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突破西方技术壁垒,中国造出世界最大螺旋桨,再也不用受制于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塔筒   作者:节能风电   浏览次数:100
核心提示:80年代末,我国自主研发了052导弹型驱逐舰,这是我国第二代现代化驱逐舰,也是我国第一代全部自主研发的驱逐舰,这种型号的驱逐舰只有两艘,一艘112哈尔滨号驱逐舰,一艘113青岛号驱逐舰。其中,首舰哈尔滨号,于1989年9月开工建造,1994年正式下水,服役于我国海军北海舰队,它的诞生可不容易。052型驱逐舰身上有着很多大胆尝试,它们是我国第一次使用西方标准制造的驱逐舰,它取得了首次采用燃气轮机作动力、第一次引入作战系统的概念等等突破。虽然,052型驱逐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但在建造它们的年代,我国并没有足够

   

80年代末,我国自主研发了052导弹型驱逐舰,这是我国第二代现代化驱逐舰,也是我国第一代全部自主研发的驱逐舰,这种型号的驱逐舰只有两艘,一艘112哈尔滨号驱逐舰,一艘113青岛号驱逐舰。
其中,首舰哈尔滨号,于1989年9月开工建造,1994年正式下水,服役于我国海军北海舰队,它的诞生可不容易。
052型驱逐舰身上有着很多大胆尝试,它们是我国第一次使用西方标准制造的驱逐舰,它取得了首次采用燃气轮机作动力、第一次引入作战系统的概念等等突破。
虽然,052型驱逐舰是我国自主研发的,但在建造它们的年代,我国并没有足够的技术能够实现全部部件自产,需要去采购国外的零部件。
比如说052型的动力部件,就由两台美制设备和德制设备构成,声呐和导弹都是法国的,而螺旋桨,则由一家瑞典公司制造。
052型所用的螺旋桨并不是一般固定的螺旋桨,而是一种可以由驾驶员调整距离的螺旋桨,它可以让052拥有一般舰船没有的灵活性,适应各种海况,同时,反向、制动能力也将大大提升。
当时我国本来想找老牌军工厂西门子来做这个螺旋桨,可瑞典卡梅瓦公司却上门毛遂自荐了。
卡梅瓦公司成立于1960年,是一家非常老牌的船舶制造公司,调距螺旋桨也是他们的主要产品之一,于是我国便放心的将这个项目交给了卡梅瓦,但是他们却让我们失望了。
可调距螺旋桨的内部是充油的,所以肯定不能漏油。
于是,在验收时,我国对螺旋桨进行了“保油测试”,也就是对螺旋桨内部加压,保持24小时,看它会不会渗油。
然而,瑞典制造的螺旋桨却没有达标,不仅货品质量不达标,瑞典供应商还企图蒙混过关,让我们拿着漏油螺旋桨回家造驱逐舰。
就算中国人再老实,这么大的亏也不能硬吃。
当时负责验收的是海军军备专家金矛,金矛毕业于哈尔滨工程大学造船系船舶工程专业。
一毕业就在海军军备部门工作,对船舶了解颇深,早就看出,这螺旋桨漏油就是因为瑞典铸造失误,是不能用的残次品。
瑞典派来的什么项目经理、谈判代表就是觉得中国人不懂技术,想糊弄中国人。
于是,中瑞双方开始了长达一整天的高强度谈判。
瑞典谈判代表的意思是,桨叶漏油只是因为一些小小的铸造瑕疵,这是不可避免的,但是漏油确实不行,最多就是返厂给补上。
而我国代表则坚持认为,残次品就是残次品,用在军舰上的东西,万没有修修补补凑合用的道理,这些不合格的桨叶要直接报废,重做合格品出来才行。
就算造桨叶的金属材料可以回炉再利用,但制造中也必须用到大量人工,制造成本巨大。
重做,得赔大钱,瑞典供货商肯定不乐意,但中国代表的态度也很坚决。
两边僵持不下,会谈已经持续好几个小时,天色渐渐转暗,也飘起了雪花。
而中方代表所住的旅馆离会谈地点很远,这让瑞典谈判代表心生一计。
决定硬得不行就来软的,以天色已晚为借口,暂停了会谈,为中方代表打了计程车,护送他们回去。
晚餐时段,还盛情邀请中方代表共进晚餐。
这都把鸿门宴三个字写在脸上了,中方代表能不知道他们的目的吗?不过,我们也需要了解一下瑞典究竟愿意退让到哪一步,于是,中方代表接受了瑞典代表的邀请。
这顿晚餐安排得颇为讲究,是在瑞典国王的行宫内进行的,菜色丰盛。
席间,瑞典供货商嚼烂了三寸金舌,可中方代表就是油盐不进。
直到午夜12点,这场没有结果的扯皮才终于结束。
第二天,中方代表直奔瑞典供货商的车间,绕过一肚子弯弯绕绕的项目经理和谈判代表,去跟车间主任直接沟通。
车间主任是靠技术吃饭的,听到中方质疑自己的手艺,那是一百个不服气,马上掏出内窥镜查看螺旋桨桨叶内部。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那些铸造瑕疵居然深入了桨叶内部,早就不是什么补一下就可以挽救得了的了,更不是什么铸造误差可以解释得了的,完全就是花大价钱造出来的“废品”。
事情到了这里, 瑞典供货商再也没有理由扯皮了,只好答应报废重做。
这一次,瑞典供货商因为这个桨叶损失了80万马克,然而,他们却没有长记性。
重做的桨叶完成后,中方再次远赴瑞典验收。
由于是桨叶质量不行才导致的这次验收,所以瑞典供货商需要负责我国验收人员的机票、食宿。
也许是上一次的事让瑞典怀恨在心,他们给中方人员定了最廉价的机票,需要转机三次才能到达验收城市。
而住宿条件基本等于没有,甚至个别中方同志还要打地铺。
这些也就算了,毕竟最要紧的,还是螺旋桨。
但这一次,螺旋桨的重心位置又不对了——瑞典给出的数据和中方实际测出来的数据完全不一致。
瑞典代表说是正常误差,而参与过上一次谈判的金矛早就没耐心跟他们扯皮,他叫人拿来黑板,直接在会谈现场给这些瑞典谈判代表上了一课。
金矛这堂课上的是图文并茂,通俗易懂,逻辑清晰,就算是高中刚毕业的小孩来,也该听出问题在哪里了。
没办法,瑞典代表只好同意用中方的方法对螺旋桨进行改进。
同时,他们也知道了,中国人是懂技术的,不是随便就能糊弄过去的。
于是20天后,瑞典方面安排专机、高级旅馆,邀请我国代表前去验收。
这一次,这个螺旋桨终于合格验收了,哈尔滨号驱逐舰的制造才终于得以顺利进行。
或许是感到惭愧,项目总经理在验收完成后邀请金矛去自己家里做客,还说要把他的照片挂在车间里,让员工好好重视起质量的问题。
这件事终于是圆满解决了,我们的代表也给瑞典上了一课,可是,螺旋桨如何才能实现自产,是当时的中国不得不面对的问题。
螺旋桨是船舶的轮子,必须要能够实现自产,不然容易被国外牵着鼻子走,这种一个桨叶,来回扯皮几个月的事发生一次,就会将军舰制造的工期拖延一次,即使对方没有恶意,也影响巨大。
但是,做螺旋桨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容易,不是能做电风扇叶就能做船只螺旋桨。
先不说可调距螺旋桨的制造难度,就是大型定距螺旋桨,也不是那么好造的。
首先,船只的螺旋桨应用于水下,必须能够抵抗海水腐蚀,还要能承受巨大的海底水压,同时又要足够光滑,对桨叶的曲度更是有着极其精密的要求,那么大型的扇叶不可能一体成型,只能一点点焊接,很多细节都是人手工完成的,可我们却没有那么多掌握技术的工人,也不能安排工人去国外学习。
种种难题摆在我们的眼前,像一座座难以跨越的大山。
但我国的科学家从来不会让我们失望。
2004年,中国船舶集团在镇江船舶螺旋桨制造厂的基础上,收购芬兰瓦锡兰公司的船舶业务,建立中船瓦锡兰螺旋桨制造公司,学习瓦锡兰公司相对成熟的技术,制造我们自己的各种军舰、航母所用螺旋桨。
中船的员工学习很快,进步也很快,他们很快成为瓦锡兰全球船舶研究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作出了很多卓越的贡献,获得瓦锡兰全球集团的认可。
仅仅3年后,镇江中船就扩大了厂区,年产能达到了10000吨,单只螺旋桨可以做到110吨。
他们为一艘巨型矿砂船制造了世界第一大的螺旋桨。
高约3、4层楼,重达400吨。
而这,靠的是我国自主研发的7轴五联动机床,它结束了螺旋桨人工制造的时代,生产一只巨型桨叶,只需要短短3天。
要知道,当时的美国也还在人工制造桨叶,美国专家看到我国的生产能力,嫉妒到各种挖苦。
但他们也只能眼睁睁地看着我国造船技术开始腾飞。
2011年,我国开始生产可调距螺旋桨,成为全球可调距螺旋桨交付中心之一。
而随着我自主制造螺旋桨的成功,国际上的螺旋桨价格也被压到了原先的二分之一,甚至三分之一。
如今,我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船舶制造国,再也不会遇到当初那种窘境。
我国一直都是这样,在外国看不到的地方默默努力,然后一鸣惊人。
所以如今,我们的外交部可以不再对外国压迫无力地表示强烈谴责,而是直截了当地说人家没资格跟我们谈判;在满是战乱的地方,我们的大使馆可以安然无恙。
我国这条沉睡的巨龙,早就睁开了眼睛,随时准备发出巨吼,给世界以震撼。
参考资料《中国研发了世界最大直径螺旋桨 今天谈谈螺旋桨的前世今生_宁波海事》 2017-02-24《公司的历史与发展》-镇江中船瓦锡兰螺旋桨有限公司http://www.wartsila-cme.com.cn/gywm.htm《原海军副司令员金矛访谈录(上)》现代舰船2009-05-01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N0911&filename=XDJC200906006&v=gKczg%25mmd2BSNIqjp7zjmOhv3MZLBC%25mmd2FUS3tEKdDxOiPM%25mmd2BPLikXk3h0T8K244Drf0ej24I《原海军副司令员金矛访谈录(下)》现代舰船2009-06-01https://kns.cnki.net/kcms/detail/detail.aspx?dbcode=CJFD&dbname=CJFDN0911&filename=XDJC200907007&v=gKczg%25mmd2BSNIqiaYgpMbXXS4gaRyQXbcdG51onYdiwP6YkHlYmPw7aqb98Fpa8x1LTN

 
关键词: 风电网 风力发电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