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光伏新能源产业喷薄发展,但由于其自身在前期考察可行性研究阶段、设计准备和施工许可办理阶段、项目实施建设和竣工验收阶段等各方面具有不同于火电等传统能源的自身特点,光伏项目的合规与否关乎着整个项目的成败,光伏项目开发流程中的合规问题也是开发各方以及监管机关的关注重点。
本文试从新能源光伏项目开发流程各环节中需要注意的法律风险及合规重点展开论述,以助相关光伏企业完善合规管理。
光伏发电主要分为两类:分布式的光伏项目(民居屋顶光伏发电系统)和集中式的光伏电站(大型地面光伏电站),两种项目类型开发流程因项目特点有所不同。
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流程分布式光伏项目开发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四个部分:开发、备案、施工和验收四个阶段。
总体上来说,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开发工作主要遵循“因地制宜、清洁高效、分散布局、就近利用”的十六字方针开展。
(1)开发阶段:这一阶段主要负责寻找可供安装的光伏太阳能的场所资源,并初步与业主沟通考察厂区屋顶情况、是否有遮挡、是否漏水以及评估修复难度,考察建筑物的结构形式以及是否需要加固,考察建筑物产权是否清晰、建筑物使用者和产权者是否一致,核查房屋是否抵押,考察当地的用电水平、用电特性、用电电价,与业主达成初步的合作意愿,确定是发电自用还是余电上网。
(2)备案阶段:主要分为项目备案和发电项目并网备案。
项目备案需要准备分布式光伏项目申请表、企业投资项目备案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登记表、项目投资和屋顶材料等向区县发改委进行备案。
发电项目并网备案则需要准备用户电网相关资料及系统接入报告、供电局受理并网申请等材料。
(3)施工阶段:这一阶段合规风险重点在于可研报告编制和立项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编制。
(4)验收阶段:电网公司受理并网验收和调试申请。
业主和电网签订购售电合同和并网调度协议。
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开发流程大型地面光伏发电项目的开发主要分为以下几个阶段:踏勘考察手续办理阶段、项目设计和实施建设阶段、竣工验收阶段等。
(1)踏勘考察和前期手续办理阶段:前期考察主要考察地面、屋面或水面资源,看看是否符合铺设太阳能发电板子的需要,还需要考察周边环境如:交通、物质采购与租赁、市场劳动力、土地类型、产权归属、地貌特征等,以便估计征地难度施工难度和费用。
考察电网情况如:电网结构、年负荷量、消耗负荷的能力、接入电压等级、接入间隔复核、送出线路的长度、当地电力公司的政策,估算接入电站的距离和费用,这主要是集中式发电并网盈利的需要。
除了基础条件的铺垫,是否建设电站还需要进行可行性研究和得到县、市、省等三级政府的相关答复和批复意见。
前期可行性研究和手续办理需要的重点请示和报告文件如下表所示:光伏发电项目部分重点文件一览表(2)项目设计和实施建设阶段:获得开工许可,主要证件包括县建设局的施工许可证、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县国土局的土地证。
结合测绘勘测数据,编制初步的设计方案。
根据技术规范分专业绘制结构、电气等图纸并依图施工。
(3)竣工验收阶段:验收阶段需要出具工程质检报告、并网安全性评价报告、技术监督报告、电力公司验收报告等文件,业主和电网还需协商确定《购售电合同》和《调度协议》。
光伏项目开发流程中的合规管理重点循迹整个光伏项目的生命周期:初始开发阶段的选址,既需要考虑到物理上的发电量和成本收益问题,还要考虑到土地性质的合规以及土地能否开工转换问题;施工前各种手续与支持性文件的取得,既包括与土地有关相关证书与批复,又包括许多与工程建设环境影响相关的报告和评价表;在施工阶段,前期的招投标合规风险需要规避,中期的施工工程质量保证与程序的合规,后期工程验收结算材料的保存完整;运营过程中的合规问题主要是和并网调度和交易碳排放配额获取额外收益有关。
除了上述共性的问题外,分布式光伏项目独有的合规注意要点主要集中在建筑物产权如屋顶使用权的权源以及是否涉及抵押和备案相关的特殊规定,法律合规风险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