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深圳测风塔(国内近海深水区最大测风塔传来新进展,由这家珠企承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力发电机   浏览次数:101
核心提示:9月16日14时30分,由中国铁建港航局总承包分公司承建的国内近海水深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华电阳江青州三海上风电场测风塔项目顺利完成首个群桩沉桩及钢桁架安装,对国内深水区测风塔安装具有良好的示范指导作用。“定海神针”深海中精准安装,误差不过3.5厘米据介绍,该风电场位于广东阳江青洲海域,距离海岸线约60公里,水深44米,施工区域处于南海深水区,涌浪频繁,风力在四至五级以上,船舶上下起伏达三至五米,船舶定位困难,天气变化无常,施工“窗口期”短,施工难度巨大。测风塔由四根钢管桩、中部钢桁架及上部塔架与测风装置

   

9月16日14时30分,由中国铁建港航局总承包分公司承建的国内近海水深最大、施工难度最高的华电阳江青州三海上风电场测风塔项目顺利完成首个群桩沉桩及钢桁架安装,对国内深水区测风塔安装具有良好的示范指导作用。
“定海神针”深海中精准安装,误差不过3.5厘米据介绍,该风电场位于广东阳江青洲海域,距离海岸线约60公里,水深44米,施工区域处于南海深水区,涌浪频繁,风力在四至五级以上,船舶上下起伏达三至五米,船舶定位困难,天气变化无常,施工“窗口期”短,施工难度巨大。
测风塔由四根钢管桩、中部钢桁架及上部塔架与测风装置四部分组成,四根钢管桩每根重约150吨,钢桁架及其他配件重约200吨,由目前国内配置领先的超大型打桩船“铁建桩01”负责施工。
“在这么大的涌浪中,钢管桩百分之百精准安装到位,沉桩误差控制在3.5厘米之内,不愧是央企。
”面对业主单位工程人员的夸赞,项目负责人郑喜平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多项创新技术顺利实施,首个钢桁架安装到位面对恶劣的海况,如何将重约800吨、长110米的“大长腿”屹立于茫茫大海上,成为困扰项目部的难题。
项目部通过各方论证,会同设计、施工、监理各方进行科技攻关,将原本的插入式安装变更为焊接式安装,将“穿靴子”变为“戴帽子”,大大提高定位精度的同时,减少了钢材用量。
除此之外,项目部提前利用电脑模拟船舶设备的搬运布置、抛锚定位、桩身翻转等步骤,充分论证捆桩、吊桩、立桩、定位等重要环节的合理性,确保顺利完成沉桩。
等到正式沉桩,又遇到了新的难题。
根据规范要求,安装误差不能超过10厘米,要想让“大长腿”精准地立在大海上,还需要采用先进的定位测量技术。
项目部创新采用“星站差分”测量法,将定位和定向功能区分开来,利用打桩船上安装的GPS海上沉桩定位系统,配合两台红外测距仪,解决了常规的RTK测量法定位误差大、测量距离短的难题,确保沉桩精度达标。
看着群桩顺利沉入水中,郑喜平的心也跟着落下了大半。
此时,新的问题又出现了。
眼看就要完成最后的钢桁架安装工作,南海海域涌浪突起,船头和桁架因摆幅过大无法安装,施工陷入困境。
关键时刻,郑喜平一边指挥船员采用“人工轻锤”轻击落桩,一边组织技术人员商量对策。
经过多方考量,项目部根据承台的桩位特点,创新采用“俯桩沉桩法”施工,经过多天连续作战,首个钢桁架顺利精准安装到位,为接下来的塔架及测风设备的安装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南方+记者了解到,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2011年在珠海横琴注册成立,此次华电阳江青州三海上风电场测风塔项目的顺利实施是该集团践行新发展理念、深耕广东属地市场、拓展新能源领域的又一“硕果”,也为我国海上风电领域的发展积累了宝贵经验。
【采写】何丽苑 吴志远【通讯员】郭新璞 李波【作者】 何丽苑【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