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相信我国的未来能源计划,很可能将会取代美国的石油霸权吗?在世界上形成新一轮的能源交易格局。
前有印度叫嚣封锁马六甲海峡,后有美国的种种制裁与封锁,现实压力下,能源安全成为我们密切关注的关键话题。
在我们传统的油气观念里面,中国从古至今都是缺油少气,这在国际社会上也已经是个公开的秘密,也正因如此,每次美国一有什么风吹草动,网友们就开始纷纷担心,如果美国对我们的能源供应渠道下手怎么办?这就相当于“别人卡住我们的脖子”,我们不能动弹,也无话可说。
如果我们的能源通道真的被堵死,我们有什么好的解决方案吗?先给大家一个肯定的答案:有。
至于为什么?我们接下来一点一点抽丝剥茧。
在回答我国能源策略之前,先思考一个问题:我国为什么要大力引进特斯拉项目?为什么要发展各项基建技术?在读完文章之后,这个问题的答案一定会逐渐明晰。
一油气短缺受制的能源现状能源需求与产出不成正比我国对于能源开发有很多的不足。
21世纪以来,由于我国经济快速地发展,对于能源的使用比能源生产要大得多,能源的生产跟不上能源的使用,导致了我国能源的生产与使用不成正比。
看一组数据。
据统计,中国对石油的需求量占世界对石油需求量的30%左右,而2040年我国对煤炭的需求缺口将达到3.6亿t。
中国对能源的需求量让世界各国为之瞩目。
2019年全球已探明可开采石油储量2305.8亿吨,而我国仅有不到60亿吨,占比仅为2.6%。
我国每年原油产量为1.91亿吨,石油消费量却达到6.6亿吨,缺口达到70%。
我国对于能源的需求可以说是迫在眉睫。
也正是因为这种强大的需求市场,使以美国为首的各个国家都致力于通过对中国的能源封锁来达到控制中国的目的。
开发与使用新能源的认知度不高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
是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 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
由于种种原因,目前我国能源的重中之重就是对新能源的开发,但是这并没有得到广大企业和人民的认识,有些企业为了追求高效益,还是大量使用不可再生能源,并没有真正认识到我国的能源现状问题。
能源利用率低还是用数据说话。
我国对煤炭的消费率达到了65%以上,但对于其他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消费率却很低,像天然气、核电等新能源,其使用率比煤炭的使用率要低很多,这就导致了能源消费结构的不平衡。
在天然气方面,中国的页岩气其实储量非常丰富,但大部分页岩气都处于2000米以下的恶劣环境中。
开采难度大、成本高、经济效益差,所以多年来,页岩气都并未成为主要的能源渠道。
同时,我国一部分高耗能产业生产的产品能耗率非常大,与国际相比,生产同样的产品,我国要使用更多的能源,说明了我国能源的利用率比较低。
能源运输是我国的一大软肋中国是世界上第二大石油消费国,与此同时也是一个石油资源贫乏的国家。
所以,我国的大部分石油天然气都是依靠进口来获得的。
据统计,我国每年进口将近1万吨天然气,金额达到287.5亿美元。
以往我国进口的能源中有80%经马六甲海峡运入。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雅尔塔体系至今在东亚地区还有残留,中东地区被美国所掌控,当然也包括马六甲海峡。
我国的能源使用如此依赖进口,同时进口能源通道又如此单一,中东地区一直被美军控制,美国要想在能源上对我国实施制裁,只要直接掐断我们的能源供给通道,就等于掐断了我国的命脉。
所以,在运输通道的问题上,我国显然受制于人。
但大国就是大国.我们怎么可能轻易地让别人卡住脖子,在能源问题上,我们也做出了很多努力,提出了多项战略。
二大国策略长远的发展体系我国的能源策略可以分为突破封锁、独立自主、未来能源计划三步。
第一步,突破封锁。
就像刚刚提到的,我们的能源运输通道现在正在被美军卡脖子,要摆脱被能源运输支配的恐惧,我们只能通过各种渠道,先摆脱能源运输渠道的受控现状。
突破封锁这一步,其实就是积极利用周边的能源资源,最好的情况就是将美军控制的一些运输通道搁置。
虽然我们的能源比较匮乏,但架不住我们周边国家的能源富有啊。
从地理位置上看,我们的西北方向是资源丰富的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以及士库曼斯坦,就仅仅士库曼斯坦的天然气,生产就已经达到了1000亿立方米,这个数字,超过我国2010年全年的天然气总消耗量。
我们的北边是俄罗斯,俄罗斯的能源有多丰富就更不用多说,从近期美国制裁俄罗斯的猫,制裁俄罗斯的树,但一直不敢动俄罗斯的能源就可以看出,多多少少也能算是个世界三强了。
也就是说,虽然我们的能源少,但是周围的国家富有啊。
加之我们西南方向就是缅甸,想要通过他们绕开马六甲海峡咽喉之地的港口也不是不可能,这是突破美军封锁的一种方案。
按照计划,我们的第二步是实现能源的独立自主,这主要是通过利用清洁能源来实现的,在这条路上我们也已经探索了20多年,我国清洁能源的储存量大,但之前一直不重视对于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白白浪费了很多资源。
自从我国能源战略实施之后,清洁能源成为了我们摆脱能源限制,实现能源独立自主最好的方式。
最后一步,就是实现未来能源计划,简单来说,就是通过清洁能源来实现能源的可持续发展,实现中国能源使用的全球格局,最终共建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合作共赢、互惠互利的国际能源体系。
而我国的这一系列能源计划,基本都是通过一带一路实现的。
三一带一路构建双三角格局2015年,“一带一路”战略提出,“一带一路”又称“丝绸之路经济带”。
致力于构建亚、欧、非三大陆以及附近各个海洋之间的互联互通,通过既有的平台建构合作共赢的互通伙伴关系,最终实现沿路各个国家以及地区的经济增长,这是“一带一路”的初衷。
同样的,能源作为国家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自然包含在“一带一路”中。
“一带一路”战略中,我们搭建了四大油气战略通道。
分别是中亚ABCD线油气管道、中俄东西线以及西北陆地的两条能源通道。
这四条通道每年向我国提供约380亿立方米和850亿立方米天然气,这样的油气保障下,我国东部地区的天然气供应就有了保障。
那这可以保障我们完全突破美军的封锁吗?事实是:中国还是有60%的能源补给来自于中东以及80%的石油进口经过马六甲海峡。
为解决这个问题,我国在我国的西北和西南建立中缅、中巴油气管道。
中巴油气管道建设完成后,美军在马六甲海峡对我们可能造成的威胁被完全打破,中巴油气管道直接绕开了马六甲海峡,同时还具有航程短的特点,对于我们来说,运输能源的性价比更高。
这种情况下,无论是从经济效益还是能源安全上来看,我们完全可以抛弃马六甲海峡那道石油运输通道,直接通过中巴油气管道进行运输。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共建立了5条能源战略通道,结成了一张贯穿南北、横跨东西,实现海陆双运的能源太网。
能源封锁的问题已然得到解决。
但谁都清楚,撇开其他不谈,就只说通过这些已经建立的通道来实现能源运输,这是完全不现实的,毕竟,经济才是各个利益体之间维持合作的黏合剂。
“一带一路”正好满足了这个要求。
因为它设立之初就是为了发展经济,在各个通道建立起来之后,经济怎么可能会落后?近几年,在“一带一路”战略下,以中国为中心的各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经济都得到了迅速发展,现在“一带一路”战略已经形成了亚、殴、非一体的经济网络,甚至直达美国后花园。
截至2021年11月,中国已经同全球141个国家以及32个国际组织共签署了206份经济合作文件。
“一带一路”战略下带动的全球经济联动体系可想而知。
在这种国际局势下,中国的“一带一路”战略带动能源的输入输出,建构了一个安全的能源交易系统。
最重要的是,这个系统绕过了美国。
要知道美国人可是一直都依靠石油霸权的。
现在中国逐渐摆脱美国的这种石油控制,并且试图在国际范围内建立一个合作共赢,没有霸权的国际局势。
美国人当然不干!于是前有“亚太再平衡战略 ”,后有与中国的“能源合作战略”。
美国软硬兼施,但最终目的还是想要通过各种战略阻止中国国际新秩序的建立。
但目前来看,成效并不显著。
通过“一带一路”战略,我们现在已经建立了一个双三角格局,即在能源和经济两个领域,均实现了亚欧非三地合作联动。
而这种联动,可以完美地消除美国的石油霸权。
四基建狂魔多管齐下构建全球能源网我国人口密集区主要在中东部地区,西部地区人口稀少,但是西部地区有很丰富的油气资源。
现在西部大开发战略加速推进,自然也伴随着对于西部地区的能源开采技术,我国开采技术不断提升,专业开采技术的普及以及多个开采基地的建立,都直接补缺了我国在能源开采方面的短板,之前开采难的问题正在一步步得到解决。
我国的风电、太阳能主要集中在祖国西北部,水电主要是在西南部。
而中国的用电大省是在中东部。
那问题来了,我们产出来的电遇到了超长距离的运输问题,这种长距离的运输会导致弃风、弃光的现象,最终导致能源损耗。
2016年我国在电力运输过程中弃风总量就达到了496亿KW,这相当于每年浪费了三座葛洲坝的发电量。
这个问题,在基建狂魔中国的手里也得到了解决。
这就要说到我们的新基建项目——特高压。
特高压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输电技术。
具有远距离、大容量、低损耗、少占地等综合优势。
由于采用超高压输送、中途损耗极低,目前特高压已经完全应用于我国的电力运输系统。
根据中国电网数据,目前特高压在距离5000公里的范围内传输600千瓦电量,其中损耗只有1.5%。
这个损耗量,完全可以甩之前八条街。
接下来我国将预计建成三十多条特高压。
在这种技术加持下,我国的电能运输就不是问题,完全可以克服北电南送、西电东送的难题。
在建立我国独立自主的输电系统之后,如何构建全球能源网就是我们接下来的问题。
换句话说,就是如何摆脱美国控制,在全球范围内建立一个去美国化的能源系统。
那就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在终端上实现以电替煤。
我们不仅要实现能源独立,还要实现能源市场化,建构良性循环体系 ,用清洁能源转换为电能,从而替代传统污染能源,摆脱油气限制。
这样一来,未来石油绝不可能是能源主力,电力才是。
实现这一点,最主要的一个渠道就是让我们的特高压走出去。
也就是让我们的基建走出去,让能源走进来。
这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经济为纽带。
让特高压走出去。
“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于输变电的需求极其旺盛,但是清洁能源分布却相当不均衡。
利用这种资源的不平衡现状,我们完全可以建立一个能源网络,这个网络中各国能源利用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但网络中的每个节点,都要通过中国的特高压来提供技术支持。
、这样一来,至少现在在局部区域内,就可以形成一个以中国为中心的能源交易体系。
通过大力拓展能源国际合作范围、渠道和方式,提升 能源“走出去”和“引进来”水平,推动建立国际能源新秩序,中国的能源交易体系已经在初步建设中。
而这种体系,最可能带来的后果就是美国石油霸权的终结。
这也是开头提到的为什么引进特斯拉?为什么大力发展基建的原因。
未来这个局部能源战略会不会走向世界,答案是肯定的,毕竟“一带一路”已经走向世界。
结 语我国的能源战略从摆脱控制到独立自主再到全球部署,着力长远、计划周全,目前已经在构建过程中。
我国的全球化能源战略一旦形成,中国油气短缺的能源现状将不复存在,全球的能源体系很可能将不以油为中心,很有可能会形成去美国化的能源局势,在全球范围内取代美国的石油霸权。
中国能源,未来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