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洋技术的本质是对现象的有目的的编程。
近年来,随着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水平的提高和成本的下降,世界多国和地区都加快了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步伐。
2021年,中国风电呈现出高质量跃升发展态势:风电并网装机容量突破3亿千瓦,风电发电量突破6000亿千瓦时,海上风电新增装机大幅增长,风电利用率提升。
风电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步伐加快。
更高的塔筒、更大的风轮、更大的功率、更高的发电效率,风电技术向大型化、轻量化、智能化和数字化不断进化。
统计显示,2.0MW机型过渡到3.0MW用了近6年时间,而3.0MW直接跨入6.0MW仅用了一年。
这背后所反映的是基础研究与创新带来的技术进步。
不过在乘风而上的风电行业中,其产业链上的企业所表现出来的成绩似乎又有一些逆风。
前段时间,A股上市整机商均已披露2021年年报。
风电龙头金风科技营收同比下降引发了媒体讨论热潮,纷纷开麦直指巨头隐痛及突围路线。
不仅如此,在近期的投资者互动平台上,业绩下滑也成为了投资者最为关心的问题。
引用董秘“官方”回答:2021年金风科技连续第十一年保持中国市场第一位置,连续第七年位居全球前三。
公司有信心继续凭借可靠的产品质量、高效的研发创新、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能力,继续保持市场领先地位。
今天,「能见」将通过数据来盘一盘“官方”回应的底气所在。
首先,我们在比较营收、利润这类最直接反映一个企业能力的同时,也要关注到企业长期发展的潜力。
中国制造业规模全球第一,但仍存在许多问题。
近几年,国家大力推动企业研发投入,利好政策频出。
这是因为中国制造业在全球所面临严峻的竞争态势。
因此,持续提升研发投入、增强科研实力,有助于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和行业地位。
从小说是为自身长期高质量发展打下良好基础,往大讲就是为推动中国制造业尽快实现由大到强的飞跃贡献一份力量。
作为中国老牌风机巨头,金风科技能够连续十一年保持中国市场第一位置的原因之一,离不开领导层对研发投入的重视。
以上市风电整机商最近5年年报披露的研发投入来看,金风科技一骑绝尘。
结合现状,巨额的研发投入让金风科技在竞争中更能够以研发取胜。
旗下机型覆盖集中式、大基地、分散式、常规海拔、高海拔以及海上等多种应用场景,在“抢装潮”下的市场占有率中保持着稳定的领先地位。
其次,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也要有一定的科学性,但该比例仅是一个参照,并非越高越好。
2021年,上市整机商的研发投入占营收比均维持在3%-4.5%之间,在风电行业中,属于比较健康的范围。
而且,该数值是完全高于接着,一个企业的研发能力还取决于企业的技术人员能力及数量等,人才已是企业最重要的资源。
从上图来看,研发人员数量也是金风科技的优势之一。
最近5年年报数据统计发现,在研发人员信息披露中,只有金风科技详细披露了研发人员的变化。
在数量优势的前提下,以2021年数据为例,金风科技硕士学历及以上的研发人员达到1204人,这也是金风科技研发实力的佐证。
同时,研发人员增长比例较稳定。
直白点说,人员数量虽然不能直接证明科研实力,但可以折射出当前社会现状下的同行业科研人员从待遇、职业发展规划等方面的选择。
最后,也是最最重要的是企业对于抗风险能力的应对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规划。
作为大型装备制造业的经营特点及年报关键审计事项,对比产品质量保证金预提数据是比较有价值的,这体现了企业质量风控意识和稳健经营理念。
金风科技对该项披露相对最全面翔实,其他3家均有不同程度的简化,存在一定的差异性。
值得一提的是,自2021年下半年以来,国内已经发生多起风机事故。
我国风电行业调研显示,风电机组之所以频频出现倒塌事故,与质量控制弊病、低价竞争、原材料质量把控不严、风电场监管缺失、技术人员流失都有相关性。
今年一季度,风机最低投标价直接跌破1375元/kW,行业为之震动。
回看一季度中标统计,金风科技仍旧保持着稳健的投标价格,并未参与低价竞争。
当然这也让其一季度损失了大量的订单。
不过,在行业理性的呼吁下,风机价格已在回暖。
金风科技近两个月也在频频拿单,陆上+海上的订单均有不俗表现。
据「能见」不完全统计,金风科技仅4月单月中标规模已超2000MW。
光大证券研报指出,未来风电发展趋势在降本、海风、出海三个方面。
其中,在海风的布局上,各整机商在年报中均有不同程度的体现。
风机大型化发展的当下,海上风电的另一降本重点将着眼于海上施工和机组后续运维成本。
因此,准备金计提比例合理性也值得关注。
金风科技准备金计提比例长期高于其他企业,总体保持一贯性和谨慎性。
在行业高速发展的当下,面对高风险高收益的诱惑,金风科技充分考虑可能会发生的风险情况,做更好的准备。
这种相对稳健的理念,不仅是对企业负责,也是对投资者负责的态度。
综上,通过分析财报数据,可靠的产品质量、高效的研发创新、全产业链系统解决方案能力,不仅仅是“官方”的模版,更是金风科技连续11年市场第一的底气所在。
END未来四十年,碳中和让中国经济社会将迎来系统性变革,社会财富也将随之发生大规模转移。
我们将见证一个伟大的时代,见证一个变革的时代。
在“顺势者昌,逆势者亡”的历史规律下,创业英雄将层出不穷;紧抓机遇、纵横捭阖的企业也将借势而进,成为产业翘楚;前瞻布局、运筹帷幄的国家也将乘势而上,走向世界舞台中央。
那么该如何理解这一系统性变革?由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院士陈清泉,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首任主任李俊峰做序并推荐的《碳中和革命:未来40年中国经济社会大变局》著作,以通俗易通的语言为读者呈现出一幅波澜壮阔的碳中和画面。
推/荐/阅/读“五大”旗舰上市公司同遭史上最惨财务年:巨亏约300亿!暴跌近300%!国补取消第一年,海上风电何处去?习近平首提特高压,中国这项世界领先技术“十四五”将带动万亿级投资煮酒论剑 | 6张牌笑谈电力2021人事调整|中国华电原副总经理王宏志升任南方电网总经理国际油价创七年新高,煤价持续上涨,推动新能源加速替代制裁升级!美国又出手埋雷,中国企业如何应对?习近平的能源足迹(2021)宁德时代高调入场!换电模式站上“风口”,激烈“厮杀”谁能笑到最后?收藏 | 最新最全11家电力央企领导班子档案:谁是明日之星?被误解的国家能源集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