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大力发展核电(核电建设项目)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风电叶片   作者:风电滑环   浏览次数:137
核心提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近期,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两大核电项目予以核准,释放了我国核电产业有望进入加速发展的积极信号。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我国已经核准多个核电项目,核准节奏有所加快——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了浙江三门二期、山东海阳二期、陆丰三个核电项目,共6台核电机组;9月份,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两个核电项目,共4台核电机组。此前,我国核准核电数目最多的一年是2008年,共涉及14台核电机组。但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安全高效发展成为我国核电领域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曹恩惠 上海报道 近期,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两大核电项目予以核准,释放了我国核电产业有望进入加速发展的积极信号。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以来,我国已经核准多个核电项目,核准节奏有所加快——4月份,国务院常务会议核准了浙江三门二期、山东海阳二期、陆丰三个核电项目,共6台核电机组;9月份,福建漳州二期、广东廉江一期两个核电项目,共4台核电机组。
此前,我国核准核电数目最多的一年是2008年,共涉及14台核电机组。
但自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发生后,安全高效发展成为我国核电领域发展的关键词。
事实上,随着“双碳”目标加速推进,在以风电光伏为代表的新能源产业占比提升,火电发电占比退坡的背景下,能源供应短期亦迎来阵痛。
而要解决新能源发电稳定消纳的问题,需要特高压、储能、配电网等领域的长期持续投资。
对比之下,核电因为同时具备清洁性和稳定性,同样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中不可忽视的角色。
审批重启后迎首个核准高峰年今年发布的《“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当前我国核电建设的节奏口径:积极安全有序发展核电。
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为核电项目安全性敲响了警钟。
以此为转折点,全球范围内的核电产业发展进入了以安全为最大前提的阶段。
且在次年,我国也调整了《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11- 2020 年)》的发展目标——到2020年,运行核电装机达到5800万千瓦,在建达到3000万千瓦左右。
而根据中国核能行业协会发布的《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蓝皮书,截至2022年8月底,我国商运核电机组53台,总装机容量为5559万千瓦;在建核电机组23台,总装机容量2419万千瓦,在建规模继续保持世界领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2022年是我国重启核电项目审批以来首个核准高峰期。
1985年3月,我国自主设计建造的第一座30万千瓦压水堆核电站在浙江秦山开工建设,并于1991年12月成功并网发电,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
此后,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确立了“适度发展核电”的方针,浙江秦山二期、广东岭澳一期、浙江秦山三期和江苏田湾一期等共8台核电机组的建设获得批准。
2005年,我国核电核准方针迎来转变:由“适度发展”变为“积极发展”。
随后的五年里,即2005年至2010年,我国新开工核电机组累计达30台。
但就在2011年,日本福岛核事故的发生,影响了我国核电核准和发展的节奏。
实际上,在以安全为最优前提的发展阶段,我国核电项目的审批始终处于“走走停停”的状态。
在2015年审批重启后,我国批准了8台核电机组。
此后三年,“零审批”再临。
直到2019年7月,山东荣成、福建漳州和广东太平岭核电项目的核准开工,结束了这一状态。
每年审核4至5台核电机组,是最近几年的常态。
但到了今年,核准节奏显著加快。
9月15日,中国核电发布公告,福建漳州核电项目3、4号机组予以核准。
该公司控股的中核国电漳州能源有限公司,为核准项目的业主单位,负责项目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
据悉,这一项目为厂址规划容量内的二期扩建工程,机型为“华龙一号”,单台机组额定电功率为1212MW。
此外,一同获核准的广东廉江一期1、2号机组,隶属于国电投,采用CAP1000压水堆机组。
“单台核电机组预计投资额200亿左右,年内核准10台机组可带动产业链2000亿投资规模,无论从投资带动效应,还是对长期能源保供方面都有重要作用,加大核电领域投资存在极强必要性。
”国联证券分析认为,2022年稳增长、新基建是最重要投资主线。
核电凭借对投资巨大拉动作用,成为推动新基建重要抓手。
业内预期或进入常态化审批阶段“我们认为,核电是中国实现‘碳中和’目标需要发展的领域之一,核电将会在新的电力系统中扮演基本负载的角色。
”摩根大通亚洲电力、公用事业及可再生能源行业研究主管韩咏麟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十四五”现代能源体系规划》提出,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积极有序推动沿海核电项目建设,保持平稳建设节奏,合理布局新增沿海核电项目。
到2025年,核电运行装机容量达到7000万千瓦。
“当前,核电在中国电力供应中的占比只有5%左右。
我们预期,到2060年,这个占比有望提升至约23%。
”韩咏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就所对应装机量而言,其预计核电装机在2020到2060年期间要增长7倍。
就短期目标而言,2025年核电装机量将有望带动超3000亿元的市场空间。
东北证券分别以2025年乐观/保守情况下核电站每千瓦建造成本为2.0/1.2万元,核电售价以2019年至2021年的平均值0.39元/千瓦时等为假设条件测算,2025年,我国保守/乐观情况下核电行业市场空间有望达3010/3719亿元。
该机构指出,核能将不仅仅扮演提供电力的角色,在核能制氢、区域供热、海水淡化等多种非电综合利用领域都将发挥功能,这些领域将成为核能行业的新蓝海。
兼具稳定性和清洁性的核电,已然成为我国能源结构转型中的重要角色。
而为了实现上述装机目标,我国后续核电项目核准也需进入常态化阶段。
《中国核能发展报告(2022)》预计,“十四五”期间,我国将保持每年6至8台核电机组的核准开工节奏,核电装机规模将进一步加快扩大,发电量将大幅增加。
不过,虽然在“碳中和”的目标下核电的成长性正在凸显,政策的加持也使得核电产业的发展将进入稳步推进期。
但目前核电燃料自主可控需求紧迫,提高有限资源的利用率成为核电发展的必修课。
目前,三代核电机组已成为主力机型,而第四代核电技术则有望成为未来主流。
去年12月,石岛湾高温气冷堆核电站示范工程1号反应堆,作为全球首座具有第四代先进核能系统特征的球床模块式高温气冷堆,首次并网成功,实现了高温气冷堆核电技术的世界领先。
对此,华泰证券指出,高温气冷堆由于其能源密度低和固有安全性的特点,同等装机规模高温气冷堆的乏燃料产生量相当于压水堆乏燃料10倍以上,高温气冷堆等新技术的推进也有望加快乏燃料后处理能力的建设。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

 
关键词: 风电设备 风电叶片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