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装机量全球第一,服务规模全球第一,哥本哈根上市的风机巨头Vestas:规模无比大,盈利很拉胯作者 | 闲彦编辑 | 小白维斯塔斯(VWS.CO,Vestas)成立于1898年,是一家总部位于丹麦的全球清洁能源解决方案提供商,业务覆盖风力发电机的全生命周期——设计、制造、安装和运维服务。
截至2021年末,公司在全球86个国家和地区,装机容量超过151吉瓦。
这是什么概念呢?可以参考一下这组数据:2021年,我国风电新增装机继续高歌猛进,但陆海合计装机量只有48吉瓦。
行业我最大,欧洲是基本盘公司的行业地位可以简单概括为:陆上风电装机容量全球第1,海上风电装机容量全球第2,风电服务规模全球第1。
公司表示,过去40年,其在全世界范围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要比其他任何一家公司都高,碳减排量累计高达17亿吨。
2021年,公司推出了V236-15.0MW风机,应用了模块化机舱设计,叶片直径236米,扫风面积4.4万平米,额定功率15兆瓦。
简单说,1台就能提供2万个欧洲家庭的日常用电。
根据公司预测,2021-2025年间,陆上风电新增装机量复合年均增速在2%-4%之间,海上风电增速超过25%,服务则介于7-10%之间。
其中,海上风电预计在2024年后还会加速增长。
这一预测的基础,自然与公司的业务分布重心有较大关联。
2021年,公司营收156亿欧元,以欧洲为核心,外加中东与非洲地区,合计营收贡献过半,达到56%,美洲地区贡献30%左右,剩下的就是亚太地区。
可以说,欧洲作为公司的诞生地,目前仍然是最大的基本盘。
2021年,欧洲、中东与非洲地区新增订单持续上升,达到7.6吉瓦,交付量8.6吉瓦,同比增长63%。
可以看出,公司在上述区域内的新增订单规模不及交付规模。
而美洲、亚太地区亦是如此。
其中,美洲地区新增订单下降到4.6吉瓦,是过去这5年来最低,交付量为5.7吉瓦,同比下降36%。
亚太地区相对4年前新增订单0增长,交付量同比下降25%。
合计来看,2021年,公司新增订单合计13.9吉瓦,价值116亿欧元,同比下降了9%。
由于实际交付能力近年来持续提升且增速更快,公司的在手积压订单量出现下滑,从24.6吉瓦下降到22吉瓦。
赚钱不易,感谢服务板块力挽狂澜公司的赚钱模式,简单说就是先收到订单,再安排生产加工,随后交付客户,最后涉足运营及维保等服务。
这里涉及到的交付方式有三种:(1)仅提供产品,(2)仅从事建设安装(EPC),(3)前两者都有,即产品+安装。
以上三种方式对应的营收,依次分别为28亿、9亿、94亿欧元。
可以看出,绝大多数客户还是倾向于让公司提供运维前的全套生产安装服务。
最后的运维服务营收为25亿欧元,但别小看这部分收入,公司要赚钱还得指望它。
总体来说,公司业务可以拆分为产品和服务两部分。
产品显然是营收增长的主力,2017-2021年间,从84亿增至131亿欧元,CAGR为12%。
同期,服务收入从15亿增至25亿欧元,CAGR也几乎同步,为13%。
产品收入中,还包含一部分老旧产品更换带来的需求。
公司表示,分布在全球的老旧陆上风机(注:达到20-25年的使用年限),规模正在持续扩大,2020年共12吉瓦,2025年将达到42吉瓦,2030年将继续增加至118吉瓦,市场空间巨大。
相信,这也是公司要积极涉足维保服务的原因之一,因为可以成为那个最先知道客户风机寿命进程,并给出量身定制方案的贴心管家。
2021年,公司EBIT利润率仅有3%。
可以说,获利能力差点意思。
过去这5年间,EBIT利润率从12.4%一路向南,从不回头。
其中,产品利润率下滑非常严重,从2017年的13.5%,一路跌到2021年仅剩1.5%。
可以说竞争之激烈、盈利之困难,都写在脸上。
感谢服务板块,EBIT利润率在2021年仍能维持在24%,最终托起了公司的盈利水平。
公司表示,全球风机的运营与维护市场目前约180亿欧元,预计2020-2030年的复合年平均增速为7%。
从在手积压订单数据来看,公司的服务板块比产品板块要高得多:2021年末,前者达到292亿欧元,后者为181亿欧元。
为什么营收占比较低的服务板块,反而订单规模很高呢?很简单,举例来说,一台风机的使用寿命是20年,显然,服务周期要比产品交付周期长得多。
所以结果就是,哪怕每年能够确认的服务收入有限,但现值的总规模还是很可观的。
而公司较低的EBIT利润率,是不是与毛利率走势吻合呢?从过去五年来看,主因还是毛利率的持续走低,从2017年的20%,下降到2021年的10%。
但其中,2021年的毛利率同比变化不大,而EBIT利润率却同比下降了2.1个百分点,那问题自然是在期间费用中。
从公司披露来看,核心变量是2021年的折旧、摊销以及减值要高上不少,背后的原因是,公司“加码海上风电业务,以及近年来更频繁投入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我们简单拿无形资产摊销来看,2021年,生产成本摊销从前期的1600万增长到8000万,研发摊销从1.8亿增长到2.5亿,与公司的表述吻合。
公司表示,受疫情以及运输和物流成本高企影响,2022年仍会遭遇供应链不稳定的困扰,而原材料价格、风机零部件以及能源价格上升也都会带来成本压力。
2021年,公司斥资6.12亿美元,收购Copenhagen Infrastructure Partners(“CIP”)25%股权。
CIP是全球最大的清洁能源基础设施专项投资管理公司,管理资产规模大约140亿欧元。
获取少数股权,对公司拓展新项目想必会有较大助益。
公司预计2022年营收150-165亿,增长大约5%,EBIT利润率0-4%,资本开支10亿欧元,比过去几年的水平有所上升。
所以,短期来看,低增速、低利润的局面难有改观,公司于是把希望寄托在了海上风电市场。
海上风电底子来自于并购在陆上风电市场,公司希望能长期取得比市场均值更高的增速,并维持市场地位,而在海上风电市场,则还处于布局阶段。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12月,公司与三菱重工(“MHI”)完成价值约7.09亿欧元收购案,即收购后者持有的合资企业MHI Vestas 50%股份,从而达到100%持股。
交易对价以股权支付,三菱重工将得到Vestas 2.5%股份及1个董事会席位。
2019年,MHI Vestas公司的海上风电装机容量,位居全球第二——1吉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