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风电资讯 » 风电百科 » 正文

广州电厂(广州蓄能电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3-02-11   来源:海上风电   作者:风电塔筒   浏览次数:94
核心提示:经过三年的苦苦研发,坚信甲醇重整制氢技术路径的王戈终于解决了产品稳定性差、寿命短等难题,率先迈出了从实验到市场的第一步。12月22日,由摩氢科技有限公司与东芝能源系统及解决方案公司联合研发的MPT-5kW长寿命甲醇燃料电池发电站(下称MPT产品)正式交付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为大广高速广州市从化区流溪河水库段的一座离网通信基站(下称大广流溪河站)提供持续不间断的电力保障。大广流溪河站(南都记者 刘嘉琳 摄)作为摩氢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王戈告诉南都记者,首批MPT产品之所以选择用于离网铁塔基站,是因为对M

   

经过三年的苦苦研发,坚信甲醇重整制氢技术路径的王戈终于解决了产品稳定性差、寿命短等难题,率先迈出了从实验到市场的第一步。
12月22日,由摩氢科技有限公司与东芝能源系统及解决方案公司联合研发的MPT-5kW长寿命甲醇燃料电池发电站(下称MPT产品)正式交付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为大广高速广州市从化区流溪河水库段的一座离网通信基站(下称大广流溪河站)提供持续不间断的电力保障。
大广流溪河站(南都记者 刘嘉琳 摄)作为摩氢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王戈告诉南都记者,首批MPT产品之所以选择用于离网铁塔基站,是因为对MPT产品有充分信心,“我们要从离网通信基站这个最难啃的硬骨头开始攻坚,解决客户的刚性需求,展示MPT产品的成熟可靠,并且要在产品发电稳定性、综合效率性能上不断突破。
”据了解,大广流溪河站建成于2015年,曾采用小水电供电。
随着中国明确取缔小水电发电方式,导致大广流溪站无电可引,已停用两年,严重影响周边的通信。
南都记者来到距离此基站最近的高速路段,发现手机已无信号。
据中国铁塔广州从化片区有关负责人介绍,类似的铁塔基站还有很多,仅广州从化流溪河水库片区就有几十座类似的停电基站,铁塔公司一边要面对公众的不断投诉,一边又因基站供电难的问题一筹莫展。
根据中国铁塔2020年财报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铁塔站址数202.3万个,2020年全年的断电退服率达4.7%。
也就是说,至少有9.5万座基站因断电问题导致退服。
一般来说,偏远铁塔基站主要供电方式有三种:一是新建供电线路实现市网供电;二是采用柴油机轮换发电并持续供电;三是采用光伏、风能新能源发电,配合储能电池实现持续供电。
目前,应用较为广泛的是前面两种方式。
不过,新建供电线路需面临引供电设计、高压砍青、林业报备、变压器整改等高昂的建设成本;柴油机轮换发电需要专人长期值守且成本高;光伏、风能新能源发电方案成本较低,但不能满足通信基站持续不间断的用电需求。
此外,离网通信基站不仅要365天全天候持续不间断的稳定电力供应,还要根据用电需求智能负荷载,同时考虑偏远地区的气候、温度、湿度、动物等环境影响问题,对稳定供电能力要求极高。
MPT产品解决了上述问题。
2019年11月,摩氢科技联合东芝,研发长寿命(设计寿命80000小时)甲醇重整制氢燃料电池电站及热电联产系统。
简单来说,这一技术的核心原理是,采用可再生、永不枯竭的甲醇(CH3OH)作为氢的载体,在使用时,把甲醇转化为氢气,“随制随用”。
这种技术有效解决了氢气运输、存储、加注及安全的痛点难题,极大降低了用氢成本,被国际能源专家认为是发展氢能源最理想的方案之一。
由于甲醇燃料的运输、存储、加注安全便捷,因此MPT产品的环境适应能力强,用王戈的话来说,就是“哪怕是在沙漠中心建设基站,我们也能实现立刻供电。
”摩氢科技的创始人、董事长王戈(南都记者 刘嘉琳 摄)也正是由于其具备长寿命、高效率、低排放、静音、智能控制、多能输入等综合优势,除了偏远地区的通信基站,MPT产品还可用于解决边疆牧区、自然保护区、旅游驿站等各种离网分布式供电及供热的问题。
此次MPT产品交付中国铁塔,标志着摩氢科技首个纯市场化氢能源产品推出。
据悉,摩氢科技计划在2022年生产销售300台MPT产品。
除了量产,摩氢科技已经启动大功率燃料电池产品研发,将应用在船舶和大型机车上。
在“双碳”背景下,环境污染“重灾区”的船舶寻找清洁能源替代成为刚需。
国际海事组织(IMO)已经把甲醇列入全球船舶燃料,世界最大船运公司马士基也计划于2023年交付9艘甲醇燃料船舶。
中国船级社则在2017年12月发布实施的《船舶应用替代燃料指南》中,将甲醇作为船用替代燃料列入其中。
为此,摩氢科技与东芝签订了合作备忘录,对运用于船舶、铁路车辆和大型车辆等大型移动设备的200kW甲醇制氢燃料电池系统模块的合作展开研究。
(南方都市报 记者冯芸清)

 
关键词: 风电叶片 风电塔筒
 
[ 风电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免责声明:
本网站部分内容来源于合作媒体、企业机构、网友提供和互联网的公开资料等,仅供参考。本网站对站内所有资讯的内容、观点保持中立,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如果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在收到通知后第一时间妥善处理该部分内容。
扫扫二维码用手机关注本条新闻报道也可关注本站官方微信账号:"风电之家",每日获得互联网最前沿资讯,热点产品深度分析!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风电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