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公司概况公司自成立以来专注于储能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行业领先的储能系统提供商,主要产品包括户用储能系统及部件和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
公司系国家级“专精特新”重点小巨人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知 识产权优势企业、江苏省高新区瞪羚企业。
近年来,公司也荣获了国内外各项 荣誉,包括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iF Design Award”、日本设计促进协会“Good Award”、“德国红点设计奖”和“SNEC 兆瓦级翡翠奖”等,并于 2017-2019 年连续三年荣获“储能产业最佳系统集成解决方案供应商奖”。
根据全球知名市场咨询公司埃信华迈(IHS Markit)的数据统计,在全球户用储能系统领域,按发货容量计算,公司 2021 年度市场占有率排名中国第四、 全球第六。
公司主要产品包括户用储能系统及部件和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
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构成如下:二、股权结构截至本招股说明书签署日,公司股权结构如下:三、主要业务公司主要产品为电化学储能系统,主要包括户用储能系统及部件和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
储能系统主要由电池模组、逆变器、BMS、EMS 和其他配件 构成。
电池模组由电芯通过串并联的方式连接组成,是电力的存储介质。
逆变 器可进行交流电和直流电的变换,根据功率指令对电池进行充放电。
BMS 是保 护和管理电池的核心部件,主要功能包括电压、电流和温度的实时高精度的采 样和监控,对电池的状态进行精确估算,并提供对电芯的多级保护,此外还具 有和 EMS、SCADA 通讯的功能。
EMS 是储能系统的控制核心,全方位地保障 了储能系统在各种复杂应用场景下的供电安全性和用电经济性,主要功能包括 控制逆变器并采集逆变器数据、控制电池模组并采集电芯数据、执行逻辑(各 种应用)并与其他设备集成调度。
公司是同时掌握 BMS、EMS、系统集成、云管理平台等储能核心技术,并 具备储能系统的自主研发和生产能力的企业。
目前已实现 1kW、3kW、5kW、 10kW、50kW、100kW、MW 级至百 MW 级全功率段储能系统的研发和生产。
1、户用储能系统及部件户用储能系统及部件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主要适用于 1kW 至 10kW 功率段 的家庭应用场景,帮助家庭提高光伏自发自用比例,具有能源管理、节约电费、 应急备电、VPP 及电力服务等功能。
公司典型的户用储能系统及部件产品概况如下:2、工商业储能系统及部件工商业储能系统是以集装箱为主要载体的智能储能系统,主要应用于 30kW 功率以上的应用场景,可实现动态扩容、平滑输出、调峰调频、谷电峰用等功 能。
公司典型的工商业储能系统产品概况如下: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产品种类划分,其构成如下: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 24,793.23 万元、36,947.13 万元、 80,399.79 万元和 68,556.21 万元。
四、行业分析1、储能行业的市场容量根据 CNESA 的相关报告,截至 2021 年末,全球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功率达到 209.4GW,较 2020 年末 191.1GW 同比增长约 9.6%。
新型储能的累计 装机规模为 25.4GW,同比增长 67.7%。
截至 2021 年末,中国已投运储能项目累计装机功率达到 46.1GW,较 2020 年末 35.6GW 同比增长 29.5%,占全球累计装机功率 22.0%,占比较 2020 年末 提升 3.4 个百分点。
其中,抽水蓄能的累计装机规模最大,为 39.8GW,所占比 重与去年同期相比再次下降,约为 3 个百分点。
市场增量主要来自锂电子电池、 铅蓄电池、压缩空气等新型储能,其累计装机规模达到 5.73GW,同比增长 74.5%。
2021 年,中国新型储能新增规模首次突破 2GW,达到 2.45GW,同比 增长 56.7%。
新型储能中,锂离子电池和压缩空气均有百兆瓦级项目并网运行。
从新型储能规划在建项目情况来看,2021 年中国新型储能走向规模化发展。
2021 年规划、在建、投运的项目共计 851 个、约 26.3GW。
其中投运的新型储 能项目主要以小于 10MW 的中小体量为主,数量占比约 76.5%;规划中和在建 的储能项目以 10MW 及以上的大体量项目为主,数量占比达到 62.0%,其中规 划在建的百兆瓦项目超过 70 个,在体量上具备为电网提供储能支持的基础和条件。
2、电化学储能行业储能系统主要包括电池模组、逆变器、EMS、BMS 等多个部件。
基于储能系统的构成,储能产业链上游包括电芯厂家和各类电子元器件厂家;储能产业 链中游主要包括储能电池厂家、逆变器厂家、BMS 厂家、EMS 厂家以及储能 系统生产商等;储能产业链下游则包括储能系统销售渠道(安装商、贸易商等) 以及包括发电侧、电网侧和用户侧在内的各类用户。
具体如下图所示:近年来,电化学储能在储能领域占比逐年提升。
在已投运的新型储能项目 中,锂离子电池继续占据绝对主导地位,累计装机规模从 2020 年首次突破 10GW 到 2021 年实现突破 20GW。
2021 年锂离子电池储能项目新增装机规模达到 9.9GW,是 2020 年的两倍以上。
根据 CNESA 的相关统计,全球新型储能累计 装机功率占储能累计装机功率比重不断提升,在全球储能累计装机功率平稳增 长的背景下,以锂离子电池为代表的电化学储能实现了飞速发展。
2017-2021 年,锂离子电池储能累计装机规模从 2.2GW 迅速上涨至 23GW,年复合增长率 高达 79.65%。
根据东方证券研究所的测算,假设 2025 年新装光伏市场储能渗透率 15%, 存量市场储能渗透率 2%,则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功率/新增装机量可达 25.45GW/58.26GWh。
2021-2025 年全球户用储能新增装机量年复合增长率预计 超过 58%。
公司排名中国第四、全球第六,仅次于特斯拉、派能科技、比亚迪、华为和 LG Energy Solution,行业内前六大供应商市场占有率合计达到 67%。
五、竞争分析(1)特斯拉(TSLA.O)特斯拉成立于 2003 年,是一家美国电动车及能源公司,主营业务为研发、 生产、销售电动车、太阳能板及储能设备。
特斯拉依托日本松下的三元锂电池 技术,结合自身 BMS 和储能系统集成经验,开发了面向家庭、工商业以及公用 事业用户的储能系统。
(2)派能科技(688063.SH)派能科技成立于 2009 年,2020 年于上交所科创板上市,公司是行业领先 的锂电池储能系统提供商,专注于磷酸铁锂电芯、模组及储能电池系统的研发、 生产和销售,通过长期自主研发掌握磷酸铁锂电芯、模组、电池管理系统、系 统集成等核心技术。
(3)SonnenSonnen 成立于 2010 年,主营业务为生产、销售锂离子电池储能系统,2019 年被荷兰皇家壳牌集团实现全资控股。
同时公司推出 Sonnen 社区平台,将安装 户用储能系统的家庭通过中央软件系统连接成网络社区,为用户之间进行电量 交易搭建平台。
(4)LG Energy Solution(373220.KS)LG Energy Solution前身为LG化学电池事业分部,于2020年独立而来, 主要从事动力电池、小型电池和储能电池等的生产制造与销售,总部位于韩国 首尔,在中国、波兰、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国家拥有分支机构。
(5)阳光电源(300274.SZ)阳光电源是一家专注于太阳能、风能、储能、电动汽车等新能源电源设备 的研发、生产、销售和服务的企业。
主要产品有光伏逆变器、风电变流器、储 能系统、新能源汽车驱动系统、水面光伏系统、智慧能源运维服务等,并致力于提供全球一流的清洁能源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1、经营情况方面的比较当前,公司的同行业主要企业只有部分业务涉及完整的储能系统,其中, Sonnen 未上市,故而未披露其财务数据,LG Energy Solution 则未单独披露其储 能业务收入。
公司与同行业主要企业近三年的经营情况对比如下:六、客户分析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要产品的销售收入情况如下: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客户类型分布如下: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收入按销售地域分布如下:报告期各期,公司向前五大客户销售情况如下:七、原材料及采购公司生产所需的主要原材料包括电芯、逆变器模块、电子料、结构件等。
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要原材料的采购情况如下: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耗用的原材料为电芯、逆变器模块、结构件和电子料, 上述四项材料占公司原材料采购总额的比例分别为 85.50%、84.35%、83.86%和 89.08%,均超过 80%,占比较为稳定。
报告期各期,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采购情况如下:八、财务分析九、经营简要分析报告期内,伴随公司收入规模的快速提升,销售毛利逐年增长。
报告期各 期,公司分别实现销售毛利 7,003.74 万元、11,275.99 万元、21,557.45 万元和 16,882.34 万元,具体情况如下: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分别为 28.21%、30.50%、26.81%和24.62%,具体情况如下:报告期各期,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对比如下: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变动趋势与派能科技一致,毛利率低于派 能科技,主要系派能科技销售的储能电池系统中所使用的电芯由其自身生产, 而公司所使用的电芯来自于外采,生产成本较高,拉低了公司产品毛利率。
阳光电源销售的储能系统主要为大型工商业储能系统,而公司销售的储能 统主要为户用储能系统,两者的产品结构有所不同,因此报告期内毛利率和 公司存在一定差异。
2021 年,阳光电源毛利率有所下降,主要原因在于当年“新 冠疫情”影响了阳光电源海外储能系统的交付,使得其支付一定金额罚款,因 而冲减了销售收入并使得毛利率有所降低。
与同行业可比公司期间费用比较报告期各期,公司期间费用率分别为 24.16%、21.88%、18.71%和 16.29%, 期间费用率随公司整体经营规模的扩大而逐年下降。
其中,公司研发费用率、 财务费用率与同行业可比公司阳光电源、派能科技不存在显著差异。
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