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思维眼界格局(思维决定认知,认知决定格局,格局决定结局)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塔筒   作者:风电网   浏览次数:102
核心提示:科普(1):宇宙诞生在137亿年前,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3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然后我们不断的进化,百万年来一直处于地球食物链的顶层。我们进化的非常完美的大脑使得我们会对自己的存在和周围的一切进行思考,从而产生了知识。紧接着我们自己演绎并记录我们自己的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实是吹牛的,有证据可考证的历史开始于夏朝后期,这么说来顶多两千年。耶稣诞生的元年是我们的汉代汉平帝时期。(1)乾隆和华盛顿是同一历史时空中的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在1799年,乾隆的名声、权力和财富都远远大于

   

科普(1):宇宙诞生在137亿年前,地球作为一个行星起源于46亿年以前的原始太阳星云,3百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人类。
然后我们不断的进化,百万年来一直处于地球食物链的顶层。
我们进化的非常完美的大脑使得我们会对自己的存在和周围的一切进行思考,从而产生了知识。
紧接着我们自己演绎并记录我们自己的历史:中华上下五千年其实是吹牛的,有证据可考证的历史开始于夏朝后期,这么说来顶多两千年。
耶稣诞生的元年是我们的汉代汉平帝时期。
(1)乾隆和华盛顿是同一历史时空中的两个国家的领导人,在1799年,乾隆的名声、权力和财富都远远大于乔治·华盛顿,可是,随着时间的推演,不同的遗产让他们在历史的天平上获得了新的评价。
如果乾隆与华盛顿真的在小吃店见面了,我估计他们也真的没有什么可以谈的。
如果谈三权分立,他们会打起来,如果谈“文字狱”,他们会打得更凶。
(2)同样历史时空中的两个东西方城市:汴梁和比萨。
1085年,就在比萨这个当时只有1万多人的小城里,出现了中世纪之后的第一次自由选举,比萨市民通过公开选举的方式,选出了管理城市的执行官,当时称为“理事”。
在欧洲近代史上,这意味着自由城市的诞生,是欧洲走出中世纪的重要标志之一。
话说1085年,就在比萨市民热热闹闹地选举执行官的时候,地球上最繁华的城市是东方的汴梁,也就是现在的河南开封。
它拥有100万市民,规模、繁荣非任何一个欧洲城市可以比拟。
这一年,宋神宗去世了,他支持的“王安石变法”眼瞧着走到了尽头。
如果当时有报纸,让宋人听到比萨的选举新闻,那一定是不可思议的。
科普(二):我们目前的宇宙在不断的膨胀,太阳也会吞噬地球演变成红巨星,最终成为永恒的白矮星或者中子星。
地球终究会被毁灭但这绝对不是人类所需要担心的问题.600年前哥白尼的日心说标志着自然科学的起始,从日心说到人类第一次登月只用了400多年,银河系之中有超过1000亿个恒星,宇宙中有超过1000万亿颗类地行星,如果说其中没有一颗行星上出现过文明,这是扯淡。
事实上,据概率估算,可观测的宇宙中,可能有100亿个文明,而银河系中可能就有超过10万个智能文明。
所以我们并不用为亿万年以后的地球担心。
担心也并没有什么卵用科普(三):有这样一段关于原子弹的历史,20世界30年代初居里夫妇发现了核裂变,1千克铀-238的全部核的裂变将产生20,000兆瓦小时的能量(足以让20兆瓦的发电站运转1,000小时),与燃烧至少2000吨煤释放的能量一样多,如果这样的能量以及所产生的辐射被用于战争,那将是整个人类的灾难,关于核裂变的论文到底要不要发,到底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或许他们不久的将来会被认为是历史的罪人。
最后夫妇的商量下,他们最终决定向世界公布他们的发现。
最后他们这样解释,火与电的发现确实曾经给人类带来灾难,但它们确实是文明进步的阶梯,核裂变也许会被用于战争,但是我们坚信它也将成为人类进步的标志,它一定会推动整个人类历史的发展。
而今天我们反思二战的历史,核裂变以及原子弹被用于战争应当会有一个公平客观的评判,某种程度上说,是“原子弹”稳定了今天的世界格局。
科普(四):大局观思维和元认知思维如上图:我们的目的是要进去X区域找到A,B,C,D,E.这五座山。
现在有两种方式可以达到我们的目的。
方式A:有箭头A进入X区寻找五座山。
方式B:从空中俯瞰找到这五座山。
你觉得那种方式能更快更高效的达到目的呢?很明显是方式B.那方式B从高处看就是我们所说的大局观思维吗?当然这只是一个最简单形象的比喻。
很多人会想,方式B猪都能想的来,前提是木有飞机之类的条件,我如何俯瞰X区?当然我相信方式B所有人都会想到,飞机也是外在的一个制约因素。
但是物理上的制约因素这样那样,但是思维上总该没有吧。
那为什么生活中我们认识新的事物以及领域,总喜欢一维线性的思考方式去认知从而忽略掉更好的方式呢?也许从远古进化而来的大脑,更喜欢这种简单直接的思维认知方式吧!事实上X区就是我们要学习以及进入的新的知识领A,B,C,D,E,这些山代表这个领域的知识体系。
而我们在学习和认知新的事物的时候,总喜欢按照方式A去思考,往往是“不识庐山真面目,自缘身在此山中”!接下来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大局观思维和元认知思维在学习新领域中的作用体现。
就拿我们学英语来说,大多数人初中,高中,大学学了近十年的英语,但似乎总是觉得没学好,总感觉自己说或者写出来的英语感觉没味道。
除了学习密度站很大的原因之外,更可能是我们一开始就是按照方式A来进入英语这个学习领域的,到现在依然是站在“庐山”中看不清楚它本来的面目。
也许给我们上第一节英语课的老师一开始讲的不是英语的起源,以及英语文化和汉语文化的差别导致人思维的差别从而导致语言表述的差别最终导致句子说出来和汉语表述不同的差别!以至于以后的每一节课我们都觉得英语跟我们的汉语差别好大,但是就是不知道为什么有这样的差别,考试不考,老师不讲,我们也不关心。
最后,我们站在山脚下看着这一座座的英语大山,感慨一句,英语好难啊!或许我们人生中的第一个英文老师第一节课讲的是“I am a student——我是一个学生”。
I表示“我”的意思,am表示的是“是”的意思(当然am做系动词的时候是“是”的意思,这里暗指这种只看一点不能纵观全面的学习和思考方式)a是“一个”的意思,student是“学生”的意思。
看啊!英语就这样简单,他的26个字母就是我们汉子拼音下的蛋,同学们这不难吧!好好学习啊!”。
于是我们就You are a pig.你是一只猪. There is a pig.这儿是一只猪. 我们就这样“是”了很多年。
四级考了几次过不了,写作文,说口语总觉得不对劲。
最后得出结论英语一点儿也不好学,老师是个大骗纸!不是英语不好学,也不是老师骗人,关键是我们一开始就没有站在一个高度上去看待英语这门语言。
老师讲什么,我们就是什么,从来不去问为什么!为什么英国人一见面就问“What is the weather like”而中国人一见面就说“吃饭了吗?”为什么英国人总是喜欢说重点说在前面,我们却喜欢把重点说在后面?(Thereis apig in the libeary. 图书馆的桌子上有一只猪. 英文先说pig 再说图书馆,我们恰好相反。
)如果英语课开始老师给我们讲的是 1.大脑的语言思维 2.英语文化的起源 3.语言的哲学思维 4.点,线,面语言和元语言和原思维 5.东西方思维的同于不同…… 如果我们一开始就从方式B来学英语,我想我们会学的更轻松更透彻。
以至于我们就会很容易理解土地文化和海盗文化所导致的-英国人见面就说“What is the weather like”而中国人见面就问“吃饭了吗?”也会知道为什么-为什么英国人总是喜欢说重点说在前面,我们却喜欢把重点说在后面。
拥有这样的元认知的思维方式,我们很容易学英语把英语说的像他们自己人。
可惜的是,我们一开始就是按照方式A来学英语,首先单词,句子,语法,听力……学了好多年依然不能理解其精髓,或者学到一定程度就遇到了瓶颈不知如何进步。
其实是我们一开始就选择了一种简单的线性的思维方式,导致了一个很不美好的结果。
(详细请看上篇推送文章:如何快速高效地进入新的知识领域)科普(五):推荐视频“能直接感受到的数量级”“十分钟看完宇宙生命的演化史”;游戏《宇宙的刻度》;视频: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总结:以上的“科普”并非科普只是想表达一种大格局认知思维方式和感觉,每次写这种关于思维方式的文章都很麻烦,空洞的文字很难表达出来很多一些关于学习认知的思维方式的具体感觉和效果,又没有实际的东西作为论据。
所以就用一些“科普”来表达这种感觉和效果。
读历史,要培养历史格局,不仅要了解整个历史时间轴,还能在同样的历史时空能产生对比和思考,听到或者看到一个电视剧中的历史人物,能瞬间定位那段历史背景和从而更能了解人物,更主要的是能更好的体验一部电视剧。
阅读,旅行,可以培养一个人的人文格局,“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一个人的人生高度取决于他的底蕴厚度。
而读书和旅行无疑是捷径。
当然只读书不旅行是书呆子,只旅行不读书是邮递员,其次旅行和旅游也并不是一回事。
学习可以培养一个人的认知格局,有一句话,叫做,“物理的尽头是数学,数学的尽头是哲学,哲学的尽头是神学”;牛顿和爱因斯坦,就是罕见地窥见了这个边界的人类。
只是,大概是囿于肉身的限制,他们还只能是接近,还未能抵达。
或许在未来,哥德尔不完备定理和不可测原理依然是所有知识的中心,而我们普通大众感兴趣的不是牛顿,爱因斯坦的贡献,用“上帝之手”嘲笑牛顿,用“上帝也掷筛子”讽刺爱因斯坦,幽默的科学玩笑到了我们这里就成了“笑话”。
最后我想用我想用露西在飞机上举起香槟轻声说的那句话来作为这篇文章的结束:“敬知识”。
参考资料:1.《人类简史》2.《中国通史上册》《中国通史下册》《中西方历史文化编年对比》3.《极简欧洲史》《时间的终结——关于时间旅行的恢弘构想》《从爱伊斯坦到霍金的宇宙》 4.百度关键字:“能直接感受到的数量级”“十分钟看完宇宙生命的演化史”;游戏《宇宙的刻度》;视频:经济机器是怎样运行的 《把时间浪费在美好的事物上》关于作者:Allen (个人微信:UU894392704 ) 爱读书,爱旅行,爱狗和零食,喜欢代码,会写文章,热爱移动互联网产品和运营,目前从事于互联网金融产品类工作 。
个人公众号:思维改变生活,欢迎勾搭!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