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说低碳#众说低碳,共谱低碳未来#2030年“碳达峰”和2060年“碳中和”。
前者意味着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后不再增长;后者的意思是温室气体零排放。
但“零排放”不是不排放,而是通过使用可再生能源、可回收材料、提高能源效率,以及植树造林、碳捕捉等方式,来将自身碳排放“吸收”,达到相对“净零排放”,整体相互抵消。
看到“碳达峰”和“碳中和”其实第一反应是较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减少温室效应,防止全球变暖。
这只是其中之一。
其实“碳达峰”和“碳中和”对我们生活方方面面都有影响。
最近由于经济问题和资源的匮乏,导致油价上涨,这让人们开始关注新能源汽车。
其实,新能源汽车就是低碳的一种形式。
由于,石油资源在燃烧时会排放出二氧化碳,而二氧化碳是造成温室效应的重要气体。
新能源汽车主要以电为主,我国在2021年火电占比从2018年的72.83%降到了54.6%,只后国家会一直减少火力发电的占比增大新能源发电量,这说明新能源汽车相较于燃油汽车来说是有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施。
新能源汽车是以程序启动的,我们当年大力支持5G的研发最主要的原因就是,5G的定位是万物互联,而新能源汽车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物。
新能源汽车和我们手机类似,也有系统和应用,开发厂商是可以远程控制的。
如果发生特殊情况,国内汽车被远程控制是特别恐怖的,所以我国要自主研发。
目前的自动驾驶也是基于新能源汽车进行研发的。
所以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将会推动我国在智能生态上的发展和人工智能方面的发展。
我们的发电目前主要是依赖于火力发电,为了提高电的利用率,我国使用光伏发电。
光伏发电需要更高效智能的电力传输网络,这就需要特高压技术和智能电网技术,这两方面又是中国强项。
通过特高压技术,中国实现了西电东送、南电北送,用电效率提升。
而智能电网对数据依赖程度很高,中国经济规模大、数据量大、应用场景广,对智能电网形成源源不断的滋养。
光伏白天可以发电,晚上怎么办?这就需要储能技术。
通过储能也就是电池技术的突破,我国的新能源优势神奇般地和制造业皇冠上的明珠——汽车制造关联到了一起。
由于新能源车的核心部件全面电气化,所以中国车企通过新能源车实现了对欧美日本汽车企业的弯道超车。
“碳达峰”和“碳中和”是盘大棋。
煤炭时代成就了大英帝国,油气时代成就了美利坚,那么碳中和时代一定会成就另一个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