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中国对国际社会的承诺,也是对国内的动员令。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风电将发挥主力军的作用。
作为国资央企,东方电气重任在肩,近年来,通过不断的自主创新,3.0SMW、4.0SMW、4.5SMW陆上,7MW、10MW海上等系列高性能风电机组顺利开发、投运,它们在不同的区域,履行着各自的使命,为地方发展输送源源不断的清洁能源,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贡献着东方力量。
日前,中国国际电视台(CGTN)记者走进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专题采访了公司副总经理郑大周,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公司主任工程师赵萍。现为大家翻译全文转载如下。
近日,研究表明中国对风电产业发展的影响越来越大。中国政府将可再生能源作为应对长期气候变化的关键策略。随后,全国各地,甚至连风资源稀缺地区,都试图分一杯羹。来自中国国际电视台记者陶源报道。
数十年来,煤炭可谓中国经济动力源。至今,我国能源结构中煤炭占比仍为60%左右。近年来,中国能源革命不断向纵深挺进,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将达25%左右。风电,逐步成为这场能源革命的主力军。
东方电气风电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郑大周说,比起水电,风电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更小;不同于太阳能,风能开发对占地面积要求不高。
陶源说,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提出我国将力争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此后,中国风电事业发展便呈迅猛之势。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政府大力支持,我国去年新建风电机组已近全球二分之一。
中国将进一步维系可再生能源发展态势,未来十年,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将达1200GW,是现役装机容量的两倍以上。
第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赵萍说,风电发展跌宕起伏,过去几年,风电产业经历了低潮期。那时,风电接入电网存在突出矛盾,致使风电产业发展受限。
赵萍,是风电叶片设计工程师,亦是中国最高立法机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她有幸目睹并参与了这一转变。
赵萍说,为了适应变革,我们正全力开发低风速风机。四川是盆地,过去我们从未想过在四川开发风能。随着技术革新,这已成为可能。
这一变革给赵萍带来希望,她认为在可见的未来中国能够实现近零排放目标。
赵萍说,许多问题正在迎刃而解。业内人士都感到振奋,我们兴奋不已。
郑大周说,有了产品和技术的支撑,我对达标充满信心。
相信风能产业正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来源|CGTN
编辑|安荣龙 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