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出品方/作者:广发证券,孙柏阳、代川、陈子坤)一、海上风电:从海风到陆风,从欧洲到中国(一)风力资源、消纳条件优秀,市场潜力大“碳中和”大势所趋,我国积极采取行动。
第75届联合国大会指出,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实现碳中和。
这 一减排承诺引发世界瞩目与国际社会的热烈反响,与此同时,各国纷纷提出减排目标与相应的鼓励政策。
风力发电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手段,全球减碳大趋势下, 风电行业发展确定性强。
“十四五”规划中,海上风电是可再生能源发展的重点领域,其核心原因有两点:第一, 海上风速高,风力资源丰富。
根据Energy policy的论文,中国陆上地区的风速普遍 在3-7m/s,而近海海上平均风速普遍在10-20m/s,风速高则能够提供更多风能。
第二,海上风电靠近沿海地区,消纳条件优越。
陆上风电通常建在内陆的荒野、沙 漠之中,多在西北地区,发电之后部分传输到东边来使用,特高压输电成本在0.05-0.1 元/度电(根据发改委公布数据估计)。
与之相对的是,海上风电建在沿海地区的海 面上,利用海风发电后直接传输回沿海地区使用。
沿海地区当地新能源发电不足, 根据中国能源局数据,上海、广东、福建等省份,非水可再生能源占比低于全国平均的11.4%。
相比陆上传输来的风能和太阳能,海上风电可以在沿海地区就近消纳, 既节省了运输成本,又不占用东部地区的土地资源。
海上风电资源优越,而装机量相比欧洲还处于发展初期。
根据国家能源局的数据, 2020年中国海上风电装机量为3.06GW,陆风装机量68.6GW,中国海风新增装机仅 占陆风的4%。
对比海上风电发展更早的欧洲,2020年欧洲海风新增装机量2.9GW, 陆风新增装机11.8GW,海上风电达到陆上风电的25%(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