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经三年的艰苦抗疫,国家和老百姓都付出了惨痛的代价,遗憾的是我们的医学专家迟迟没能研究出对付新冠病毒的特效药。
令人欣慰的是病毒在不断的变异中,虽然传染性更强,但是毒性和致死率大大降低,针对病毒这一特性,国家适时合理的调整了防疫政策,变封控为放开,勇敢的面对病毒的肆虐,用自身的免疫力击败不可一世的病毒。
随着开放政策的实施,老百姓感染病毒的人数迅猛的增加,每天几万几十万人感染,满大街都是“小洋人”。
这时有人就会担心,那么多人感染病毒,外面的空气中岂不到处都是漂浮的病毒颗粒吗?每天在满是病毒的空气中穿梭,人们还有健康可言吗?尤其是那些喜欢户外运动的人们,本身活动就是为了健康,但是如果每天都在充满病毒的环境下锻炼,还有什么健康可言?今天我们就一起聊聊,当下全民和病毒肉搏的时候,户外空气中病毒的含量究竟是个什么情况。
我们知道,新冠病毒的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呼吸道传播,另外就是接触性传播了。
研究证明空气传播是接触性传播的一千倍以上,也就是说,新冠病毒传播的主要途径还是通过空气传播。
阳性患者通过呼吸,咳嗽,打喷嚏等喷出的新冠病毒,在摄氏25度的环境中能存活24小时,摄氏35度的环境中存活3-4个小时。
如果没有风等其他外力作用,一般情况下,病毒会在2-4米的高度下坚持十几分钟,然后慢慢落到地面。
当然阳性患者喷出的含有病毒的飞沫,在离开口鼻的一瞬间,水分就会被蒸发掉,形成由蛋白质和病毒病原体组成的气溶胶,这种气溶胶可以在空气中漂浮很远,很容易造成远距离感染。
所以我们尽量不要去一些人员相对密集,空气流通相对较差的场所,比如电影院,练歌房,餐馆,电梯间等,但是户外由于空气比较流通,一般情况下是不容易感染病毒的。
但是任何事情都不是绝对的,如果是在人口相对集中的商业区,住宅区内的小广场,公园等场所,虽然也是户外,空气相对也比较通畅,但是由于人口密度大,感染病毒的几率也会大大提升。
现在正值北方隆冬时节,再有二十天就到了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了,不管大家是身居闹市,还是过着悠闲的田园农家生活,出门还是尽量戴好口罩,勤消毒洗手,没事尽量不外出,把自己保护的好好的,开开心心过一个快乐祥和的新春佳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