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6月29日电 新闻分析:“全绿电”之梦能实现吗新华社记者中国青海省29日成功完成了“绿电9日”创举,连续9天仅依靠“零排放”的可再生能源供电,继2017年“绿电7日”后再次创造全球纪录。
此前,欧洲国家葡萄牙也分别在2016年5月7日至11日、今年3月9日至12日实现“全绿电”供电。
在传统能源枯竭、温室气体导致气候变暖等大背景下,多国将目光瞄向取之不尽又低碳环保的可再生能源。
完全依靠风力、太阳能、水力等发电的“全绿电”是终极目标。
“全绿电”青海地处青藏高原东北部,是黄河、长江和澜沧江的发源地,丰富强大的自然力量赋予青海得天独厚的“绿电”条件。
青海省能源局副局长郭启龙说,青海成功实施“绿电9日”离不开当地独特的能源结构。
青海水资源丰富,是全国13大水电基地之一;这里日照充足,尤其是柴达木盆地年日照时数在3100至3600小时之间,年总辐射量可达每平方米7000至8000兆焦耳,位居全国第二。
青海独特的“用户群”也适合发展可再生能源,这里大部分地区地广人稀,人口密度不足每平方公里1人,对电量需求不如沿海人口密集地区。
同时,全省未利用荒漠面积达到20万平方公里以上,开阔的场所有建设光伏、光热等新能源发电基地的天然优势。
先前同样实现短期“全绿电”的葡萄牙也具备适宜的自然条件。
葡萄牙地处欧洲大陆西南端,濒临大西洋,全国地貌大多为丘陵,具有丰富的水力、风力和太阳能资源。
葡萄牙使用清洁能源已有30年历史。
据葡萄牙再生能源协会近期发表的报告,到2050年,葡萄牙在岸风力发电将占总发电量的39%,太阳能发电占比将从目前的2%增至30%。
齐瞄准葡萄牙国家电网发言人接受新华社记者书面采访时说,青海创下的“绿电”纪录表明,中国正走在实现《巴黎协定》减排目标的路上,未来使用“绿电”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多。
放眼全球,可再生能源正受到越来越多国家和地区的青睐。
在德国,表面铺有太阳能板的建筑、三叶的风力发电机随处可见。
按照德国政府的能源转型计划,到2025年,德国可再生能源发电占总发电比例将提至40%到45%,到2050年达到80%。
巴西、智利、乌拉圭等拉美国家也十分重视可再生能源发展。
巴西的生物质能技术先进,智利在太阳能领域发展突出,风电资源丰富的乌拉圭甚至还将“绿电”出口至邻国。
即便是石油资源丰富的沙特阿拉伯、科威特、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等中东国家,近年来也纷纷开始转型规划,旨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发展清洁和可再生能源,实现可持续发展。
2017年初,阿联酋政府宣布投资1630亿美元开发可再生能源项目,力争让可再生能源满足国内一半的能源需求。
英国石油公司发布的《世界能源展望(2018年版)》认为,到2040年,全球发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