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鲁北风电场(山东电建鲁能马鬃山风电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海上风电   作者:海上风电   浏览次数:128
核心提示: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李永帅6月24日,在国家电投平顶山鲁阳风电场,许继风电生产的XW3600/155风电机组正在偏航驱动的牵引下缓缓旋转,寻找最佳的迎风角度。投运半年来,这个“巨无霸”实现了零故障稳定运行。“这台风电机组的轮毂高达170米,整机长度超过一列复兴号标准高铁车组,刷新了全球最高的风力发电机组记录。”许继风电科技公司总工程师程林志说,这个超高机组成为我国风电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产品。长期以来,我国风电开发都青睐新疆、内蒙古等地丰富的高风速风资源。而河南、浙江、山东等地不易开发的低风速风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陈辉 通讯员 李永帅6月24日,在国家电投平顶山鲁阳风电场,许继风电生产的XW3600/155风电机组正在偏航驱动的牵引下缓缓旋转,寻找最佳的迎风角度。
投运半年来,这个“巨无霸”实现了零故障稳定运行。
“这台风电机组的轮毂高达170米,整机长度超过一列复兴号标准高铁车组,刷新了全球最高的风力发电机组记录。
”许继风电科技公司总工程师程林志说,这个超高机组成为我国风电技术发展的里程碑产品。
长期以来,我国风电开发都青睐新疆、内蒙古等地丰富的高风速风资源。
而河南、浙江、山东等地不易开发的低风速风资源却被冷落。
“我国的低风速风资源其实是非常丰富的,覆盖了全国总面积的68%,高塔可以说是解决开发问题的关键技术,目前中东部平原风电场对超高风电机组的需求非常大。
”程林志说,许继集团为此投入大量资源进行高塔机型的研究。
风电机组重达百吨,要想在高空稳定运行,全靠塔筒支撑。
2020年6月,经过对多类塔筒的制造周期、工艺标准、避震性能、共振频率、结构刚度等数据的综合考量,许继最终选择了更加安全、可靠、经济的混塔技术来为首台170米风力发电机组筑牢“根基”。
“这是世界首例170米陆上现场浇筑施工的自提升式超高混塔项目,技术难度大,工艺复杂,生产精度高,很多生产模具都是第一次被应用到风电塔筒建造中。
”程林志说。
2020年12月23日,这个超高风电项目成功并网,鲁阳风电场由此成为中原地区投运的单机容量最大、塔筒最高、叶片最长的平原风电场。
运行半年来,吸引了不少风电投资企业到现场考察学习。
许继驻鲁阳项目的现场经理孙京涛抬头看着旋转的叶片,眼神中满是骄傲和自豪,“它发电量高,运行起来还平稳没毛病,综合优势明显。
”根据现场的运行数据测算,170米风力发电机组比同地区常见的100米风力发电机组的平均发电量提升最高可达20%。
即使是在同一个风场,170米机组较140米机组也有显著提升,鲁阳现场的140米高度时风速5.16m/s,170米高度风速5.45m/s,相同的机组等效利用小时数提高200小时,度电成本进一步下降。
随着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确立,能源消费结构向清洁低碳加快转变,风电开发技术飞速发展,整个风电行业对风机效率、性能和全生命周期度电成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更大容量、更大叶轮、更高塔筒将是陆上风机发展的方向。
许继正在着手研发包括4.5MW、5.XMW和6.XMW在内大容量系列机组,风轮直径涵盖160-180米;在高塔方面,将200米及更高塔筒作为发展方向开启前瞻性研究;提升风电场整体解决方案能力,以度电成本最低为目标,持续降低建设成本;开展风电源网协调技术的研究,以适应新能源为主体的新型能源系统。
截至目前,许继风电已经向河南、河北、山西、内蒙、青海、新疆、云南、辽宁等多个省区累计投运风机1500余台,这些风机每年可发电60亿千瓦时,可供约300万户家庭的全年用电,相当于中和了200万辆小汽车全年碳排放。
编辑:彭长香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