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点1、山风、谷风在受热或受冷时,山坡的升温、降温快,而同高度的空气距离地面较远(或者河谷发育着河流),升温、降温更慢,因此会产生气压差,形成山谷风。
①白天,气温逐渐升高,山坡的温度升高更快(同高度的空气升温较慢),空气沿着山坡上升,原位置的气压变低,同高度的山谷中间的空气,流动过来补充,形成“谷风”,风向为谷底——>山顶,河谷中间盛行下沉气流;②夜晚,气温逐渐下降,山坡的温度下降更快,空气沿山坡下沉,山坡原位置的气压变高,空气流向同高度的山谷中间,形成“山风”,风向为山顶——>谷底,河谷中间盛行上升气流。
图1 山风与谷风示意图2、逆温现象一般情况下,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0.6℃/100m)。
但在对流层的某一高度范围内,有时会出现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增加的现象,即为逆温现象。
逆温现象主要有5种成因:①辐射逆温。
发生在晴朗无云的夜间,近地面大气的温度迅速下降,因此出现“上暖下冷”的现象。
②锋面逆温。
锋面上、下分别是暖气团和冷气团,因此温度存在着差异(上暖下冷)。
③地形逆温。
发生在盆地和谷地,夜晚靠近山坡的空气冷却更快,因此冷空气沿坡下沉,在谷底聚集,原有的谷底暖空气被迫抬升,出现“上暖下冷”的现象;④下沉增温。
发生在高压控制区,在高空盛行下沉气流(干燥),在下沉停止的界面,界面上方的空气温度高、下方空气温度低,即“上暖下冷”现象;⑤湍流增温。
发生在湍流区,湍流上升时(干燥气流)气温会快速下降,在湍流上升停止的界面,界面下方的空气温度低、上方空气温度高,因此出现“上暖下冷”现象。
图2 逆温现象示意图例题拉萨,位于宽阔的拉萨河谷的北侧,拉萨河从河谷经过。
下图为拉萨7月降水量日平均变化图,读图完成第7题。
7、拉萨7月降水日变化的成因,正确的是( )A. 夜晚地面降温迅速,近地面水汽易凝结成雨B. 夜晚近地面形成逆温层,水汽容易凝结成雨C. 白天盛行下沉气流,水汽不容易凝结成雨D. 白天升温迅速,盛行上升气流,水汽不易凝结成雨答案:C精讲精析:(1)分析拉萨的地理位置。
由题干可知,拉萨位于河谷的北侧,距离拉萨河较近,因此既受到山谷的影响,又受到河流(拉萨河)影响,形成“区域小气候”。
(2)分析拉萨的降水。
①从图中可知,拉萨白天降水少,夜晚降水多;②一般来说,白天气温较高,蒸发旺盛,水汽上升,容易成云致雨;③但该地区为河谷,两侧河谷(山坡)升温快降温快,河谷中间(河流)升温慢降温慢。
因此白天两侧山坡温度高,气流上升;河谷中间冷,气流下沉,空气较为干燥,因此白天蒸发较少,降水较少;④夜晚恰好相反,两侧山坡降温快,气温低,气流下沉;中间河流降温慢,气温较高,气流上升,容易成云致雨,因此夜晚降水较多。
总结水循环的过程本节例题的难度适中,解题思路为:①分析拉萨的地理位置,进而确定影响拉萨降水的因素(地形、河流);②分析白天、夜间河谷中间的气流运动(山谷风,河谷中间气流的上升与下沉)。
蒸发与降水,是水循环的其中两个环节。
水循环主要分为三个过程,包含的环节、方向如下:①陆地内循环:植物蒸腾+水面蒸发—>陆地降水;②海上内循环:海面蒸发—>海面降水;③海陆间循环:海面蒸发—>水汽输送—>陆地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
水循环的意义可以总结为4个:①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使全球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的状态;②促进了地表各个圈层之间、海陆之间的物质迁移与能量交换;③影响了全球的气候与生态;④塑造着地表形态。
图3 水循环的3个过程【每晚20:00,每日一题,学好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