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日前从市统计局获悉,2022年,全市“六大产业集群”涉及的规模以上工业、服务业企业共实现营业收入2584.4亿元,涉及的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1613.7亿元,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7.5%,“六大产业集群”完成投资额同比增长31.7%。
我市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持之以恒做大做强“六大产业集群”,围绕抓“拔尖”、补“链条”,“六大产业集群”引擎发动,开创首府经济发展新局面。
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声势赫赫”2022年,我市乳制品产业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功获批了全国唯一的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液态奶、奶粉、智造体验中心、智慧牧场4大骨干项目竣工投产;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八期“鲜奶、奶酪、低温”3大工厂建成投产,助力乳业发展“行稳致远”。
“中国乳都”产业实力更加稳固,绿色农畜产品产能持续扩大。
全市共有与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相关的规上工业企业56户,实现产值398.4亿元,同比增长13.7%;营业收入1232.1亿元,同比增长6.9%。
乳制品产量稳定增长,全年产量178.7万吨,同比增长5.5%。
农畜、奶业生产规模持续扩大,全市“四肉”总产量同比增长5.8%;奶牛存栏和牛奶产量保持两位数增长,奶牛存栏、奶类总产量同比增长12.3%、12.5%。
龙头企业发挥带动作用,建设项目有序推动。
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蒙牛中国乳业产业园等重大项目建设投产,液态奶全球领先5G绿色生产人工智能应用示范项目、全球领先5G+工业互联网婴儿配方奶粉智能制造示范项目、蒙牛乳业5G数字化工厂大低温板块项目等计划总投资超10亿元项目有序推进。
2022年,以乳业、草种业为龙头的绿色农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完成投资占“六大产业集群”投资的比重为15.2%。
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大有可为”2022年,全市共有与清洁能源产业集群相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9户,实现产值42.7亿元,同比增长3.3%;营业收入60.9亿元,同比增长4.3%。
我市依托现有产业基础,充分发挥清洁资源优势,深入推进能源生产和消费的绿色清洁低碳转型。
2022年,规上工业清洁能源发电量54.5亿千瓦时,其中,风力发电量29.5亿千瓦时;水力发电量13.2亿千瓦时;太阳能发电量11.9亿千瓦时。
全市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持续优化能源结构,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及其配套产业。
新能源项目抓紧布局,发展潜力凸显。
武川县碳达峰先行示范风储基地项目、大唐和林格尔牧光互补光伏发电项目、黄河一带废弃矿山综合治理及未利用地生态修复300MW光伏电站项目等大型项目加快建设。
2022年,全市清洁能源产业集群投资增势迅猛,同比增长1.6倍,占“六大产业集群”投资的17.6%。
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别开生面”我市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已形成以石油炼化、煤化工、天然气化工、氯碱化工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集群体系趋于完备,产业发展稳步增长。
2022年,全市共有与现代化工产业集群相关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计19户,实现产值372.6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营业收入377.9亿元,同比增长7.9%。
重点项目建成投产,“能化一体”转型加速推进。
2022年,现代化工产业集群完成投资占“六大产业集群”投资总额的20.0%,在“六大产业集群”中投资额排第二位,有效带动现代化工产业转型加速推进。
久泰100万吨煤制乙二醇项目和旭阳制氢项目处于竣工收尾阶段,空气产品久泰液氢项目持续推进,以高端化、绿色低碳发展为目标,着力打造现代煤化工产业链和现代焦化工产业链,横向、纵向双延伸,将形成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产业集群。
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蒸蒸日上”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已初具规模,产值增速和营业收入增速呈双高,在全市工业经济中属于成长最快的产业集群。
产业增长势头强劲,有力支撑工业发展。
全市共有与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相关的规上工业企业54户,相比2020年增加19户。
2022年实现产值为738.6亿元,同比增长59.4%;营业收入763.6亿元,同比增长56.1%。
我市硅材料产业已形成明显的规模优势和技术优势,以硅材料产业为核心的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产值占全市工业产值达26.0%,同比增长60.0%;单晶硅产量达21.9万吨,同比增长5.3%,进一步实现由光伏材料产业基地向“中国硅谷”的转型突破。
新增长点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快速成长。
华耀12GW单晶硅片生产项目、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电池用单日硅材料产业化工厂五期扩能项目、集成电路用大直径半导体硅单晶二期项目等超10亿元项目积极建设。
2022年,新材料和现代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完成投资同比增长13.5%,占“六大产业集群”投资总量的26.2%,居“六大产业集群”投资之首。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可圈可点”生物医药产业是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也是我市传统优势产业,是在新兴产业中发展基础较为深厚的产业之一。
我市拥有全球最大的口蹄疫疫苗智能制造基地,其中金宇保灵口蹄疫疫苗的国内市场份额连续多年排名第一,并形成以血清、培养基生产为配套的产业供应链。
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特色突出。
2022年,全市共有与生物医药产业集群相关的规上工业企业18户,实现营业收入63.4亿元,产值61.4亿元,其中兽用疫苗、动物血清等生物医药行业产值38.4亿元;中蒙药制造业产值3.3亿元。
相关项目加快推进,产业集群成长空间大。
博晖生物技术产业基地、金宇生物科技产业园区、金河佑本动物疫苗生产基地等重点项目加快推进,生物医药产业成长空间大。
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生气蓬勃”我市是全国少数民族地区首个设立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的城市,建成开通了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着力打造“中国云谷”,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2022年,全市共有与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相关的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34户,实现营业收入86.5亿元,同比增长1.9%;利润总额为10.0亿元,同比增长16.7%;研发费用投入1.4亿元,同比增长22.7%。
发展动能强劲,投资带动能力凸显。
依托三大运营商数据中心,电子信息产业加大产业布局,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在和林格尔新区启动建设,将成为国家“东数西算”北方算力中心,带动上下游产业投资。
中国银行总行金融科技数据中心、中国农业银行数据中心、中国移动数据中心等大型新基建投资积极推动,2022年,电子信息技术产业集群投资增长达1.9倍,是“六大产业集群”中投资增速最高的产业集群,发展动力强劲,发展潜力十足。
(记者 刘丽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