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达峰、碳中和,要比ESG更红随着品职开设ESG的课程,我和何老师收到了越来越多的ESG相关留言,其中关于“ESG和碳中和”的区别是大家问的比较多的话题。
确实在国内很多人不知道ESG,但是一定听过碳中和,因为30达峰60中和的3060战略在圈子里算是家喻户晓了,不过目前品职也有一些大学生在关注ESG话题,他们对于ESG的了解并不如身处职场的大家熟悉,如果你身边有想了解ESG的人群,可以帮忙普及。
在之前的视频号直播中,我讲过这个话题,但不够详细、不够系统,所以今天特意抽出2小时,码子一篇说一说“碳中和实现的方法论”。
虽然,碳中和的实现方法可能会日新月异,但是方法论会是更加恒定的内容,因为这是根基,把握了这个根基,再去面试ESG相关岗位、与老板、团队交流,绝对显得逼格很高。
碳中和方法论介绍“方法论”这个词是我冥思苦想,觉得这是最贴切的词,但方法论不是什么高深的东西,而是那种“点透”了你会发现:“原来如此,不难啊”,这种感觉得东西,才是方法论。
碳中和的方法论,特别像我们准备高考,想考入名校,我们不是先吭哧吭哧使劲学,而是要先定个目标,我们要考多少分数。
碳中和的目标——每年510亿吨二氧化碳当量。
510亿,好大的数字啊,这是我们人类经营活动每年产生的温室气体,气体哎,换成吨,就不敢想象了,亿吨,就很厉害,我们一年要排这么多气。
碳中和的目标呢,就是我们有一天可以用技术手段把这510亿吨每年的温室气体给从大气中拿走,就实现了碳中和。
你以为这样就是中和吗?不,当然不是,因为就类似高考,我们得知道我们的分数从哪里来的,比如我们数学要考145分,语文要考130分这种。
510亿吨温室气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