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习惯性地按下电源开关,享受电力为生活带来的便利时,一种绿色、清洁、可再生的能源也悄悄地来到我们身边——这就是风电。
漂亮的风车矗立在空旷无垠的野外、山头或者海面,呼呼的风吹动着巨大的叶片,风与电的转换就在这一圈一圈的旋转中完成。
要完成风力发电,除了显眼的叶片,还有一样不可或缺,那就是风电轴承。
国内第一家风电轴承是一种特殊的轴承,每台风电机内部使用的轴承包括五类,分别是主轴轴承1-2个、 偏航轴承1个、变桨轴承3个、发电机轴承1套和齿轮箱轴承1台套。
其工况条件恶劣,温度、湿度和轴承载荷变化很大,维修成本高,使得对密封性能、润滑性能、耐冲击、寿命与可靠性有较高的要求。
因此风电轴承行业进入壁垒较高。
风电轴承“当时国内的轴承主要依赖进口,我们希望实现国产替代,让公司走上高端智能制造之路。
”成都天马公司相关负责人范佳桥介绍,2006年,该公司率先将风力发电轴承的偏航轴承、变桨轴承选为攻关对象。
成都天马公司杜刘红是公司的主任工程师,也是风电轴承行业感应热处理的技术专才。
当年刚从西南交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毕业的他,就参与到风电轴承的研发制造中。
“感应淬火技术是攻关的难点之一,一开始总是出现问题,经过反复实验,想尽了各种办法,我们终于成功研发了四点球轴承感应淬火工艺。
”天马风电轴承生产基地通过两年的技术攻关,成都天马生产出的首套偏航变桨轴承交付东方电气,标志着公司风电产品得到了用户的认可并实现了替代进口,公司一炮打响,正式进军绿色新能源行业。
“那时全球做风电轴承的只有两家企业,我们是第三家,也是国内第一家!”杜刘红自豪地说。
2008年12月,成都天马为全球最大的风电设备制造商——维斯塔斯生产的首套偏航齿圈交付使用,标志着成都天马开始进军国际市场。
抢占制高点由于成都天马长期注重技术研发,现已取得了1000多项新型工艺相关专利,领先的技术和生产能力,迅速抢占了风电轴承制高点,其生产的2兆瓦到20兆瓦的风电变桨轴承、偏航轴承,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国内市场排名第一。
不仅能满足国内的风电整机企业的需求,还与全球领先的丹麦维斯塔斯、德国西门子歌美飒、美国通用等风电整机企业保持了稳定合作。
在替代进口的同时,还成功出口欧美、印度、巴西等市场。
天马风电轴承但他们并不满足于此。
为了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2018年,成都天马投资30亿元在欧洲产业城建设天马高端轴承智能制造(出口)基地,主攻风电轴承,在现有的设备能力和工艺基础上,进一步进行技术升级改造和产业链延伸,积极研发高质量、高性能的风电轴承。
风机功率越大,主轴轴承的生产难度越大。
目前大功率主轴轴承以及海上风电主轴轴承的市场份额几乎被国外厂商垄断。
去年10月,成都天马海上风电8兆瓦主轴轴承正式下线并在2021北京国际风能大会暨展览会亮相,受到行业内外广泛关注,这标志着天马轴承正式进入风电主轴轴承领域。
“我们相信随着市场认可度的提升,我们有望在未来3年抢占到可观的市场份额。
”范佳桥指出。
天马主轴承据统计,去年,成都天马年产各类风电轴承3万套,同比增长10%,销售收入40亿元,同比增长8%。
随着不断壮大发展,现在成都天马已打造出一支拥有“研发人员+工程师+产业技术人才”的强大队伍,其中产业技术人才占公司总人数70%,这支队伍还在不断壮大。
“接下来,我们还将加大研发环境建设和人才引进力度,不断改进和创新工艺技术,开发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新产品,进一步抢占市场。
”范佳桥表示。
记者:莫婧文编:曾好美编:汪艳梅编委:陈军德、兰国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