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彭强 北京报道随着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获得核准,中国年内核准的核电项目已经达到5个,机组数达到10台,创下了2008年来的最高值。
上述核电项目预计总投资将在2000亿元左右,作为一次性投资金额大、产业链条和建设周期长的行业,核电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对诸多相关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拉动作用。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全球主要能源价格居高不下,能源供应危机在多地上演,核电凭借低碳、稳定和相对廉价的特点,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多重因素的综合影响下,全球核电产业正在加速回暖。
漳州、廉江核电项目获批为了提升能源保障能力和促进绿色发展,9月13日召开的国常会决定,核准已列入规划、条件成熟的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核电项目,并要求强化全过程监管,确保建设和运行安全万无一失。
中国核电(601985.SH)9月15日公告称,福建漳州核电项目3、4号机组获得核准,公司控股的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是福建漳州核电项目的业主单位。
该项目是厂址规划容量内的二期扩建工程,机型为华龙一号,单台机组额定电功率为1212兆瓦。
漳州核电项目位于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列屿镇,规划容量按6台百万千瓦级压水堆核电站考虑,一次规划、分期建设。
漳州核电1、2号机组已于2019年10月和2020年9月开工建设。
漳州核电二期项目3、4号机组单台建设工期为58个月,两台机组间隔10个月,预计于2028年和2029年投入商运。
廉江核电是新开辟的核电厂址,由国家电投旗下国核湛江核电公司开发,是国家电投年内获批的第二个核电项目。
据国家电投9月15日介绍,廉江核电项目厂址位于广东省廉江市车板镇田螺岭,是国家电投在广东省首座开工建设的核电站,规划建设6台三代核电机组,总装机容量8620兆瓦,全部采用三代非能动压水堆核电技术,满足国际最高安全标准。
国家电投表示,作为国内首个采用海水二次循环冷却技术的核电项目,廉江核电将为中国核电厂址开发建设提供重要示范和借鉴。
本次核准的广东廉江核电一期1、2号机组单台机组容量1250兆瓦,投资389亿元。
两台机组建成投运后,年发电量约203.67亿千瓦时。
该项目规划建设的6台三代核电机组全部建成投运后,每年可发电约702亿千瓦时。
年内新核准机组总投资近2000亿元这已经是年内国内第二次核准新核电项目。
今年以来,国内共有5个核电项目、10台核电机组获得核准,今年也成为继2008年以来,核电机组核准速度和数量最高的一年。
2008年,国内共核准了14台核电机组。
今年4月,国常会指出,能源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支撑,要在严格监管、确保绝对安全的前提下有序发展核电;对经过多年准备和全面评估审查、已纳入国家规划的浙江三门、山东海阳、广东陆丰三个核电新建项目予以核准。
分项目归属来看,今年新核准的5大核电项目,分别属于三大核电集团。
三门二期、漳州二期归属于中核集团,海阳二期、廉江一期项目属于国家电投集团,陆丰5、6号机组归属于中国广核集团。
目前,4月核准的三门二期、海阳二期和陆丰5号机组已经分别于今年6月、7月和9月开工建设。
核电项目一次性投资金额大、产业链条及建设周期较长,建设过程中涉及大量机电设备及建筑、施工安装和技术服务等,将对诸多行业产生直接或间接的拉动作用。
按照单台核电机组200亿的投资计划,今年获批的10台机组直接总投资将在2000亿元左右。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9月14日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显示,截至目前,我国商运核电机组53台,是2012年的3.5倍,总装机容量5560万千瓦,是2012年的4.4倍;在建核电机组23台,总装机容量2419万千瓦,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领先,在运在建核电机组容量位居全球第二。
蓝皮书指出,核电发电量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达到了5%左右,较十年前的2%有了大幅提高。
自1991年国内首台核电机组并网发电以来,核能累计发电量超过3.3万亿千瓦时,相当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4亿吨以上。
中国核能行业协会综合各机构预测指出,预计“十四五”期间,中国需要保持每年8台左右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到2030年,核能发电量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要达到10%左右,与全球平均水平相当;到2060年,核能发电量在中国电力结构中的占比需要达到20%左右,与当前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相当。
全球核电产业加速回暖中国核学会理事长王寿君在8月举行的国际核工程大会上指出,当前全球核电产业发展加速回暖,中国的核电发展政策也渐趋积极,在2021年提出了“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的方针。
从全球范围内来看,全球核电产业,正进入了相对的政策友好期。
今年以来,地缘政治冲突重塑全球能源市场,主要能源价格居高不下,可再生能源不稳定的特点被放大,能源危机在欧美多地上演。
为了兼顾能源安全保障和全球的脱碳进程,核电产业凭借零碳排放、出力稳定和高能量密度的特点,正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此前坚定2022年底关停核电的德国,在连番能源危机的冲击下,对核电“网开一面”。
德国政府近期表示,在电力压力测试之后,预计今年冬季该国电力系统出现危机的可能性较小,但不能完全排除风险。
因而,政府决定采取多方措施来保障能源供应,其中就包括推迟两座核电机组的退役时间。
德国目前的全部三台核电机组均将按计划在2022年底退出电网,但其中位于德国南部的两座核电机组,到2023年4月之前仍将保持可用状态,推迟了原定的退役时间。
今年2月,欧盟委员会通过一项应对气候变化的补充授权法案,该法案将满足特定条件的核能和天然气,纳入可持续投资的“过度”能源。
这将有助于引导更多投资,进入天然气和核能领域。
同样在今年2月,法国政府宣布将从2028年开始新建6个核电机组,并计划之后再新建8台机组,到2050年将新增2500万千瓦核电装机。
通过核电发展规划,以及法国电力公司从拆分瘦身的通用电气手中,购入部分核电蒸汽轮机业务,法国希望重振该国的核电产业链。
据媒体报道,由于法国核电站投运时间较早,目前有近半数机组处于停机状态。
近日,近日法国电力公司承诺,将在2022年冬季重启所有停运核电机组。
除了德国与法国之外,英国今年4月发布的能源战略也对核电发展提出了目标,预计到2050年该国核电装机要达到2400万千瓦,是目前核电装机的三倍。
届时可满足25%的电力需求。
伴随着全球能源市场的紧张,以及核电产业的回暖,作为核电的重要原材料——铀矿的价格也出现明显抬升。
国外咨询公司UxC及Trade Tech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30日,天然铀现货价格均为50.50美元/磅,较2022年初上涨20.24%;上半年天然铀现货最高价达到63.75美元/磅。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