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会发电 能储能!湖北首个“零碳村庄”即将问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招聘   作者:节能风电   浏览次数:81
核心提示: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彭一苇 通讯员余健兵 实习生邓紫雯一个户籍人口1700多人的普通村庄,一年的碳排放量有千余吨,通过减碳措施,能否将其变为“零碳村”?在大悟县新城镇红畈村,就正在建设湖北首个“零碳村”。“零碳村”并不是一点碳排放都没有,而是通过电能替代、使用新能源等措施,让村庄的减碳量可以抵消碳排放量。如果减碳量多于碳排放量,甚至可以做到“负碳”。红畈村(本文图片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彭一苇 实习生邓紫雯 摄)“零碳”是怎么做到的?首先,要搭建“硬件”,即发电装置。7月11日,记者走进红畈村,远远就看到村舍屋顶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彭一苇 通讯员余健兵 实习生邓紫雯一个户籍人口1700多人的普通村庄,一年的碳排放量有千余吨,通过减碳措施,能否将其变为“零碳村”?在大悟县新城镇红畈村,就正在建设湖北首个“零碳村”。
“零碳村”并不是一点碳排放都没有,而是通过电能替代、使用新能源等措施,让村庄的减碳量可以抵消碳排放量。
如果减碳量多于碳排放量,甚至可以做到“负碳”。
红畈村(本文图片由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彭一苇 实习生邓紫雯 摄)“零碳”是怎么做到的?首先,要搭建“硬件”,即发电装置。
7月11日,记者走进红畈村,远远就看到村舍屋顶的光伏板和矗立在村中的三根白色柱状物。
自2015年国网湖北电力驻村工作队进驻以来,6年时间里,他们结合红畈村四面环山、植物覆盖密度大的特点,利用山场林地做“减碳”文章。
国网湖北电力驻村工作队队员范典介绍,他们为村里建起了装机容量281千瓦的光伏电站,并为易地扶贫搬迁点41户人家的屋顶上,装上了总容量81千瓦的光伏板。
在村文化广场旁,还有三台总装机15千瓦的垂直轴风力发电机,只需微风即可转动发电。
最“厉害”的,是村委会门口的一座“风、光、储、充一体化”新能源汽车充电站。
充电站的顶棚是一块24.84千瓦的光伏板,它发出的电供应3台60千瓦直流充电桩和3台7千瓦交流充电桩。
平时,它可给村民的新能源汽车充电。
无车充电时,电能就存放在储能装置中,可储存200千瓦时电力。
光伏板、光伏电站、风力发电机、新能源汽车充电站,这些“发电大佬”们集结起来,为红畈村提供了源源不断的新能源电力,极大便利了村民们的生产生活。
“以前烧柴做饭,一担70斤的柴,要走十几公里才能砍回家。
”86岁村民颜永普说,有了新能源电力,家里进行了电气化改造,如今用电饭煲、电磁炉做饭方便快捷,客厅里空调、电扇一样不落,炎热的夏天也能安然度过了。
“晒着太阳就把钱挣了!”余电上网,村集体从中还能获得收益。
在村口的金岭示范区中心小学,校舍屋顶也装了光伏板,学校厨房的器具也全部电气化。
“不仅方便,而且省钱。
”小学校长李阳介绍,过去食堂用煤做饭,改用电后一年能节省14000元的支出。
用上了这些新能源发电“神器”,减碳效果如何呢?看排放,2021年,红畈村二氧化碳总排放量为1080.93吨。
看减碳,去年全村的二氧化碳减排量共计474.47吨。
其中光伏发电项目二氧化碳减排164.14吨,占比34.59%;林地吸收二氧化碳量310.33吨,占比65.41%。
两相抵消,全村去年实际二氧化碳排放量为606.46吨。
但要达成“零碳”,还至少需要扩建968千瓦的“减碳”装置。
“今年内,装机容量1兆瓦的荒坡光伏和屋顶光伏项目就将投用。
”范典说,不光要实现“零碳”,还要力争实现“负碳”。
工作队后期将根据实际需要扩建新能源发电项目、建设沼气回收利用装置以减少蓄禽粪便引起的甲烷和氧化亚氮排放,并深度开发林业碳汇等,最大程度“吸收”二氧化碳。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