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现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产生?(为什么中国没有发展出现代科学)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设备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137
核心提示:最近迷上了一部美剧叫做《爱 死亡 机器人》,第三季里有一集叫《虫群》。那一集的中心思想就是“智慧不是生命的必需品”。如果把这种观点推广到模因领域,就可以说“科技不是文明的必需品”。不知道模因是什么的可以看我这篇文章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4534102560571937/?log_from=e9b4d9967d41_1654051610122先说为什么智慧不是生存的必需品。这个结论得从生物学上的黑皇后效应说起。生物本质上是复制自身的复制子。但是,智慧需要很复杂

   

最近迷上了一部美剧叫做《爱 死亡 机器人》,第三季里有一集叫《虫群》。
那一集的中心思想就是“智慧不是生命的必需品”。
如果把这种观点推广到模因领域,就可以说“科技不是文明的必需品”。
不知道模因是什么的可以看我这篇文章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094534102560571937/?log_from=e9b4d9967d41_1654051610122先说为什么智慧不是生存的必需品。
这个结论得从生物学上的黑皇后效应说起。
生物本质上是复制自身的复制子。
但是,智慧需要很复杂的神经系统。
这种复杂的神经系统需要很复杂的基因编码。
这就增加了DNA复制的难度。
生物进化的目的是为了适应环境,更好地生存繁衍。
智慧会增加繁殖的难度。
没有智力的微生物靠无脑的分裂生殖就能统治全球,人类靠智慧发明出来的抗生素也奈何不了它们。
可是人类这种基因复杂的智慧生命需要有性生殖,而且二十多年才能繁殖一代。
如果智慧不能带来足够的红利,来抵消掉这些高昂的成本。
那么智慧就会被自然选择淘汰。
还好,幸运的是,人类通过智力带来的红利大过了智力的成本。
人类通过智力学会了农耕,满足了大脑需要消耗的葡萄糖。
使得人类没有被自然选择淘汰,繁衍至今。
一个相反的案例就是考拉。
考拉的祖先其实脑容量很大,但是现代考拉脑容量很小。
原因就是考拉生活的澳大利亚有大面积的沙漠,其后干旱,只有桉树这种没什么营养的植物。
考拉以桉树叶子为食。
桉树叶子的热量不足以供应一个高智商的大脑,所以对于考拉而言,大脑就是个负担。
考拉就朝着弱智的方向进化了。
科学也一样。
作为一个模因科学带来的红利必须大于成本科学才能发展。
科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但是,科学在古希腊只是贵族秀智商的工具,没有经济利润,顶多算是一种冗余资源,所以到了中世纪就被抛弃了。
现代科学在欧洲出现,主要有两个原因,可以分为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客观原因是战争和工业的需求。
主观原因是数学的发展。
先说客观原因。
从古罗马到二战结束,欧洲一直是人类历史上战争最频繁的地区,没有之一。
包括两次世界大战主战场都在欧洲,两次世界大战可以视为欧洲各国内部矛盾向外波及导致的。
而且欧洲相比亚洲,人口稀少,爆发战争的时候对武器装备的技术含量更为依赖。
推动古希腊的自然哲学和中世纪的炼金术向现代科学转变的一个重要动因就是战争。
有兴趣可以查一下伽利略的简历,伽利略生前在兵工厂工作,伽利略之所以要研究小球的运动轨迹其实是因为当时的炮弹是球形炮弹(当时的大炮还没发明膛线),伽利略其实为了对大炮的射程精准度进行量化才去研究物理学。
研究抛物线的轨迹需要将时间、空间两个变量结合计算,这也催生了微积分的发明。
伽利略的研究启发了之后的牛顿,牛顿在伽利略研究的基础上发表了《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牛顿发明了微积分,还利用微积分对万有引力定律进行了建模,将地上的炮弹和天上的行星统一到了一套理论模型之中,将古代的自然哲学发展成了现代科学。
使古代炼金术发展成现代化学的推动力同样是战争。
拉瓦锡提出演化还原反应,是基于对燃烧现象的研究。
而拉瓦锡之所以研究燃烧现象,其实是为了给火药的燃烧建立数学模型,用以对武器的威力进行量化计算。
综上所述,启发了牛顿的东西不是砸在他头上的苹果,而是砸在欧洲人头上的炮弹。
不要觉得战争野蛮,其实战争和军备竞赛至今都在推进人类科技的发展。
二战催生了原子弹,原子弹其实是根据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式开发出来的技术应用。
二战之后的冷战,美苏军备竞赛的过程中又催生了互联网、空间技术和原子能技术。
现代科技的另一推动力是工业革命。
工业革命之前,世界上不存在正增长。
就是说,工业革命之前的人均gdp不会像现在这样每年都有一定的增长。
欧洲中世纪相比古罗马生产力出现了负增长。
中国古代所谓盛世原因只是和平年代人口增加,人均gdp并没有增长。
现代的正增长主要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