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看了一份会议纪要,关于5大电力集团如何看待组件价格下跌的,感觉比较有价值,在这总结并分享一下。
1、组件价格将持续下跌。
由于硅料中途停产成本太高,所以硅料有持续生产的特点,在硅料产能已经充足的情况下,后面硅料仍会持续扩张产能,23年产能将会满足6亿千瓦的装机量,从而带来组件价格的持续下跌。
当然,我理解这种下跌不是连续性地单边下跌,而是急跌一波,需求上有了支撑后,价格开始构筑平台震荡,直至硅料产能再次超过当前的需求量,然后再急跌一波,如此反复。
2、23年的存量项目与增量项目发电集团关注的是项目收益率,而22年组件价格高企,除了国家电投外的其它发电集团均未如期完成光伏的计划投产目标。
所以23年上半年5大发电集团主要视组件价格先完成22年未完成的项目,23年的增量项目将主要集中在下半年开工。
显然,在光伏产业链价格进入下行期,发电集团装机进度上不会往前赶,而是尽量往后拖。
3、供需双方博弈组件价格23年增量项目的开工,发电集团认为在组件价格1.5元会是一个比较合理的价格,这个价格是根据行业基准收益率6~7%,再综合其他因素反推出来的价格,这个组件价格大概对应硅料价格为110元/kg。
随着硅料产能供大于求,组件供需格局反转,从需求端出发,根据发电集团运营收益率去反推组价与硅料的价格是比较合理的,因为在这个价格下,会切实的有装机需求出来,对价格形成支撑。
4、22年光伏与风电装机情况中国海岸线相对比较短,所以新能源还是以光伏为主,22年5大发电集团装机光伏大概是风电的2.5倍,23年随着组件价格下降,这一比例可能进一步提高。
5、风光大基地国家分别于 21下半年 和 22 年启动第一批和第二批风光大基地项目以及开展“沙戈荒”大基地项目,导致新能源项目的迅速放量,因此未来五大发电集团的年均装机是远超于十四五规划目标的。
相对于分布式风电和光伏,大型风光基地的集中式开发,可以通过规模效应以最大程度降低土地、基建、运维等方面的成本,充分发挥沙漠、戈壁、荒漠等地区的风光资源潜力。
近期,随着硅料产能超过临界点,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价格均下跌,而且由于成交量小,导致价格失真。
市场对光伏行业的分歧在加大,而其中很多观点,都是来自于产业链中上游的企业,像通威、中环、隆基等,各家都在站在有利于自己的角度去谈论,这些观点多是没有价值的。
当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不再紧缺,话语权将再次来到发电集团这边,站在运营商的视角,从项目收益率的角度,来推演后续产业链的变化,是后面观察光伏产业链的一个重要方向。
市场消息:1、外资今日流入95亿。
1月截止到今天,外资已经累计流入500亿。
目前情况是内资无心恋战,外资疯狂抄底,这也是由于海外面临经济衰退,而国内今年可能实现经济复苏,在经济复苏这件事上,我感觉外资比我还有信心。
。
。
2、亿纬锂能发布22年业绩预告。
全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2.0-36.3亿元,同比增长10%-25%,扣非净利润25.5-28.0亿元,同比增长0%-10%;折算到4季度看,归母净利润5.3-9.7亿元,扣非净利润3.7-6.2亿元。
亿纬锂能这个业绩是符合预期的,此前股价比较弱势是传言4季度利润不到5个亿。
展望未来,锂矿价格及原材料价格进一步下降,锂电池的盈利能力有所恢复,同时储能市场为为锂电池企业打开了部分空间,锂电池企业最悲观的时候基本过去了,当然要说太大的机会,也谈不上,当下这个位置还是先寻找更好的机会。
3、派能科技发布22年业绩预告。
公司预计22年实现归母净利润11.8-13.1亿元,同增273%-314%,中值12.45亿元,同增294%。
对应22Q4,按中值计算,归母净利润6.0亿元,同增827%。
大超预期,此前预期全年利润大概不到11亿,实际在12.5亿,然而今天股价依然是高开低走,市场在这里有两方面担忧,一个是天然气降价情况下,欧洲2023年的需求是否仍然高增,另一个是欧洲户储市场新进入者不断增多,产能也越来越多。
市场关于户储的分歧也很大,我认为主要还是此前的预期太高太过于乐观了,现在又太过于悲观,竞争加剧的速度可能不会那么快,户储后面应该还有机会,去接近此前的高位,所以这波回调需要为我们未来的收益率留出空间,同时也要意识到这种门槛不高但利润率特高的生意很难长时间持续,今年户储如果有机会,可能是最后一波机会了,后面面临的是竞争格局恶化。
我是“零基础投资”,逻辑、观点、实盘,期待你的关注。
如果你喜欢这篇内容,就请点赞点“在看”吧。
——————————————————实盘(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2018年底~2021年底盈利44万,复合年化35%。
22年赚43万,收益43%。
今日无操作,亏7k,仓位125%,23年赚1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