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星空下的牛腩编辑/菠菜的星空排版/星空下的小鱼锂电、光伏、新能源,在本质上都是在炒碳中和,它们斗争的对象自然是碳排放。
想要攻破碳排放的堡垒,只靠碳中和在外围放炮是不够的,还要从堡垒内部寻找突破口。
这意味着,导致碳排放的化石燃料将要迎来一场自我革命。
在煤炭、石油、天然气当中,煤炭、石油含碳量高,且成分过于复杂,燃烧产物以二氧化碳为主。
相比之下,天然气(主要成分为甲烷CH4)含碳量低、含氢量高,其燃烧产物中,水比二氧化碳更多。
天然气的碳排放强度,比石油低25%,比煤炭低40%。
也就是说,想要实现化石燃料领域的减排目标,天然气是最有希望的。
天然气成功引起了市场的注意,毕竟用真金白银买出来的涨价,是不会说谎的。
夏季通常是天然气的淡季。
然而,今夏的天然气市场,在量、价两方面,都称得上淡季不淡:【量】:以在我国天然气进口中占大头的LNG(液化天然气)为例,海关数据表明,今年前7个月的进口量,同比+24%。
其中不仅有1月冷冬带来的单月进口量新高,而且4~6月的进口量同比增幅也有20%~30%;【价】:4月以来,天然气现货价格节节攀升,根据建信期货数据,上周LNG出厂价格指数已经达到每吨5300元,同比+107.76%。
直观地讲,天然气就是一个量价齐升的涨价题材。
然而,商品量价齐升,并不一定意味着股价提升。
这是因为炒股也是炒预期,涨价题材如果没有持续增长的预期,就不值得入场。
比如煤炭股就是这方面的典型案例。
说出来可能不信,最近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上最靓的仔,其实是煤炭系(焦煤、焦炭)。
但在股市上,我们并没有看见煤炭股走出锂电那样的趋势行情。
问题就出在了预期上。
毕竟煤炭作为节能减排的首要对象,所以对于煤炭行业的“钱途”,市场其实是悲观的。
天然气行业则恰恰相反,其预期是乐观的。
之所以这样讲,主要原因有2点:化石燃料内部的消费结构调整;我国能源结构调整的过渡手段。
结构调整煤改气其实就是最直观的表述,这意味着煤炭占比减少、天然气占比增加。
尽管天然气在我国化石燃料消费结构中占比,在近十年来逐年增加,但相较于欧美近40%的占比,仍然有着很大的差距。
作为世界制造业的引擎,中国在能源方面的倾向性,无疑将影响到全球能源市场。
故而国际能源署在《世界能源展望2020》中预测,2030年~2040年煤炭需求量将逐渐下滑,石油需求进入平台期,而天然气需求的增长,则至少能持续到2040年。
过渡手段如果拿着望远镜展望2050,以光伏、风电为代表的非化石能源,其占比预计将提升至78%。
但新能源仍有很多困难需要克服。
比如摆在光伏、风电面前的一道坎,就是输出功率不稳定导致的弃光弃风问题。
虽说储能可以算是终极解决方案,但这绝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相关阅读:十年景气!储能大有可为)。
这意味着光伏、风电并网,往往需要搭配火电,来满足电网对功率的要求。
而在火电中,天然气发电运行灵活、爬坡速率快、启停时间短、调节能力强,无疑能很好地实现对输出功率的调节。
量价齐升+预期乐观,中国天然气的需求量,在2025年、2030年、2040年,预计将分别达到4250、5000、6370亿立方米。
这样看来,天然气行业是值得关注的。
那么,接下来就是选股的问题了。
一般来说,叫“XX燃气”的十有八九是天然气概念股,但问题是,仅仅知道这一点是不够的,还需要了解公司具体的商业模式。
不同的商业模式,将带来不同的选股侧重点:1.“XX燃气”的商业模式,基本上是给居民、工厂卖燃气,属于公用事业股。
可是公用事业并非完全的市场化定价,比如管道运输费、配送费其实是比较固定的。
但好处是,这种商业模式是一种变相垄断,尤其是处东部人口密集区的燃气公司,其资产的利用效率更高,是妥妥的现金奶牛;2.天然气市场价格波动的钱,其实主要被油气开采公司赚走了,毕竟从不同气源的盈利能力上讲,自采气>进口LNG>进口管道气。
在自采气中,三桶油占了大部分份额。
如果对三桶油无感,那么体量小、便于拉涨的民营油气开采公司也可以关注。
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