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欧盟再度加码!到2025年光伏发电量翻倍 国内组件厂要“躺赢”?“新龙头”股价已创新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97
核心提示:5月19日,光伏板块全线走高,硅能源、HJT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产业链相关概念走强,截至发稿,铭利达(301268)、中信博大涨14%,漳州发展(000753)、云南能投(002053)、晶科科技(601778)、振江股份(603507)等多股涨停。消息面上,在俄乌战争影响下,欧洲地区希望快速缩减俄罗斯化石能源的依赖,寻求建立独立安全能源体系。近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名为“RepowerEU”的能源计划,计划提出将欧盟“FIT55”政策组合中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总体目标从40%提高到45%。其中,2025

   

5月19日,光伏板块全线走高,硅能源、HJT电池、光伏建筑一体化等产业链相关概念走强,截至发稿,铭利达(301268)、中信博大涨14%,漳州发展(000753)、云南能投(002053)、晶科科技(601778)、振江股份(603507)等多股涨停。
消息面上,在俄乌战争影响下,欧洲地区希望快速缩减俄罗斯化石能源的依赖,寻求建立独立安全能源体系。
近日,欧盟委员会公布名为“RepowerEU”的能源计划,计划提出将欧盟“FIT55”政策组合中2030年可再生能源的总体目标从40%提高到45%。
其中,2025年光伏目标装机量320GW,这个数字较2020年翻一倍,到2030年达到600GW。
此外,欧盟的REPower EU计划草案还提出为所有新建筑安装屋顶太阳能装置,2022年屋顶光伏发电量增加15TWh。
光伏行业“淡季不淡”欧洲国家是国内光伏企业的重点出口地,欧洲统计局数据显示,欧盟在2020年进口了价值80亿欧元的太阳能组件,其中源自中国的组件占75%。
1-3月中国对欧洲光伏出口数据高增,且全年目标上调。
国联证券(601456)分析师贺朝晖此前表示,我国光伏产业链价值量约占世界的80%,欧洲光伏组件80%依赖进口。
今年我国光伏组件出口需求将受极大刺激,能源安全遭受危机的情况下,欧盟组件进口将接受更高溢价。
从今年一季度来看,光伏行业呈现“淡季不淡”。
国家能源局发布的《2022年一季度光伏发电建设运行情况》显示,一季度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13.21GW,同比增长近1.5倍。
其中,地面电站新增4.34GW,分布式光伏8.87GW。
海外市场同样火热,疫情并未影响国内光伏组件出口增长势头。
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国内光伏组件出口量达41.3GW,同比增长109%。
据PV Infolink统计图表,1-3月,中国单月组件出口均较去年同期有大幅提高,同比增长率分别为115%、125%和97%。
伴随着各个国家越发意识到能源自给自如、减少对外依赖的重要性,这将促使各国更加积极布局新能源。
展望2022年全年,伍德麦肯兹最新预测数据显示,全球光伏市场年新增装机容量将达197GW,同比增长25%。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预计,乐观情况下,今年全球装机量将达到240GW。
晶科能源一季度重回榜首据了解,组件环节海外营收占比主要约33%-78%,在一线组件厂中,海外营收占比排序分别是晶科能源、天合光能、晶澳科技(002459)、隆基绿能(601012)。
其中,晶科能源:海外78%,欧洲18.4%,北美16%;天合光能:海外63%,欧洲20%,美国10.5%;晶澳科技:海外60.8%;隆基股份:海外47%,欧洲14%,美洲16%。
海外需求火热,直接驱动上述公司业绩增长。
一季报显示,晶澳科技实现营收123.21亿元,同比增长77.12%;净利润7.5亿元,同比增长378.27%,涨幅居四大组件制造商之首;天合光能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52.73亿元,同比增长79.2%;净利润5.43亿元,同比增长135.97%,位居第二;晶科能源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6.81亿元,同比增长86.42%;归母净利润4.01亿元,同比增长66.39%。
值得一提的是,体量最大的隆基股份由于受到产线改造及美国扣押组件的影响,一季度出货量下跌,虽然营收及净利均最高,但同比增幅仅为6.46%。
受此影响,今年一季度光伏组件龙头前四格局稳定,但排名出现顺位调整。
隆基股份2022年第一季度出货6.35GW,位居第四;天合光能(7.1GW)和晶澳能源(6.6GW)排名较为稳定分别位居第二、第三;晶科能源2021年全球出货排名第四,第一季度凭借8.03GW的出货重回榜首。
股价方面,晶科能源股价今日已创下新高,盘中一度大涨9%,总市值超1400亿。
晶澳科技也自四月下旬反弹超30%,直逼历史高位。
而隆基绿能尽管近来反弹强势,但距离去年11月创下的103元/股高点尚有不少距离。
一体化企业更为受益光伏组件主要包括光伏电池、互联条、汇流条、光伏玻璃、EVA、背板、铝合金、硅胶、接线盒等九大核心组成部分,该环节因单位产能投资和技术含量相对低,利润率也较低。
对组件企业而言,成本占比较高的是直接上游电池片,以及间接上游硅片和硅料。
过去两年,由于硅料、硅片和电池片环节技术含量高,扩产不易,毛利率相对较高,而导致上游一体化的组件企业毛利率更高。
例如,一体化程度最高的隆基绿能(硅片为主,硅片产能大于组件产能),今年一季度业绩增速虽然“垫底”,但其组件电池端毛利率为17.06%,依旧为四大组件商之首,而布局上游较少的天合光能(只有组件和电池片产能,放弃做硅片)毛利率最低,为12.43%。
组件公司的一体化率可以决定成本,因此未来一体化是大趋势。
相关组件厂商也在加快一体化布局,5月18日晚,晶澳科技公告,拟对公司一体化产能进行扩建,具体包括曲靖10GW高效电池、5GW组件项目,以及合肥11GW高功率组件改扩建项目。
根据晶澳科技规划,2022年底公司组件产能超50GW,硅片、电池产能约为组件产能的80%。
2022年,公司将进一步深耕全球市场,电池组件出货量目标为35-40GW。
随着一体化组件厂商加速布局产能,产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根据西部证券(002673)统计,2021年,行业CR6公司分别为隆基绿能,天合光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阿特斯与东方日升(300118),出货量分别约37-38/24/24/22-23/14.4-14.6/9GW左右,总体约占21年预测市场的68.4%。
2022年,各公司积极扩产,预计出货量分别达60/40-45/40/34+/22/20+GW,整体约占预测市场80.3%,行业集中度有望进一步提升。
展望2022年下半年及23年,随着硅料产能的不断释放,上游原材料供给格局走向宽松,硅料价格有望回归合理水平,电池及组件端盈利有望回升,一体化组件长期具备优势,看好未来业绩弹性。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