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Jul文 | 吴珊 张颖 姚尧任世碧 楚丽君编者按: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
《证券日报》研究部通过采访大量业内专家和整理众多机构研究报告,对全国碳交易上线对A股的影响进行深入解读,同时发掘出碳交易带来的高碳排、零碳排、负碳排和碳测算等四条优质赛道,供投资者参考。
碳交易板块指数逆市上涨0.44%在各方的热切期待中,7月16日9点30分,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开盘价为48元/吨。
随即首笔全国碳交易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吨,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截至收盘,碳配额最新价为51.23元/吨,涨幅为6.73%,均价为51.23元/吨。
交易总量410.40万吨,交易总额为2.1亿元。
尽管7月16日A股三大指数出现不同程度的调整,但是同花顺数据显示碳交易板块指数逆市上涨0.44%,概念股中,昊华科技强势涨停,云铝股份、太阳能涨幅也均在5%以上,分别为5.65%、5.13%,此外,四川路桥、巨化股份、中泰化学、首航高科、大唐发电、华银电力、维尔利等个股也跻身碳交易概念涨幅榜前列。
龙赢富泽资产总经理童第轶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首日碳交易市场的参与企业包括了6家电力企业、两大地方国企和中国石油中国石化。
整体看,碳交易全天成交情况较为活跃,这意味着我国在落实“双碳”目标的道路上迈出了坚实的一步,此举将使全国超过40%的碳排放能够实现“排碳有成本,减碳有收益”。
宝新金融首席经济学家郑磊也告诉记者,全国碳市场的培育需要经历一个过程,随着各地交易逐步集中和低碳经济不断深化发展,交易活跃度将不断上升。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启动以后,最受关注的就是碳价。
在2021年7月14日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表示,从微观和近期来看,碳价主要还是由配额供需情况决定。
从宏观和长远看,碳价由经济运行和行业发展总体状况和趋势决定。
目前,在全国碳市场相关的制度设计中,考虑通过改进配额分配方法、引入抵销机制等政策措施来引导市场预期,从而形成合理碳价。
童第轶认为,随着碳交易市场机制的不断完善,我国碳市场有望成长为年交易额千亿元的市场级别,并为全社会的减碳行为提供询价信号和资金支持。
参考欧美碳交易市场的发展经验,碳交易中的CCER价格、碳配额交易价格、减排成本、罚款的比价关系至关重要,这将直接影响和决定我国碳交易市场的有效程度。
考虑到我国碳交易市场开启初期,惩罚机制会较为温和,平均成交价格应该略高于当前试点市场。
同时,2019年全国9个碳市场总交易量1.31亿吨,从首日的交易总额看,预计全国碳交易市场初期年交易量将接近5亿吨,一年内将健康成长至一个百亿元级别的交易市场。
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也对A股市场具有深刻影响。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表示,产业角度看,碳交易市场的落地使得市场化定价“碳排放”成本成为可能。
随着越来越多的行业企业纳入,“碳排”的环境成本在相关行业企业内部会逐步显性化。
从投资者情绪角度看,碳交易市场落地会提升投资者对于碳交易概念板块的关注度和偏好,相关板块品种因此受益。
优美利投资总经理贺金龙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受碳交易上线的影响,A股中有色、煤炭、钢铁板块涨幅靠前,环保、化工、电力等板块均在走强,相关概念股涨停,实施碳交易一方面可能会提升电网企业的运营成本,造成分化局面;另一方面,电力板块企业面临的供需形势的较大变化,碳交易更会促进远距离传输发展,对相关板块有一定的利好影响,龙头股有一定优势。
童第轶认为,随着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启动,A股市场存在以下投资机会:碳检测,在碳市场全面启动的背景下,碳交易行业覆盖度提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监测、碳配额分配与环保检测是重中之重,这将带动一系列碳排放量监测厂商;零碳排,电力将率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将带动能源转型和结构性升级进入快车道;政策红利下,核电、风电、光伏、水电等新能源细分领域及整体产业链都将受益;碳消耗,伴随着CCER推广及碳交易的顺利进行,环保服务及碳消耗板块必将受带动,推荐关注垃圾处理及碳耗方向标的。
高碳排▶▶▶挖掘电力、钢铁、水泥、有色等投资机会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在上海环境能源交易所正式启动,包括电力、钢铁、水泥、有色等高碳排领域的投资机会被机构普遍看好。
据悉,全国碳市场启动后,覆盖排放量超过40亿吨,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交易市场。
川财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研究所所长陈雳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碳交易对各类行业,尤其是高碳排放企业,会形成长远影响。
为了实现‘碳中和、碳减排’,这些行业如何实现现有资源的‘再利用’、实现‘循环经济’可能是重要的手段之一。
国盛证券表示,碳交易的启动,碳减排能力与潜力决定高碳排行业的受益幅度,结合CEADS披露的碳排放数据与行业对应看,高碳排放行业主要涵盖公用事业、钢铁、建材、交运和化工(基础化工、石油化工)五大行业,累计碳排放占比约92%。
首先,电力行业碳排放量居首。
目前,发电行业是我国最大全年碳排放行业,其总量约占全国总排放量的40%。
财信证券认为,火电板块,部分有配额余量的火电企业可能受到全国碳交易市场上线交易的刺激,相关品种值得关注。
其次,中国钢铁产量占世界总产量的一半,2020年占比约57%,作为能源消耗高密集型行业,钢铁行业是制造业31个门类中碳排放量的大户,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约15%。
陈雳表示,“目前钢铁行业业绩确定性强,市场关注度大幅提升,符合预期。
当前钢铁整体板块业绩较好,估值仍处于相对历史低位,行业估值(TTM)仅为12.21倍。
展望第三季度,即将迎来钢铁行业金九银十需求旺季,不排除部分区域会出现基建赶工,这对行业也是利好支撑。
碳交易启动后,原材料供给会受到进一步影响,对钢价的提升会有较大影响,钢材建筑等企业的利润有望再度抬升。
”第三,水泥行业碳排放量居前。
国盛证券认为,2020年水泥行业二氧化碳排放量占全国总排放量约13.5%,仅次于钢铁,碳减排势在必行。
若后续水泥行业被纳入全国碳交易市场,行业碳排放将被纳入管理和限制、碳排放将增加企业经营成本,碳减排改造的经济性进一步突显,水泥企业推进技改置换的动力将显著增强,短期内绿色智能改造需求有望迎来快速提升。
此外,根据2020年公开数据,机构估算电解铝碳排放量4.2亿吨,我国有色金属行业二氧化碳碳排放量约6.6亿吨,占全国总排放量约4.7%。
陈雳认为,“房地产行业的发展对电解铝的需求具有很大的影响。
电解铝为高耗能、高碳排放行业,生产一吨电解铝的碳排放大约是钢铁的6.2倍。
在‘碳中和’大背景下,国家严控电解铝新增产能及电力成本,电解铝产量将下降。
在供给受限,需求持续旺盛的背景下,未来电解铝的投资机会显现,且当前电解铝相关企业盈利能力强、估值相对较低,可以关注。
”高碳排领域涉及的相关板块市场表现涨跌各异,7月份以来,有色金属板块指数月内累计上涨16.31%,钢铁板块指数期间累计涨幅9.7%,建筑建材板块指数月内累计上涨1.56%,期间表现均强于上证指数(期间累计下跌1.45%)。
同时,水泥板块指数期间累计下跌2.67%,跑输上证指数。
对于高碳排领域的后市投资逻辑,私募排排网研究主管刘有华对记者表示,“碳交易上市,相当于对高碳排放企业又进行了一次供给侧改革,加大了高碳排领域的末位淘汰,让行业发展更加规范,因为碳交易上市会加速淘汰高碳排放行业中买不起指标的企业,因此剩下的优质企业收入会随着商品单价提升而上涨。
”零碳排▶▶▶新能源细分领域及产业链将受益7月16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系统正式上线交易!对此,业内人士纷纷表示,结合碳交易对各类行业可能形成的影响,A股市场有望迎来重大的投资机遇与机会。
在各方热议和机构研报中,“零碳排”投资赛道随之浮出,近日受到逾10家以上机构推荐,成为市场关注的焦点。
西南证券最新研报认为,从零碳排赛道来看,电力率先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上线交易,将带动能源转型和结构性升级进入快车道。
政策红利下,核电、风电、光伏、水电等新能源细分领域及整体产业链都将受益。
建议关注:明阳智能、三峡能源、隆基股份、通威股份等。
对于零碳排赛道投资,国盛证券也表示,电力率先纳入全国碳交易,零碳排新能源再获动力,推荐关注光伏、风电、核电、水电等电力细分领域优质标的。
的确,受利好因素影响,上述行业近日表现活跃,有所异动。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统计发现,7月份以来,光伏概念、风电、核电等板块表现出色,板块指数均跑赢同期上证指数(月跌幅1.45%),累计月涨幅分别为15.66%、5.71%和2.64%,仅水电板块略有回落。
从个股表现来看,在走势强劲的光伏概念股中,7月份以来,永福股份、海源复材、洛阳玻璃、杉杉股份、钧达股份、明冠新材、科士达、龙星化工、上机数控、川能动力等个股,累计月涨幅均超30%,尽显强势。
“零碳排的机会主要从能源生产和使用两个方向展开。
”华辉创富投资总经理袁华明告诉《证券日报》记者,从能源生产角度看,具有可再生优势的光伏、风能、氢能等清洁能源正在替代传统石化能源,随着“碳排放”成本逐步显性化,清洁能源的竞争优势有望提升,市场空间加大并实现更快发展。
能源使用端的机会主要体现在新能源汽车产业。
当前新能源汽车产业正在快速发展,碳交易市场还会加快国内新能源车取代传统燃油车的节奏,国内新能源车产业发展空间和推动力也会因此加大。
国内的光伏、风能、氢能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都具有市场空间大、产业链完备、竞争力强的特点,加上包括碳交易市场成立在内的政策支持和引导,有望成长出一批具有全球竞争力、带动能力突出的产业巨头,相关板块的中长期投资价值非常突出。
与此同时,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的方信财富投资基金经理郝心明认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和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一项重大制度创新,是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政策工具。
相关赛道行业将是未来长期受益方向。
具体来看,资源回收具备减碳和循环再生双重属性,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途径之一,随着循环经济政策的持续出台,将推动国内资源回收行业的规范化、规模化发展,废钢利用、汽车拆解、动力电池回收、废电拆解等领域空间将逐步释放,可以重点关注。
负碳排▶▶▶林业等三板块投资机会凸显负碳排领域主要是指碳消耗板块,负碳经济是一种以吸收转化二氧化碳为主要形态,使二氧化碳这一主要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得到有效控制的经济模式。
从A股市场来看,与负碳排领域相关的林业板块和固废处理板块近期表现不错,7月份以来,同花顺林业板块期间累计涨7.82%,固废处理板块期间累计涨4.12%,表现均强于同期大盘指数(跌1.45%)。
从众多机构的投资观点来看,首先,林业板块在碳消耗方面具有多方面优势。
太平洋证券认为,建立碳交易市场是实现“碳中和”的必要手段,将使得碳减排成果获得明确的经济效益量化指标,其启动也将为碳减排相关领域打开长期发展机遇。
树木生长固碳是减碳成本最低的路径,建议关注森林碳汇板块的投资机会。
对此,巨泽投资董事长马澄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此次碳排放交易的正式启动,意味着碳排放已经从文件变为实际行动,这必将利好负碳排领域的林业等板块,同时也将进一步促进在碳捕捉、碳贮存等领域的技术进步,利好相关环境保护板块的重要标的。
从碳排放目标和行业发展前景来看,这些企业的业绩刚进入快车道,特别是部分头部企业,未来将受益碳交易带来的持续增长。
同样看好林业碳汇的国盛证券表示,人工造林与生态保护仍是碳消耗的主要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