场。
金风与明阳都有国外定单在做。
世界的风电市场也会发生微妙的变化。
成本驱动将是主要动力之一。
小结:竞争格局虽然还没有发生改变,但寡头之间的竞争也愈发激烈,不仅在价格上下降,在主要客户的争抢上也非常突出。
这个阶段性的情况仍将维持,直到利润过低,市场重新回归理性,迎接新一轮的周期。
但目前从时间上看还未到,主要原因是持续性的市场需求,还未达到严重的过剩状态,市场的规律上,一般是由无法实现现金流(行业亏损)导致企业之间的竞争被动改变。
三、公司面临的挑战之对比明阳智能(一)2010年-2019年,光伏发电成本下降了82%,同期陆上风电和海上风电的成本分别下降了39%和29%。
技术、工艺、规模抑或管理上引起的效率提升和成本降低,最后都成了企业的护城河。
一改此前由龙头公司率先举起屠刀的惯例,此轮风机价格战的始作俑者来自二、三线厂商。
最近刚刚暴雷的上海电气在山东能源阿拉善400兆瓦风电项目中报出2750元/kW的3兆瓦组投标价,随后风机价格普遍进入“2000元时代”。
作为风电整机老大的金风科技就被打了个猝不及防,公司全程参与了国家能源集团约1.6GW风电项目(18个项目)的招标,报价区间在2550元/kW—2823元/kW,而山东中车风电和中车株洲所投标的单价均低于2400元/kW。
在已经公布的上述项目中,金风科技均未中标,直接影响到公司在今年一季度的招标市占率。
公司持续的毛利下降,出现增收不增利的情况,对于二三线企业的抢市场,目前看,公司还未来有效手段来控制。
虽然行业整体需求保持上升,但公司的份额却出现下降状态。
金风与明阳做个对比分析:自2019开始,明阳智能的发展速度明显加快,尤其在主要客户的争抢上,在三峡能源为例,以前金风是最大的采购商,2020年,已经被明阳智能所超越。
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个对比:(1)市场占比变化虽然金风的体量与市场占比远大于明阳,但我们也看出金风的发展速度出现增长降速的情况,尤其是明阳在海上风电的技术要强于金风,后期海上风电市场的竞争,明阳有着明显的强势。
(2)技术路线明阳智能的核心竞争力就是他的风机半直驱技术,风机半直驱技术使得传动链轴向长度缩短了四五米,机舱布局更加紧密,具有较好的经济性,大大节约了装机的空间,主要体现在了征地、运输、吊装等方面,大容量,轻量化的特点是未来的主要发展方向。
目前半直驱大功率机组的优势被低估,这个优势将在中国陆上风电的平价时代和海上风电的长期发展中凸显出来。
超紧凑半直驱风机较直驱风机体积更小、重量更轻、效率更高,便于运输和吊装, 市场竞争优势明显;较双馈风机可靠性更高、成本更低,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
在未来风机大型 化的过程中,MySE 风力发电机组所采用超紧凑半直驱技术路线的优势将更加突出。
财务对比金风科技:明阳智能:从财务表中我们看出,过去5年,金风营收规模增长1倍多,但净利却是下降的,而明阳营收增长4倍,利润保持同样速度。
这说明其中有些问题,金风科技的净利润水平下降过快,金风的费用表(过去5年)明阳的费用表两家公司的四大费用占营收比,分别为13%和10%,显然明阳在费用方面做的控制较好。
这也大大影响了净利水平。
如果从账务上和技术角度看,显然,明阳智能更具竞争优势,财务上除了资产负债率较高外,整个表现更优。
估值金风科技明阳智能目前市场给予二者的估值,金风20倍估值,明阳26倍的估值,20家机构的普遍预测,21年整体金风的增长速率会低于明阳,主要原因还是海上业务的差距,明阳海上风电的增长高于金风。
另外,叶片技术的创新,是风机未来度电成本 降低的核心手段之一,明显智能同时掌握整机设计技术和叶片设计技术将使公司在竞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小结:整体看,金风面临的挑战和压力还是很大的。
一些优秀的民营企业通过技术上的提升,不断扩大市场占比,而金风的在提升净利方面的努力还不够。
这种先发的优势,随着风电市场的市场化程度提升,技术的推动,一些更优秀的企业可能会改变市场的格局。
在这一轮的竞争中,明阳显出了与金风不同的市场风格,明阳这种民企的降本增效做的更优秀,更有侵略性。
企业的竞争优势更明显。
但也不可否认,过高的资本负债率可能存在一定隐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