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焦点访谈:光伏是碳中和重要途径!住建部:将全面强制推动超低能耗建筑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设备   作者:风电叶片   浏览次数:93
核心提示:【高质量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本周是全国节能宣传周。昨天,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低碳生活,绿建未来”。配合宣传周主题活动,CCTV1台《焦点访谈》播出了专题为《能耗超低,建筑变绿》节目。现在,我国的超低能耗建筑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这是因为我国已经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多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意味着我们将来的生产、生活方式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建筑的建造和运行要占到将近四成,控制和降低建筑领域的能耗和排

   

【高质量能源内容,点击右上角加'关注'】本周是全国节能宣传周。
昨天,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低碳生活,绿建未来”。
配合宣传周主题活动,CCTV1台《焦点访谈》播出了专题为《能耗超低,建筑变绿》节目。
现在,我国的超低能耗建筑已经来到了一个新的起点上。
这是因为我国已经承诺,力争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排放的二氧化碳要采取多种方式全部抵消掉,要实现这两个目标,意味着我们将来的生产、生活方式都要发生深刻的变化。
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建筑的建造和运行要占到将近四成,控制和降低建筑领域的能耗和排放,对于实现减排目标至关重要,减少建筑耗能,发展绿色建筑,促进行业低碳转型已然成为建筑领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头戏。
太阳能是碳中和的主要路径之一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建筑环境与能源研究院院长、中国可再生能源学会常务理事、热利用专委会主任委员、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徐伟研究员解读超低能耗建筑技术,指出太阳能是减少化石能源消耗,实现建筑碳达峰碳中和的主要路径之一。
徐伟指出,超低能耗建筑采用高性能门窗,良好的保温隔热技术使建筑围护结构做到高性能,减少建筑用能,再通过大幅度提升建筑用能系统的效率,利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做好开源,直接给建筑供能,有效减少化石能源的消耗,减少碳排放。
在我国碳排放总量中,建筑的建造和运行占有很大比重,控制和降低建筑领域能耗和排放对于我国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至关重要。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正在推动在适宜的气候区全面强制建设超低能耗建筑,编制城乡建设领域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助力统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
住建部:制定强制性标准,推动超低能耗建筑在访谈中,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标准定额司司长田国民表示:住建部下一步将制定强制性标准,不断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在适宜的气候区,全面强制推动超低能耗建筑。
同时,通过制定《城乡建设领域碳达峰实施方案》,统筹推进节能减排工作,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做出积极贡献。
两个月前,住建部曾联合15部门发布《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15部门关于加强县城绿色低碳建设的意见》,其中也明确表示:提升建筑屋顶光伏比例,推广分布式光伏、智能光伏应用!多项利好政策颁布,光伏建筑迎来春天随着碳达峰目标的逐步推进,利好光伏建筑的政策频出。
6月20日,国家能源局的整县推进政策,通知指出:党政机关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50%;学校、医院、村委会等公共建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40%;工商业厂房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30%;农村居民屋顶总面积可安装光伏发电比例不低于20%。
明确规定了各建筑屋顶类型应安装光伏的比例。
据机构预测,此次政策预计带来713GW的光伏装机。
近日有消息称,全国已有25个省份先后报送了约500个县的试点方案,按每个县200MW规模计算,仅500个县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规模或超100GW。
在碳达峰、碳中和的总目标指引之下,各地正在从支持超低能耗建筑着手积极制定相关的目标。
北京、上海、河北等地也从资金奖励、容积率奖励、支持商品房开发等多种方式鼓励超低节能建筑的开发建设。
光伏建筑前景向好随着超低能耗建筑的普及,光伏建筑也被越来越多人青睐。
小盒子此前就报道国多个超低能耗建筑利用光伏来作为能源供给的案例,不仅美观、清洁,还能节省电费。
建筑物的立面和屋顶是光伏发电的理想安装场景,光电建筑的发展得益于光伏发电材料的发展和零能耗节能建筑的需求,是建筑行业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比如,与屋顶结合、与遮阳结合、与墙面结合、与围栏结合、与农业温室结合等,可以形成光伏屋面、光伏瓦屋面、光伏采光顶、光伏幕墙、光伏屋檐、光伏雨篷、光伏长廊等众多创新的应用场景。
在碳中和目标的推进下,未来,将会有更多的人住进既舒适又节能的高品质住宅。
*凡本网注明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