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跟我去上工!”胡丰见抬头看了一下天,淅淅沥沥的小雨终于停了。
他兴奋地搓搓手,束紧电焊手套,把脖子上的防风帽往电焊服里掖了掖,整理了一下头盔,摆手招呼两个留守的电焊工,三人全副武装走出“焊工之家”。
上海长兴岛,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三号外码头边寒风呼啸,空气中星星点点的雪花肆意飞舞,数十台高五六十米、重千余吨的岸边集装箱起重机整齐列队,如同一排将长爪伸向大海、内蕴千钧之力的钢铁巨兽。
行走在巨兽脚下,身上只穿了毛衣、棉胎和薄薄一层电焊服的胡丰见显得有些单薄。
“羽绒服?我们这个活天天和高温、烈火打交道,怎么可以穿羽绒服!再说穿得太厚也影响身体灵活性。
你放心,我们工作时不冷的,烧电焊的工人,胸前永远有一团火,越干越暖和!”说话间,胡丰见就沿着一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钢梯慢慢爬了上去。
记者在码头边站了一会儿,手指已冻得僵硬、无法正常弯曲,脸上的皮肤已毫无知觉,刺骨的冷从厚厚的羽绒服缝隙里钻进来。
越爬越高的胡丰见鼻孔和嘴里都呼出了白气,到达焊接点位后,他慢慢调整了一下身上的安全带,把安全挂钩“叮”的一声扣在了固定铁栓上,然后打开了二氧化碳气体保护焊焊枪的开关。
“滋——”刺眼的弧光、火星和超过1000℃的高温同时从焊枪枪口喷涌而出。
藏在焊接面罩后的胡丰见只露出一双专注的眼睛,盯着焊缝一毫米、一毫米地推进。
“这点风力还能正常工作的,但我们也要控制身体位置,尽量挡住风。
风再大的话,我们就要想办法把焊接位置附近围起来了。
”胡丰见告诉记者。
胡丰见今年51岁,2007年进入上海振华重工长兴分公司时,已有7年电焊工的工作经验,如今已是公司的电焊工带班。
他正在焊接的,是今年夏天就要交付的长荣高雄远控自动化桥吊项目中的一台岸边集装箱起重机。
按照工作节点,焊接工作要在年初五全部做完,之后就要进入抛光、刷漆、装电缆、拉控制线、安装自动化设备等工序,环环相扣,一点也慢不得。
“总装焊缝工作相当于要把岸边集装箱起重机的‘骨架’搭起来,四根立柱和下横梁对接的焊缝异常重要——整个岸桥千余吨重量都在四根立柱上,今后岸桥运转时,焊缝还会受到各个方向的应力,所以工作要求极高。
而且,这个活天黑不能干、下雨不能干、风太大也不能干,所以只能过年期间加班加点地干。
”胡丰见告诉记者,极端天气会导致焊缝里产生气孔,影响质量,而他们烧的焊缝里,哪怕一根头发丝那样细小的气孔都不允许存在。
由于公司严格的安全管控规定,记者只能在岸桥下方抬头看胡丰见和工友们工作。
焊枪冒出的火花四下飞溅,如同一朵朵庆祝虎年新春的烟花。
“整台岸桥的总装焊缝工作量有近百米,如果是30毫米厚的钢板,在天气晴好的情况下,一个焊工从早上7点工作到天黑,可以焊6米左右。
”胡丰见告诉记者,干这个活一天下来腰最累:电焊工工作时心无旁骛,要保持身体蜷曲、长时间几乎不动,只能随着焊点的移动一点点往前挪。
“每天下班后,我们会在宿舍里活动活动筋骨,缓解一下疲劳。
”胡丰见说,这个春节假期,除了大年夜准备回宝山的家里吃顿年夜饭,其他时间都准备和焊枪、岸桥为伴。
“年初五就要焊完,我们急啊!如果连日阴雨不停、工期紧张,可能连大年夜也不回去了,年夜饭就在公司食堂吃。
公司为我们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还有坚果礼包,和工友们一起分享,也蛮好的!”除了公司方面,长兴镇也为新年留守的工人们提供了贴心服务。
长兴镇上共有4家央企,外来务工人员有5.4万余人。
连日来,长兴镇发挥“一体两翼”党建平台优势,充分用好镇区域化党群服务站凤凰点、圆沙点两个站点,排摸来崇人员返乡及留崇过年情况,做好留崇人员节日关怀。
“最近我们在深入走访各家企业,了解员工的离崇、返崇情况,确保大家平稳有序过年。
”长兴镇防疫办工作人员顾嘉铭说。
在镇区域化党群服务站凤凰点,相关工作人员主动关心工人的工作生活,引导外来务工人员就地过年。
“春节期间,我们站点服务不打烊,观影、书报阅览、餐饮、健身等服务照常推出。
如果疫情防控形势有变化,服务站的春节活动会从线下转为线上。
”点位相关负责人曹叙红说。
在崇明大力发展海洋经济、推动海洋新智造产业蓬勃发展的过程中,离不开千千万万个“胡丰见”。
记者了解到,如今崇明正以长兴海洋装备岛为依托,主动服务国家海洋战略,加速实现“长兴奋起”。
栏目主编:唐烨 文字编辑:茅冠隽 图片