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从“至暗时刻”到“风光无限”,中国光伏十年蝶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设备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75
核心提示:(经济观察)从“至暗时刻”到“风光无限”,中国光伏十年蝶变中新社北京8月11日电 题:从“至暗时刻”到“风光无限”,中国光伏十年蝶变作者 刘文文伴随着技术不断创新与突破,近十年来,中国光伏产业一路高歌猛进,飞速发展。中国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088万千瓦。截至6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3.36亿千瓦。中国光伏产业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然而,中国光伏产业并非一开始就“风光无限”。2012年,在欧美国家“双反”政策(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剧烈冲击下,中国光伏产业岌岌可危:由于原材料

   

(经济观察)从“至暗时刻”到“风光无限”,中国光伏十年蝶变中新社北京8月11日电 题:从“至暗时刻”到“风光无限”,中国光伏十年蝶变作者 刘文文伴随着技术不断创新与突破,近十年来,中国光伏产业一路高歌猛进,飞速发展。
中国国家能源局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国光伏发电新增装机3088万千瓦。
截至6月底,光伏发电累计装机3.36亿千瓦。
中国光伏产业已占据全球领先地位。
然而,中国光伏产业并非一开始就“风光无限”。
2012年,在欧美国家“双反”政策(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剧烈冲击下,中国光伏产业岌岌可危:由于原材料、市场、核心技术全部受制于人,行业处在“至暗时刻”。
事实证明,要想不被别人“卡脖子”,必须抓紧核心技术和产业链、供应链的“命门”。
由此,中国光伏行业开启漫漫攻坚之路。
一方面,政府出台相关产业政策,从资金到市场、从财税到土地,迅速营造出有利于国内产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此后数年间,度电补贴、领跑者计划、户用光伏、绿证交易等政策先后登场,为光伏产业的发展壮大铺平道路。
另一方面,中国光伏企业掀起科技创新热潮。
隆基、晶科、通威、协鑫等企业,持续不断加大科研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
各配套环节的制造企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
短短几年,光伏上中下游全产业链实现飞速发展。
以组件端设备串焊机为例,2013年以前,国外设备厂商占据着国内太阳能电池串焊接设备行业的绝对市场份额。
但几年之后,市场格局便大相径庭。
在奥特维、先导智能等一众国内串焊机企业的攻坚之下,中国市场新增产线中的串焊机95%变成了国产设备。
截至目前,原行业龙头美国Komax、日本NPC、Toyama等因产品价格过高,已退出串焊机市场。
在生产线专用设备方面,从硅材料生产,硅片加工,电池片、组件的生产到与光伏产业链相关检测设备、模拟器等,中国都已具备成套供应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光伏企业持续以技术创新推动行业降本增效。
以全球光伏龙头企业隆基为例,2014年,隆基率先攻克RCZ单晶生长技术产业化难题,使硅棒产出由原来的每坩埚60千克,提升至每坩埚超1500千克。
这使单晶与多晶之间巨大的成本差距快速缩小,仅2020年就为中国光伏产业节省成本约136亿元人民币。
此外,另一项关乎单晶未来的关键技术——金刚线切割技术也在隆基率先实现国产化,一举打破海外厂商对金刚线技术的垄断,并使金刚线的供应价格快速降至每米0.3元左右,每年为行业节约成本300亿元人民币。
凭借技术迭代带来的优势,中国光伏行业效率不断攀升,成本一降再降,逐渐实现从补贴时代到平价时代的历史性跨越。
2020年,中国提出“双碳”目标,作为清洁能源,光伏进入新的历史发展新时期。
此后,国家密集出台多项新政,确立风电、光伏向主体能源地位转变的战略目标。
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风能专业委员会秘书长秦海岩说:“中国的风电、光伏发电等可再生能源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将成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推动全球能源转型、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能源体系的重要支撑。
”从“受制于人”到全球领先,从“至暗时刻”到“风光无限”,从政策补贴到降本增效,十年来,中国光伏产业已然发生巨变。
据中国光伏行业协会统计,中国光伏组件产量已连续15年位居全球首位,多晶硅产量连续11年位居全球首位,新增装机量连续9年位居全球首位,累计装机量连续7年位居全球首位。
展望未来,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副理事长、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钟宝申表示,中国光伏企业要继续保持全球领先优势,一要坚守质量为先;二要利用中国光伏完整产业链的优势,协同合作伙伴,加快创新步伐;三要回到创新主赛道,关注用户体验和产品效率。
在此过程中注重上下游之间开展密切合作,积极补齐产业链短板。
(完)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