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太难摘了,很多朋友已经开始自暴自弃。
比如“东北民风剽悍”这个tag。
吉林延边人罗永浩早已经盖章:长江以北的大案要案几乎都是我们东北人干的。
乍一听感觉还挺自豪!再比如#内蒙人骑马上学#、#内蒙高考烤全羊#。
还有内蒙人甚称“高考那天,最远的靶子上一个写着清华一个写着北大,那天风大,我射偏了。
”这句话里,只有两个字是真的。
内蒙古的风,是真的很大大大大大大大大。
10级大风,祝你一路顺风THE WIND IS SO BIG内蒙古人热情好客,招呼朋友来吃个羊腿是常事儿。
不过他们对特定类型的朋友,会格外热情:皮糙肉厚,且体重150斤以上。
△“台风专用记者”在利奇马中稳如泰山BMI低于18.5的姑娘/小伙,请不要怀疑内蒙朋友对你的友谊,他们只是不想你在内蒙大风里失去踪影。
所以,内蒙古的风到底有多大?要说天天12级台风,倒是没有。
和沿海偶尔刮起的妖风相比,内蒙的风,胜在持久。
多持久呢?民间传闻内蒙古一年只刮两次风。
一次只刮六个月而已。
1989年,内蒙就建起了全亚洲最早的风力发电场。
(现在还有个世界上最大的塞罕坝风电场)理论上,可开发的风能储量排全国第一。
像通辽这种说东北话的东部地区,平均风速更是稳定在4-5级左右。
5级是什么概念?你要是棵小树,就得天天在风中起舞。
起舞程度还得依季节而定。
听上去最温柔的春天,反而是内蒙古一年中的“风季”。
更贴近点,内蒙古二月春风应该是砍刀。
砍刀大开大合的气质,才配得上内蒙的风。
够硬。
刮下一层墙皮不在话下。
1000多斤的防水油毡也能吹下屋顶。
△包头市小区外墙保温层被风刮落城市里都这样,草原就更别说了。
你是风儿我是沙,缠缠绵绵赶着爬。
顶风长大的内蒙古人,都值得一个respect!虽然经常被风吹得不成人形。
虽然经常被风吹得四处找牙。
虽然经常感受被风支配的恐惧。
但是被风抽打时,恍惚间总能闻到一股香气……啊!内蒙的风不仅吹干了姑娘的脸庞,还吹干了草原上肥美的牛肉……想吃牛肉干!那种超好吃的牛肉干!你吃的牛肉干可能不是牛肉干FAKE BEEF JERKY人生得意须尽欢,要吃就吃牛肉干。
在某宝上搜索牛肉干,会有许多品类蹦出来。
分类酸甜麻辣五花八门。
产地西起西藏东至台湾。
让人纳闷中国为什么是世界最大牛肉进口国。
草原牧民做的传统牛肉干,其实叫做风干牛肉。
就是史书上记载,成吉思汗征战欧亚大陆时吃的军粮。
体积小方便携带,又营养丰富、口感极佳。
制作工艺与市面上许多“牛肉干”截然不同。
首先,风干牛肉对选材十分苛刻。
要用锡林郭勒草原牧区黄牛,选取米龙部分即优质的后腿肉,无油无筋的一整条。
这个部位脂肪含量少,肉质紧致,纹路清晰,才能做出风干牛肉松软又不失嚼劲的口感。
而别的牛肉干,则是任何部位的瘦肉都可选用。
只有这样的完整一条牛肉,才能顺着肉丝分割成肌肉纤维丝丝分明的油亮长条状。
风干牛肉的味道也很独特。
最重要的秘诀,是要保持牛肉的原味。
不同于市面上打着“牛肉干”幌子的酱卤牛肉,要使用各种食品添加剂提味。
食盐,已足以吊起风干牛肉的鲜味。
无添加剂的牛肉,让老人孩子吃得更放心。
别看看起来硬邦邦,实则外硬内嫩,老人孩子嚼起来也完全不费劲,而且根本停不下来!这种奇特的口感,也要归功于风干的工艺。
生肉在风干的初始阶段,大分子蛋白质会分解成更具风味的小分子氨基酸,肌肉周围的脂肪会分解为带有芳香气味的脂肪酸。
说人话就是——肉汁更充盈,味道更丰富,低脂高蛋白易消化!上个对比图。
不用特意标明,因为每一项都体现着差距。
△风干(超干)牛肉vs某品牌酱卤牛肉眼见着南方入秋北方下雪,身体自然而然地想囤积更多热量,饿得特别快,又怕零食不健康,吃着有负担。
这时候,来根风干牛肉,绝对会让胃停止尖叫。
贴心的小包装设计,让办公闲余也能大口吃肉~撕开袋,就能看到一根油亮紧实的腱子肉,散发丝丝肉香。
嚼劲正正好,恍惚能尝到鲜美的肉汁。
想多点选择也完全OK。
原味,辣味,孜然味。
都是草原上最浓郁的风味,撕开一袋能香死同事。
此外,所有喜欢食物有嚼劲的朋友,所有爱嘴里吃点什么的朋友,所有女生(划掉)准备好!这款超干牛肉干,绝对是你的菜。
更高的蛋白质含量,更具挑战性的唇齿风暴——超干牛肉,风干牛肉中的战斗机。
干而不柴,回味悠长。
适合有故事的野录粉丝们慢慢品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