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太康”名声在外,“传统农区”崛起成功,这是9年来太康在集聚区建设上的“两大招牌”。
记者在2017年全省集聚区观摩组评价材料上看到,观摩组点评太康一是壮大规模和产品创新并进;二是劳动密集产业智能化升级成效喜人,对太康的产业转型给予了很高评价。
转型方向心中有数一是理出明晰发展思路。
县委、县政府结合传统优势,明确培育重点主导产业,以“攻占行业制高点、争取市场话语权”为发展理念,采用“加减乘除”发展举措。
做加法,推进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化、规模化、品牌化、精细化“四化”融合发展;做减法,鼓励企业淘汰落后设备,去无效和低端供给;做乘法,实行改革开放,创新协同推进;做除法,去金融杠杆,去企业成本。
二是科学制定发展规划。
制订下发了《关于扎实推进产业集聚区健康发展的实施方案》《打造百亿级纺织服装产业集群实施方案》等文件,系统谋划布局产业集聚区各项工作,规划建设纺织服装千亿级产业集群。
三是引导企业提升发展。
先后5次组织政府职能部门和企业负责人外出学习考察企业经营管理经验;两次邀请国家锅炉协会人员指导锅炉企业发展;成立主导产业发展专家委员会,从全国范围内聘请20余名专家、教授,指导企业由散乱差向高精尖集群发展。
倾力打造创新热土太康集聚区通过出台奖励政策,鼓励传统企业通过技术、产品、管理和营销模式等方面的创新,为自身发展提供不竭动力,跳出了仿冒、压价的畸形发展怪圈。
一是突出模式创新。
主动适应国内外经济环境发展变化,纺织企业积极实施发展模式创新,从产品制造转变到品牌创造,涌现出一批成功转型的优秀企业。
二是突出科技创新。
引导企业应用自动化、智能化装备,建设智能车间和智能厂区。
昊晟纺织、银鑫棉业等企业先后引进德国、瑞士先进生产线,引进日本、美国先进技术设备。
万利源棉业投资1800多万元建立了国际标准恒温恒湿实验室,配套添置了国际最先进的乌斯特全套检测设备,完善了从原料采购、研发生产到产品销售、后续服务全流程质量控制体系,为保障产品质量创立品牌增加了强力支撑。
三是突出品牌产品创新。
坚持把纺织服装打造成为太康的一张亮丽名片,着重培育万利源、通泰、鸿文、润泰、海盟、盛鸿、银鑫等一批品牌企业,叫响太康纺织服装品牌。
提升斯大锅炉、四通锅炉、永兴锅炉等品牌美誉度,发挥企业引领作用,进一步提高太康锅炉在全国市场占有率。
近两年纺织服装企业研发生产新产品86种,成为雅戈尔、柒牌、波司登、优衣库等国内外60多家知名服装及家纺企业的供应商。
2017年第一季度,太康集聚区规模以上企业增加值21.9亿元,同比增长17%;实现主营业务收入99.8亿元,同比增长18%;利税10.8亿元,同比增长13%,呈现出较强的增长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