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约 | 叶文辉历史上,火电并不是值得投资者长期追随的“香饽饽”,中信火电行业指数2007年9月至今仍亏损近20%。
不过,事情正慢慢发生变化:一方面,电价传导机制的理顺和长协煤占比的提升有望给深陷亏损的火电企业带来喘息机会;另一方面,绿电转型叠加灵活性改造,火电行业的商业模式有望彻底改写。
近期“公奔私”大佬董承非旗帜鲜明看多火电股的举动,也提醒我们要用发展视角来看待这一传统行业。
短期火电有望迎来复苏行情从四大火电央企的中报看,彼此间的复苏节奏仍有差异。
尽管国电电力凭借高长协比例率先实现了盈利的修复,但电量分布集中在华东地区的华能国际和华电国际(华能国际华东电量占43%、华电国际华东电量占55%)二季度却因疫情影响而出现亏损扩大的情形,相比之下华东业务占比最小的大唐发电(占比24%)所受的影响要小一些。
当然,大唐发电二季度的复苏核心还是长协比例的提升,这是改变火电企业财务模型的关键。
正如董承非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所提到,此前火电企业“市场煤+计划电”的商业模式,实质上呈现了“一倍做空动力煤指数”的效果。
在这种商业模式下,火电企业的盈利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