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光伏厂组件累不累(光伏为什么会涨)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齿轮箱   作者:风电滑环   浏览次数:275
核心提示: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光伏组件这个行业,获得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企业是各领风骚一两年,头把交椅轮流坐?就有点像,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感觉。还有光伏组件单片功率是越做越大,现在单片功率小于450W的基本上没有主流厂商在做了,这个切换不到一年的时间,现在基本上都在做550W,天合已经推出了600W以上的产品。这两种现象有什么关联性吗?今天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有说得不对的请指出。全球光伏行业在我国企业的努力下,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将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让光伏发电成本在很多地方已经低于火力成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光伏组件这个行业,获得全球出货量第一的企业是各领风骚一两年,头把交椅轮流坐?就有点像,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的感觉。
还有光伏组件单片功率是越做越大,现在单片功率小于450W的基本上没有主流厂商在做了,这个切换不到一年的时间,现在基本上都在做550W,天合已经推出了600W以上的产品。
这两种现象有什么关联性吗?今天就来给大家分析一下,有说得不对的请指出。
全球光伏行业在我国企业的努力下,用了不到10年的时间,将发电成本下降了90%以上,让光伏发电成本在很多地方已经低于火力成本,甚至局部地方比水力发电还低,光伏发电在很多地方不用任何补贴,就能实现平价上网。
很多地方投一个光伏电站,5年就能收回投资,有些地方甚至只要2年不到。
所以,就直接导致了最近一年多以来,我国新能源行业瞬间火爆,炒股的朋友应该最深有体会。
由于光伏发电成本特别有优势,都让电网公司倍感压力,碗里的肉都被别人夹走了,于是很多地方电网公司亲自操刀,自己也来装光伏电站了,也要分杯羹,利润太高了,谁都眼红。
之所以光伏发电成本能下降得如此之快,是因为技术的快速迭代,还是跳跃性的迭代,很多企业刚做到甚至还没来得及坐稳江山,就被市场无情地抛弃了,今天就从光伏组件讲起。
天合700W的组件也呼之欲出现在的光伏组件行业就有点像以前的硬盘行业,我们又有了新的研究企业发展进化的果蝇。
生物学上尤其是基因上的研究,大家喜欢使用果蝇进行试验,因为果蝇生殖细胞核中只有4条染色体,体细胞核中有8条染色体,比较简单,关键是它的生命周期非常短,繁殖几十代只要很短的时间,光伏组件行业也是非常类似的。
记得十几年前,刚进光伏行业的时候,有非常多光伏组件技术路线,具体哪个技术路线才有最优的商业价值,谁都不知道。
这是,果蝇的优点马上就体现出来了。
2010年左右,就基本上分出了两个技术路线,薄膜电池和晶硅电池。
2010年左右,太阳能硅的成本很高,薄膜最大的好处是材料费用比较低,相对于的多晶硅电池,虽然其发电效率低,衰减快,但价格真的很感人啊,于是当时兴起了很多薄膜组件公司。
就连当时的光伏组件全球老大,无锡尚德也出了薄膜组件,我也用过。
没想到,因技术的飞速进步,太阳能硅料价格跳水般下降。
价格高昂,这个多晶电池最大的短板就被技术硬生生地堵上了,结果一下子多晶光伏组件胜出,薄膜组件败退,虽然说薄膜组件还是有其的一些技术优势或者特点吧,但是已经不是主流,当时市场最终还是选择了多晶。
当时很多薄膜组件公司纷纷倒闭或退出,包括后面的进场的汉能。
这时让出世界第一光伏组件公司宝座的还有无锡尚德,他们自己也没想到多晶硅材料价格会掉得如此之快,期货市场高位锁定的多晶硅料让其身受重伤。
这时英利接过交接棒,快速成为了行业老大,高歌猛进,迎来了多晶时代。
因为太阳能级多晶硅料的加工要求相对较低,技术难度相对不大,国内能做的公司非常多,单晶电池虽然发电效率高,但是由于技术和市场尚未突破,当时大家都看好多晶电池,投入巨资纷纷上马多晶产能。
拥有众多优势的多晶之王协鑫开始浮出水面,成为了当时光伏组件的行业老大,大有一统天下之势。
这时,单晶技术却在孕育着一场变革。
隆基让单晶组件成为主流当时单晶组件价格高的主要原因是材料用的是半导体级的单晶硅,这个就是芯片上用的,要求极为变态,当然价格也就高了。
但是单晶有一个极为有优势的地方就是效率高,一样的面积发电要比多晶得多,还有就是光伏用到单晶的要求远低于半导体级的,这样成本就能大幅度下降,很快隆基又接过了交接棒,成为了行业老大。
隆基的李振国就是研究单晶硅的,很清楚地知道用什么样的技术手段可以让单晶光伏电池比多晶更加有优势。
比如,他大力推进设备国产化,同时大幅提高产能,原材料价格大幅下降。
他推进金刚线切割技术,切出更薄的硅片,使单晶硅使用量下降30%以上。
普及一下小知识,将光转变成电,起到作用的是硅的表面,跟厚度没有多大关系。
同时他还推广了PERC技术,一下子让单晶电池发电效率大幅上升。
再加上其它的新技术吧,单晶光伏组件优势全面碾压多晶,正式成为主流,多晶技术路线出局。
现在为了进一步降低单晶每瓦成本,大家又开始把硅片做大,从166mm到182mm到210mm,现在166mm会被逐步淘汰,比较成本不具备优势,跟大尺寸PK只能出局。
硅片尺寸做大了,组件的功率也在进一步加大,组件的尺寸也在加大,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降低成本。
有时候,一个公司每瓦成本比别人高一分钱,就意味着丢失订单,意味巨亏。
以一个200MW电站为例,就一分钱的区别,客户就能省200万。
现在稍微大一点的一个电站投资公司,一年做2G瓦很正常,一年就能省2000万啊。
所以,现在市场上已经很难找到450W以下的大品牌组件了,都属于落后产能了。
对于很多大公司来说,落后产能更新速度是非常快的,有些产线不到3年就落后了,就得全部淘汰,不然就是巨额亏损。
所以,哪家公司不能进行高强度的技术和设备投入,被淘汰只是时间问题。
还有,对于很多巨头来说,只有一次失败的机会,投入太大了,都是以几百亿计的。
就像奥运比赛800米赛跑,大家都是顶级选手,决策失误就像比其它选手落后了400多米,哪怕是世界冠军也无力回天。
很多光伏组件技术的发展不是延续性,而是跳跃性,就像CD机和mp3,现在TOPCon和HJT技术就是这样,就是一次重新洗牌的机会。
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面临两个问题,一是有没有足够的筹码上桌,二是筹码只能压一次。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