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鄂尔多斯力量煤业(鄂尔多斯西北能源)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节能风电   作者:风力发电机   浏览次数:119
核心提示:世界级大型煤炭-化工联合项目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全景曾经,“一煤独大”是它的骄傲,如今,“现代能源”是它的荣耀——每年全国六分之一的煤炭、四分之一的天然气、800多亿度电都产自鄂尔多斯。“绿色动能”的供给,离不开这座资源型城市为转型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紧跟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借助丰富的能源资源储备,下大力气推动能源生产、输送、消费方式转变,坚持煤电油气风光并举,促进新动能平稳接跑优势力量,打造祖国北疆生态屏障中的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鄂尔多斯已初步形成多能互补、综合

   

世界级大型煤炭-化工联合项目中天合创鄂尔多斯煤炭深加工示范项目全景曾经,“一煤独大”是它的骄傲,如今,“现代能源”是它的荣耀——每年全国六分之一的煤炭、四分之一的天然气、800多亿度电都产自鄂尔多斯。
“绿色动能”的供给,离不开这座资源型城市为转型发展做出的不懈努力。
作为重要的能源基地,鄂尔多斯紧跟能源技术革命新趋势,借助丰富的能源资源储备,下大力气推动能源生产、输送、消费方式转变,坚持煤电油气风光并举,促进新动能平稳接跑优势力量,打造祖国北疆生态屏障中的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
鄂尔多斯已初步形成多能互补、综合利用、集约输送、供用结合的现代能源生产供给消费体系,建成煤电、煤化工、天然气、新能源及其伴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链,具有6亿吨煤炭、300亿立方米常规天然气、1428万吨煤化工、2037万千瓦火电、75万千瓦水电、40万千瓦风电、151万千瓦光伏发电、4.8万千瓦生物质发电和120万吨氧化铝生产能力,成为国家14个大型煤炭基地、9个煤电基地、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和国家“西气东输”的主要气源地……稳定煤规模,打造优质煤 作为全国“地级市产煤冠军”,鄂尔多斯储量丰富,含煤区面积约6.1万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面积的70%以上,现探明储量2102亿吨,预测总储量近万亿吨,境内由东到西分布有准格尔、东胜、桌子山三大煤田,是国家规划建设的14个大型煤炭基地之一。
为稳定“煤”规模,鄂尔多斯共规划15个开发矿区,煤炭资源储量3146亿吨,煤矿平均单井生产能力247万吨/年;全市现有煤矿328座,设计生产能力80881万吨/年;力争到2020年煤炭产能总规模达到8.5亿吨,生产销售稳定在7亿吨左右。
量大是优势,质高才是底气。
在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黑金”煤炭是“绿色动能”的主力军。
鄂尔多斯不断提品质,绿矿区,提升煤炭资源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提高煤炭能源供给质量。
位于大路煤化工基地年产100万吨甲醇、10万吨二甲醚项目的内蒙古久泰能源厂区“鄂尔多斯煤”地理商标的成功注册,让该市的“代言人”中又多了一位优秀代表。
“鄂尔多斯煤”品质优良,煤种齐全,具有低硫、低磷、低灰、低氯、低汞、低砷、中高发热量的特征,除主要用于动力煤、化工用煤、煤气化、煤液化外,也可做配焦用煤。
2018年,全市销售煤炭6.64亿吨,分别占全区的71%、全国的18%。
与此同时,鄂尔多斯加快推进先进产能煤矿手续办理,推动技改煤矿、在建煤矿、未批先建项目加快办理相关手续,不定期组织相关部门和企业召开手续办理协调会,努力为煤矿科学发展营造良好环境。
延长产业链,做优煤化工 得天独厚的煤炭优势,也是厚积薄发的资本。
新型煤化工产业在我国能源可持续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作为国家4个现代煤化工产业示范区之一,鄂尔多斯必承其重。
内蒙古鄂尔多斯市煤矿井下开采现场汇能煤制气项目,是中国批准建设的第二个煤制天然气示范项目;去年5月,二期工程启动建设,全部投产后,每年能转化煤炭600多万吨,生产天然气20亿立方米;伊泰集团联合中科院专家,开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煤炭间接制油技术和高效催化剂,至今,年产16万吨的工业化示范项目已稳定运行9年;去年,伊泰120万吨/年精细化学品项目投产,200万吨/年煤间接液化示范项目开始建设;伊泰煤制油氨吸收塔全球首个煤直接制油工业化项目——神华鄂尔多斯煤直接制油示范工程,首条百万吨级生产线于2008年建成,去年共生产柴油等产品86万吨;中天合创煤炭深加工项目全面投产,每年可转化煤炭800万吨,设计年产360万吨甲醇、137万吨烯烃,目前是中国最大的煤炭化工一体化项目;……此外,还有煤制甲醇、煤制烯烃、煤制乙二醇、高温煤焦油制碳纤维……鄂尔多斯市的煤化工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品种类日益丰富。
一大批国家资源转化示范项目的投建,带动配套项目跟进,实现了资源型产业的纵向梯度增值。
目前,鄂尔多斯已成为国内门类最全的现代煤化工试验示范项目集中区,形成多个煤电用一体化、链条化、循环化、生态化产业集群,形成各类煤化工产能1500多万吨,年煤炭转化量达到6500万吨,煤炭就地转化率提升到22%。
壮大天然气,用足潜实力 鄂尔多斯不仅有煤,还有天然气。
该市境内天然气总资源量超过10万亿立方米,且非常规天然气资源也比较丰富,页岩气资源潜力较大,仅西部地区2.5万平方公里范围内煤层气远景资源量约3.6万亿立方米。
为将天然气产量稳定在300亿立方米/年,鄂尔多斯努力推进天然气资源勘探开发,并积极争取中石油、中石化支持气源地经济社会发展,为市内工业企业增加天然气用量,稳定天然气价格。
发展天然气,提高用气保障力是首要任务。
为此,鄂尔多斯利用现有油气管输线路,结合工业园区企业、居民用气需求,完善管输网路。
同时,该市主动配合相关部门引进国内外在天然气资源开发方面的权威性科研院所,为非常规天然气勘探开发提供技术支撑,抢先开展煤层气、页岩气、油砂等资源评价工作,划定重点区域开展先导性试验,加快申报设置煤层气、页岩气、油砂等矿业权,不断探气设矿。
(鄂旗)蒙西高新技术工业园区此外,鄂尔多斯还依托现有园区、项目布局煤化工长产业链项目,在延链、补链、扩链、强链上做文章,以烯烃、乙二醇等为原料,发展合成塑料、合成橡胶、合成纤维等,将现有产能挖潜用足,加快向高端、终端产品发展。
开拓新阵地,发展新能源 除了传统能源,鄂尔多斯大部分地区年太阳能总辐射在5600兆焦/平方米以上,同时,杭锦旗、鄂托克旗、鄂托克前旗位于狼山和阴山之间的狭长风口地带,是西伯利亚冷空气南下的主要通道,具有风能品味高、有效风时多、稳定度高、连续性好等特点,具备建设千万千瓦级大型风电基地的条件。
全市已形成新能源装机195万千瓦,其中风电30万千瓦、光伏发电151.12万千瓦、生物质发电4.8万千瓦。
沙漠蓝海-位于库布其沙漠腹地的内蒙古达拉特旗光伏发电应用领跑基地鄂尔多斯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丰富的可再生能源,发展风光互补、综合利用的新能源,提供更加清洁、环保、低碳能源。
同时,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就近消纳与跨区外送”并举,集中布局、基地化发展新能源,重点实施特高压输电通道配送新能源工程和光伏领跑基地建设工程,积极推动新能源成为我市电力装机和发电量增量的重要能源,加快向千万千瓦级基地迈进。
鄂尔多斯市风力发电机生产线同时,鄂尔多斯打破煤炭只能发电、只能发展煤化工的传统产业思维,大力发展石墨烯、高分子材料、碳素材料等产业,推进重大项目产业化和示范应用。
2018年3月,“工业味精”石墨烯——新奥1000吨石墨烯粉体项目开工建设,最终将建成集石墨烯生产、应用、研发于一体,在国内乃至国际具有一定综合影响力的自治区级高新材料产业基地;随后,神华30万吨高铝粉煤灰综合利用项目顺利开工,以重大技术突破实现煤炭工业固废循环利用;易高1万吨碳材料、智新碳素密闭糊等项目快速推进,打造碳素新材料产业链……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顺理成章。
达拉特光伏应用领跑者基地并网发电,生产新能源汽车1.2万辆、手机显示屏6476万片,大数据云计算服务器装机能力突破30万台。
全市高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3% 、5.9%和11.5%。
保障运输力,发力专用道 能源高质量发展离不开运输纽带。
为增加绿的底色,鄂尔多斯科学规划轨道,聚焦生产端。
《鄂尔多斯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建设方案》《蒙西至天津南通道配送新能源基地规划》《鄂尔多斯市缓解蒙西电网用电缺口新增煤电项目建设方案(2019-2023年)》《鄂尔多斯盆地油气勘探开发规划》等方案规划的编写编制,指导推进鄂尔多斯市现代能源经济工作。
同时,鄂尔多斯加强与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和从业人员教育培训,大力提高产业工人素质;建设智慧能源大数据平台,整合优化煤矿、电厂和电网企业、石油天然气企业及管输安全监测监管、市场管理、行业管理等信息;引导企业牢牢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趋势,在能源开发、清洁利用、环保运输等方面推广应用新技术、新装备、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推动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
随着“汽改铁”步伐的不断加快,鄂尔多斯已建成18条铁路运输专线,解决用“高级能源”运输“低级能源”问题。
目前,蒙华铁路、省道S215线通史至靖边段、鄂托克前旗通用机场等42个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成。
此外,也为电力输送开辟“特快通道”——建成蒙西至天津南(660万千瓦)和上海庙至山东(800万千瓦)两条特高压电力外送通道,电力外送能力达1460万千瓦,鄂尔多斯电网已形成“一横两纵”的500千伏网架结构打通了清洁能源“风火打捆外送”的瓶颈。
四通八达的交通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立足消费端,科学“粗细粮” 生产过硬,消费也不能落后。
鄂尔多斯在保障国家能源需求的同时,狠抓节能降耗,已顺利完成“十二五”节能减排目标。
为全面提高煤炭供给质量和效益,鄂尔多斯外运煤炭全部洗选提质“供细粮”,自用煤炭勤俭节约"吃粗粮",实现了煤炭资源分质分级阶梯利用。
同时,鄂尔多斯是国家规划建设的9个煤电基地之一。
截至2018年底,全市共有电厂8座,电力总装机达到2308万千瓦,占全区总装机的19%,居全区首位,其中火电2038万千瓦,占总装机的88%。
从运输能源到输出电力,大大减少了原先运输造成的环境污染。
攻占市场不仅要抢抓机遇,更要在消费端下功夫。
该市优化煤炭服务站点布局,整合调整站点资源、人员力量,提高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窗口形象。
加大能源市场监管力度,严厉打击扰乱市场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严格煤炭销售票证管理制度,充分发挥其在行业管理、安全管理和税费征缴中的重要作用。
全力推动电力体制改革,力争增量配电改革试点实质性启动。
扎实推动重点煤矿、电力、石油天然气项目建设,充分利用重大活动占领市场。
同时,鄂尔多斯积极推动经济向高质量方向发展。
其中,首先做好现代能源经济这篇大文章,协调好能源产量与消费量之间、两者增速之间的关系,平衡好阶段性任务与长期可持续的要求,这对切实保障能源稳定供应和国家能源安全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意义。
加速智能化,护航安全行 转型发展,安全先行,绿色、高端演化离不开科学技术助力。
在神东矿区,世界首套8.8米超大采高智能工作面、国内首个数字矿山示范矿井和世界首个智能煤矿地面区域控制指挥中心已建成投运,煤矿综合机械化处于国际领先水平。
为打造“煤海蛟龙”,数十团队夜以继日地进行攻坚。
乌审旗中煤蒙大公司全力打造智能工厂,推动煤化工行业向绿色智能循环化发展。
中煤蒙大公司将生产过程和现场作业与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应用高度融合,广泛应用甲醇制烯烃装置(DMTO)智能控制、无线智能仪表、热成像、原料与产品衡器计量智能化、无人机巡检、机泵群在线监测及大数据智能故障诊断等新技术,提高了劳动效率和生产效率,有效降低安全环保风险,降低能耗物耗,提高经济效益。
库布其沙漠透水灾害严重影响矿区安全生产,为消除安全隐患,神东矿区在矿井下建水库,将“老虎”关进笼子,变害为利。
在满足煤炭生产需求的同时,助力地上生态修复,形成生态循环,荒漠矿区变绿洲。
鄂尔多斯借转型乘势而上,加快智计运行,给力输配端。
准确做好煤炭、石油天然气、电力经济运行情况分析,每日调度全市煤炭产运销价格等运行数据,按月完成全市能源经济运行情况分析。
完善全市能源经济运行的各类数据监测体系,实时准确调度各类数据信息。
密切跟踪市场变化,加强预期引导,及时发现和解决经济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提高经济运行质量。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从生产、运输、利用等全流程落实生态环保措施,全面推进清洁能源基地建设。
End欢迎分享给你的朋友!出品 | 中国能源报(ID:cnenergy)责编 | 卢奇秀推荐阅读可再生能源消纳保障机制的红包有多大?煤矿工人:取消夜班是我们多年的期盼!多地谋建千亿级化工园区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