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已发布,为保护版权,发出视频文案。
点击这里观看视频→:【伟大转折之碳中和】大家好!我是绝命老铁。
今天给大家分享的是,崛起的转折之碳中和。
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在悄然展开,不夸张地说,这场变局,足以改变未来世界能源的格局,如果一切顺利,未来的中国,将会变成一个,前所未有的能源强国,而为了这一刻,我们已经布局了将近15年(甚至更早),依稀记得,那是2006年的一天,中国在《“十一五”规划纲要》中提出了节能减排计划,说白了,就是要痛下决心,去淘汰那些,落后且,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
要知道,在那时,大部分的产业还是以消耗化石能源为主(煤炭,石油,天然气),所以当计划提出后,很多企业都很难受,但无奈的是,我们的石油大部分靠进口,而随着国际油价的剧烈波动。
又会导致国家的能源安全。
2005—2015国际油价走势 从战略的角度来看,我们必须得,慢慢地,摆脱对石油的依赖,不但如此,还得建立一套自主可控的能源体系,也正是在次年(2007年)祖国又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中长期规划》,如果仔细研究,这都,为了,大力扶持了以太阳能,风能,水能为核心的新能源产业(《关于太阳能热发电成员上网电价政策的通知》《国家能源局关于做好“三北”地区可再生能源消纳工作的通知》等)因为待他们成熟之日,就是新秩序建成之时。
这件事情,我们努力了近15之久,就在去年,一个转折契机出现了,那就是中国宣布,要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宣布碳中和,就是化被动为主动,化劣势为上风,所以承诺碳中和,就是中国崛起的标志性转折。
不要以为碳中和单单只是环保的概念,他堪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换句话说,他就是这个世界新一轮的能源革命,是可以决定各个文明兴衰的一次转折。
那什么是碳中和呢?简单点说就是二氧化碳,排出量等于吸收量(工厂排放,森林吸收),那他和能源有什么关系呢?不要着急,本铁会以三个会议为主线(《京都议定书》,哥本哈根会议,《巴黎协定》),为你讲述碳中和的故事。
从经济战略来说,碳中和其实就是在制约漂亮国的石油美元,众所周知,大漂亮仗着自己的美元和石油挂钩后,就有点像三国演义里膀大腰圆的董卓了,董卓是挟天子以令诸侯,大漂亮是挟石油以令各国,就是因为石油美元,他才可以腆着老脸无限印钱,而每次印钱后,通货膨胀都会跑到其他的国家,所以说,大漂亮可谓在经济上,基本处于无敌状态。
但这种行为呢,也搞的其他国家怨声载道,于是有一天,欧洲那旮沓,就开始琢磨,这漂亮国太没有素质了,我们如果继续跟着石油美元的规则混下去,那总有一天,要被他榨干啊。
所以能不能重新建立一套规则,去制约制约大漂亮的石油美元呢。
如果想早一个新规,首先要满足三个条件,第一就是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其次又得制约石油美元,而且还不能让漂亮国,看出来我们在搞他。
于是在大家的头脑风暴后,一个打着保护地球环境(道德的制高点)的碳排放体系就诞生了。
当时一些专家学者就说啊,你看自从工业革命以后,这工厂排放的二氧化碳太多了,搞得地球的温度急速上升,在这提一嘴,地球温度上升和二氧化碳排放,到底有没有关系,存在巨大的争议,本视频只讨论经济战略,暂不涉及环境问题。
回到主题,所以这些科学家倡议,为了不让温度上升,我们人类,是不是得减少碳排放?而且那些欧洲佬们又私下,忽悠大漂亮说,你看,咱们发达国家排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少,但那些发展中国家,为了发展,排的肯定会越来越多,咋样都是他们吃亏,所以我们这些老牌资本家们,为什么不联合起来,利用碳排放的概念,来做点文章呢?很快啊,美国就中招了,他一时半会儿,也没看出来碳排放就是冲着自己石油美元来的。
居然还帮着欧洲那旮沓,研究怎么在用碳排放割韭菜,于是在欧美强强联合的研究下,一个新的概念产生了,他就叫碳排放权。
随后便组织了84个国家签了一个《京都议定书》(1997年12月条约在日本京都通过,并于1998年3月16日至1999年3月15日间开放签字,共有84国签署 )这个条约里,明确把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变成了一种可以交易的商品。
什么意思呢?举个例子,假如,印度有100个碳排放指标,英格兰也有100个,但人日不落发展的很牛逼啊,人家都是高端产业,造的都是芯片,100个指标根本用不完,他们撑死用20个就够了,但印度主要发展的是工业,这些工厂都需要烧煤,烧石油吧,那这些能源,排出来二氧化碳,你100个指标根本不够用,所以你就得多买些排放指标,换句话说,印度就得用真金白银,从日不落手里买80个指标,你看看,碳排放权,从表面上看,好像是一个环保问题,但其本质,就是把国家的发展权,变成了一种商品,所以想要发展的国家只有两个选择,第一个,就是乖乖向发达国家买碳排放指标,这跟交保护费没啥区别。
这第二个,就是用清洁能源,比如太阳能,风能这些不产生二氧化碳的能源(或者产生少量CO2)。
哎,细心的朋友就发现了,如果大家都开始用清洁能源了,那传统的石油,也就没人用了,要知道啊,美国就是靠石油美元才能猖狂的,所以随着时间的推移,大漂亮终于反应过来了,你这碳排放权,哪是压制发展中国家啊,你这明明就是在阴我啊于是在2001年3月,当时美国的小布什,毫不留情地掀了桌子!恰巧那个时代的,新能源产业并不发达,有些国家一合计,用新能源那是一个贵啊,都拖着不签字,于是各个参与国连合力都没有形成,更别提去制约石油美元了,最终还是落了个雷声大,雨点小的下场。
可是欧洲实在不想放弃啊,因为他们在碳排放体系上,已经下了血本(沉没成本),特别是在环境宣传上,那都是军工级别的投入,别以为他们光是现在扶持了个hao dare you(环保女孩),光是现在给公知钱,让大家不要吃海鲜,人家欧洲,在环保上的狗粮,撒得数都数不过来,要知道哔哔吸一大业务,就是去各国造纪录片,哦不,拍环境纪录片,而且那些国际环保组织,可能大部分,都拿了他们的money,你说,这好不容易有颜色革命的苗头(培养了一批公知),哦不,这好不容易把环保的理念推向了世界(培养了一批环保主义者)那说放弃就能放弃吗?显然不能,所以,在2009年,大伙又在哥本哈根开了一次会,会议的主题就是,你看咱们京都议定书,虽然签了,但效果不咋地,所以这次能不能把细节规定一下呢?这个会议,虽然细化了很多东西,但是大家还是吵得不可开交,举个例子吧,当时欧美在其他国家没有参与的情况下,就给各国分配碳排放指标,他们拍脑门算出,全世界碳排放量不能超过8000亿吨,然后27个发达国家,抢走了44%的碳排放权,要知道,这些国家当时只有11亿人口,也就是说剩下的56%的碳排放权,要让其他国家的55亿人分。
从1900年到2005年,发达国家的碳排放量是发展中国家的7倍左右(7.54倍)现在你又要抢走几乎一半的蛋糕,这公平吗?拿脚指头想都觉得不公平,但是,当时却出现了很多公知,哦不,很多环保主义者,他们说,因为是欧美率先提出的,所以要多奖励他们一些指标,还有人说,人家人口基数少,当然要多给一点碳排放的权利。
那个时代,我们的处境也非常危险,丁院士,在访谈中也说到,这个东西就是一个陷阱,一旦承认了欧美定下来的指标,中国从2020后,每年都得花一万亿去买二氧化碳的排放权。
所以说公知误国啊,关键时刻还是要靠我们真正的国士们,是他们打破了西方国家对碳排放的垄断,是他们,以人均历史排放为基础(人均历史排放基础分配碳排放权的中国方案)为中国争取了更多的碳排放权,如果没有这些人的努力,一旦被欧美那群人占到了道德的制高点,指不定会怎么恶心我们呢。
现在,镜头再回到哥本哈根会议上,虽然各国吵得不可开交,但温度上升的议题,还是得到了大家的重视,科学家们也表示,如果继续让温度上升,格陵兰岛等地的冰盖,就会融化,冰盖融化了,海平面就得上升,海平面一上升,那很多沿海,地区可就遭罪了。
而随着时间的推移,新能源产业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于是大家似乎达成了一种共识,这个共识就是在未来,一定要减少碳排放量,从而稳住温度上升,于是到了2016年,近200个国家签订了防止温度持续上升的协定,其最终目的,就是要让地球上的碳,中和,这就是著名的《巴黎气候变化协定》。
既然协定都签了,那各国的工厂排放的时候,就得收敛一点了吧。
这个各国排放一减少,大漂亮那边又出幺蛾子,之前说过,要想碳排放,只有两个选择,1是用新能源,2是少用化石能源,可无论是用新能源,还是少用化石能源,这最受损失的都是漂亮国啊,人家就指望石油美元来割韭菜呢,你这不是要他命么,所以为了不让自己的石油美元被动摇,在2017年,大漂亮又骂骂咧咧地退出了直播间,但这无疑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巨大的利好,还记的开头吗?我们早在2007年(甚至更早),就开始大力扶持新能源产业,经过了进岁月的蹉跎,一些优质企业果然不负众望地走了出来,比如比如新能源汽车比亚迪,比如太阳能光伏的龙头,隆基股份,再比如风电的龙头金风科技,他们都是十几年如一日,在新能源领域深耕细作的典范,于是新能源优势的天平,悄无声息的倒向了祖国这边。
所以说2016年,我们并不是以弱者的姿态,加入的巴黎协定,反之我们还有很大优势,什么优势呢?这就要提到能源安全的概念了,从经济战略来说,碳排放权的目的就是为了制约石油美元,而我们加入巴黎协定,其实也是想改变目前的能源结构,要知道,2020年我们原油70%以上依赖进口,天然气40%以上也得买别人的,能源卡脖子可是要比芯片卡脖子更严重,如果无法摆脱能源卡脖子,那永远都得看别人的眼色。
所以走新能源的路线是迫在眉睫,幸运的是,我们恰恰在新能源体系中,拥有巨大的竞争优势,就拿2015年麦肯锡的报告来说,中国的光伏和风能行业,简直是吊打欧美,特别是在光伏领域,2020年,全球前二十的光伏企业,15个是中国的,而且在这个领域,我们已经可以达成从技术到设备全部国产化,换句话说就是光伏这个产业,任何人都卡不了我们的脖子,而随着技术的进步,近两年,光伏的发电价格慢慢比火电还要便宜了,所以太阳能发电,必然是未来的趋势。
最关键的是我们现在还解决了曾经的一大难题,那就是弃电率,顾名思义,弃电率就是发出来的电用不了,回想当年,新能源产业也是很憋屈的,有些地方,日照充足,我们用光伏可以尽情的发电,有些地方风起云涌我们可以尽情的用风力发电,但可惜的是,曾经发的电无法储存,即便是储存了也无法分配,产生了很多不能用的电,这些电可都是白花花的能源啊,但近几年,一个黑科技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里,他就中国的特高压技术,举个例子吧,从西边的塞外江南伊犁,到宇宙中心曹县,有三千多公里(3872公里),如果用普通的油罐车去运输化石能源,那运费可都高得吓人,但要用特高压直接送电,损耗也就只有百分之一左右(5000公里1.6%)目前,特高压已经上升到了国家战略的高度,在未来,他将会让,全世界,形成一张能源网,我们可以畅想一下,这个网一旦结成,是不是就能把多余的电,合理的分配到,世界各个角落呢?悄悄地告诉你,中国在特高压技术方面,也是全球第一。
而且今年,大家肯定有这种感觉,那就是身边的新能源汽车越来越多了。
没错,今年也是新能源汽车爆发之年。
我们中国的新能源汽车,已经初露峥嵘,无论是长城,比亚迪,五菱宏光,在今年都研发出了让人记忆犹新的车型,据一些大神估计(王传福)2030年新能源车在中国市场占比有望达到70%。
到那时,光伏风能,负责发电,特高压负责能源分配,而新能源汽车负责储备消耗。
这就形成了一套摆脱化石能源,迈向清洁能源的新体系,在这种新体系下,不但可以倒逼低端制造业升级,最关键的是,可以向更高级的科技进阶,比如随时随地的虚拟现实,比如随处可见的太阳能无人机,而这些应用,无疑,又会推进万物互联,量子计算,无人驾驶,等技术的进步,是不是有点不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神奇,某些人,还想着怎么用石油美元去割韭菜时,另一批人,早就在思考,怎么进入了新的次元了,什么是格局,这就叫格局。
也正是在一切水到渠成后,2020年9月22日,中国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2030年实现碳达峰,2060年达成碳中和,换句话说就是2030年我们的温室气体排放达到峰值,三十年后,我们会实现温室气体的净零排放!值得一提的是,在中国宣布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五个月后,漂亮国开始慌了,大漂亮深知曾经光是欧洲那批人,自己玩,是掀起啥大浪的,但现在如果中国加入,欧亚很可能就会形成一个经济共同体,如果欧亚形成了经济共同体,那么很多产业链就能整合在一起,到那个时候,等待自己的结果,只能是被孤立。
这时的大漂亮,显然陷入了电车难题,如果他不加入碳中和,就忤逆了世界的意志,会被排斥在群外(他本国已经空心化,如果大家都不和他玩,美元便失去了美元的意义)但如果加入碳中和,他的石油美元就会被削弱,两害取其轻,被迫无奈,还是选择,顺应潮流。
于是在2021年,美国又回到了桌子前。
曾经的他们可以仗着石油美元,挟石油已令各国(无限QE)。
但在未来的新能源赛道上(风电,光伏,特高压)可就不再是,他一人,说得算了。
从历史的长河来看,中国的崛起不是建立在,侵略,殖民,掠夺上的,而是我们用一个个五年计划,建设着这片土地,我们用一次次探索,走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从1978年的改革开放(1978年12月18日)2001年的加入世贸(wto,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11日)08年的奥运会,到15年的巴黎协议(2016年4月22日签署)无疑都涌现出了中华民族复兴的决心,特别是在2020年,承诺碳中和后,这不单单只是为了解决环境问题,更是为了完成我们的科技的升级,从而形成时代的红利,所以说碳中和,是旧能源与新能源的博弈,是旧世界,与新世界的交替。
一场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正无形地展开,而那条巨龙,即将腾飞于空。
以上就是本期视频的全部内容,如果喜欢我们的视频,记得点赞,关注,我是绝命老铁,咱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